「要相信公民科學」 熱愛淡水魚素人提案 「蘭嶼吻鰕虎」成功列二級保育類

水下生物

主要棲息於蘭嶼溪流的台灣特有種「蘭嶼吻鰕虎」,數量曾一度跌破500隻,在台灣淡水魚紅皮書中列為極度瀕危物種。農業部於7日公告修正「陸域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將蘭嶼吻鰕虎從一般類改列為保育類第二級珍貴稀有物種,未經主管機關同意不得繁殖、買賣或陳列展示;此前已飼養者,須於3月31日前向當地縣市主管機關登記備查。

這次列保,是由兩名素人——周銘泰與李政霖,於2020年向林務局(現升格為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提案的物種之一,在這之前,二人提案15種1屬淡水魚,已有6種1屬在2023年被列保育類,打開公民提案且列保先例。熱愛淡水魚的周銘泰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由公民科學發起的保育案例。

蘭嶼吻鰕虎(母)。 圖/周銘泰提供
蘭嶼吻鰕虎(母)。 圖/周銘泰提供

早期工程偏向水泥化 阻斷洄游魚類上溯

蘭嶼吻鰕虎(學名︰Rhinogobius lanyuensis),又名狗甘仔、甘仔魚,屬兩側洄游型淡水魚,會在海河之間往返,其移動與產卵行為無關。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保育管理組野生物保育科長高雋向《環境資訊中心》表示,曾於過去兩年的春秋及秋季,進行蘭嶼吻鰕虎數量推估調查,2023年春季有1346隻,秋季440隻;2024年春季則有11243隻,秋季3843隻。由於蘭嶼吻鰕虎於春季才洄游回來,故數量會較多。

棲地分布上,蘭嶼吻鰕虎於2023年出沒於蘭嶼六條溪流,但2024年則只剩下兩條可見,且在該年春季有99%個體「是在東邊的那條溪發現」,認為牠的分布「很侷限」,也跟東邊溪流的開發及工程較少有關。

高雋引述專家學者意見指出,蘭嶼此前風災及天然災害較多,必須進行溪流整治工程,「有保全的必要」,但早期工程偏向使用水泥或三面光形式,讓水流流速變快之餘,亦缺乏孔隙讓魚類躲藏;加上河道與河口高度落差大,或甚斷流,令洄游魚類無法上溯至溪流,威脅生存。

蘭嶼河道的三面光工程,阻隔蘭嶼吻鰕虎上溯洄游。 圖/周銘泰提供
蘭嶼河道的三面光工程,阻隔蘭嶼吻鰕虎上溯洄游。 圖/周銘泰提供

2019年蘭嶼只剩下兩條溪有蘭嶼吻鰕虎 列保之路走了五年

過去淡水魚的保育一直沒有備受重視,研究淡水魚的學者也很少。2017年公告的台灣淡水魚紅皮書,蘭嶼吻鰕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但仍非保育類,列保之路長達五年。

熱愛淡水魚的《台灣淡水及河口魚圖鑑》作者周銘泰向《環資》表示,2019年蘭嶼只剩下兩條溪有蘭嶼吻鰕虎,數量不足200隻。他向負責魚類管理的漁業署提出禁止買賣,但由於蘭嶼吻鰕虎非經濟魚類,漁業署對淡水魚認識也少,故一直沒有結果。後來他與李政霖兩位素人自行向當時的林務局(今林保署)提案,並分析15種1屬淡水魚的生存情況,建議將蘭嶼吻鰕虎列為一級保育類物種,並劃設保護區。

林保署高雋稱,2020年保育諮詢委員會就曾討論該提案,當時有委員認為民間研究缺乏詳細科學資料,經提案者補充資料後,翌年(2021)再召開第二次專家學者會議,繼而同意將7種1屬列保,而專家學者認為蘭嶼吻鰕虎可列為二級保育類。高雋續稱,一、二、三級保育類在法規保護程度並無分別,分級只為當局執行保育業務的順位稍有不同。

2023年,周銘泰提案中有6種1屬率先列保。但由於蘭嶼吻鰕虎主要棲息於蘭嶼,雖然原住民族委員會認為不需召開正式的諮商會議,但林保署仍希望取得部落及在地居民同意,遂於2023、2024年,分別與六個部落召開兩場說明會。高雋指出,蘭嶼吻鰕虎並非當地居民的採集對象,對列保「沒有太大意見」,「他們其實沒有很熟這個物種,要花一點時間才問出這個物種在達悟族的名稱是什麼。」如居民使用蝦籠捕蝦時混獲蘭嶼吻鰕虎,只要放回原生地就不會被送檢開罰。

蘭嶼吻鰕虎。 圖/林保署提供
蘭嶼吻鰕虎。 圖/林保署提供

沒有學術背景只因喜歡而鑽研 素人提案發揮公民科學力量

蘭嶼吻鰕虎列保於今(2025)年2月7日正式公告,但尚未設保護區。周銘泰認為原住民靠海為生,在溪流設保護區亦沒有動到原住民土地,但他也提到,最大阻礙是蘭嶼的工程鮮少做生態檢核,也傾向水泥化,設保護區或可作為另一種保護傘之用。

從提案到列保,周銘泰等了很多年。他沒有學術或保育團體背景,認為素人提案的珍貴之處,在於促使社會以至政府部門相信公民科學,「我們不是為了寫論文、寫報告,我們是喜歡鑽研什麼就鑽研什麼。有下雨跟沒下雨、水表面跟水底鹽度分別、每天漲退潮等影響,跟學術上看到的東西會不一樣。」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要相信公民科學」 熱愛淡水魚素人提案 「蘭嶼吻鰕虎」成功列二級保育類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要相信公民科學」 熱愛淡水魚素人提案 「蘭嶼吻鰕虎」成功列二級保育類

「要相信公民科學」 熱愛淡水魚素人提案 「蘭嶼吻鰕虎」成功列二級保育類

拒當垃圾場 泰國全面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

拒當垃圾場 泰國全面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澳洲創AI機器人趕牛 對土地好、對牛羊好、對主人更好

澳洲創AI機器人趕牛 對土地好、對牛羊好、對主人更好

最新文章

別再餵了!野鴿可能傳染新型A流 停止餵食才能減少數量

別再餵了!野鴿可能傳染新型A流 停止餵食才能減少數量

天燈上天 垃圾卻留山林...平溪淨山行動撿回超過650公斤的垃圾

天燈上天 垃圾卻留山林...平溪淨山行動撿回超過650公斤的垃圾

熊熊遇見你...台灣黑熊頻繁現身人類生活圈 專家分析:因族群數量增加

熊熊遇見你...台灣黑熊頻繁現身人類生活圈 專家分析:因族群數量增加

有機農園的秘密武器!猛禽棲架神助攻 鼠害問題輕鬆解

有機農園的秘密武器!猛禽棲架神助攻 鼠害問題輕鬆解

海拔僅119米!台灣黑熊首度遠離山區 現身台9線

海拔僅119米!台灣黑熊首度遠離山區 現身台9線

今晚吃塑...美國西海岸海鮮99%驗出含塑膠微粒 大多來自運動服、地毯

今晚吃塑...美國西海岸海鮮99%驗出含塑膠微粒 大多來自運動服、地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