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在日本,樹懶被叫做「ナマケモノ」(讀音為namakemono),直譯的意思是「懶惰的傢伙」。
這不是暱稱,而是正式的名字,因為牠看來怠惰又不勤奮,所以才這麼取名。樹懶幾乎動也不動,一整天都在睡覺;即使動了,動作也是慢吞吞。覓食的時候,樹懶也是一臉麻煩似的緩緩挪動,慢吞吞地嚼著食物。
真是懶惰的傢伙啊。
懶惰不行嗎?節省耗能也是種生存方式
為什麼神要創造樹懶這種愚鈍的生物呢?說到底,為什麼動作一定要敏捷呢?
敏捷的動作,只會白白浪費能量而已。例如動作靈活的老鼠,為了確保充足的能量,就得不斷地尋找食物。反觀樹懶又是如何呢? 牠們幾乎沒有消耗能量,只需要少許食物即可。
樹懶的主食是植物的葉子,葉子的營養很少,若只想藉此獲得養分,就必須大量攝取。草原上的野牛或野馬之所以吃大量的草,就是因為牠們是草食動物,只能靠吃草來確保能量。
然而,樹懶只需少少的能量就能存活,所以也只要吃一點點葉子就好,每次大約吃幾公克,進食的次數也很少,攝取量只有野牛的千分之一左右。真是相當節省能量的生存方式。
敏捷反而製造危機 慢吞吞可能是致勝關鍵
還不只是如此。
我們人類的體溫大約是攝氏36度,無論天氣炎熱或寒冷時都很相近,要維持這樣的體溫,也必須消耗能量。但樹懶不一樣,牠們無需刻意維持體溫,所以就不會浪費能量。
不過,動物要快速移動,也是為了躲避肉食動物這個天敵,如果跑不快,很可能就會被捕獲。實際上,在樹懶生活的中美與南美,還有美洲獅和美洲豹等猛獸棲息著,樹懶的安危不會有問題嗎?
只要感知到肉食動物的動作,動物們就會四散奔逃,因此肉食動物的目光會對正在活動的物體有所反應,從而追捕逃跑中的動物。
然而,樹懶卻幾乎動也不動。
因此,用目光搜尋著活體動作的肉食動物,根本看不到樹林中靜止的樹懶。
由於樹懶鮮少動彈,身體上甚至長了綠色的苔蘚。這些苔蘚成了絕佳的偽裝,讓牠們更難被發現,真的很厲害。這就是樹懶保護自己的方式。
大約在1萬年前,有一種叫做「大地懶」的巨型樹懶統治著地球。這種大樹懶全長6至8公尺,體重有3噸,因此身形十分巨大,可以說是最強的哺乳類。當然,大地懶一點也不懶,牠們想必充滿活力,而且為了維持巨大的體型,總是攝取很多食物,遇上敵襲也會勇敢迎戰吧!
只是,這種無敵強大的巨型樹懶卻滅絕了,反倒是動作緩慢的樹懶存活下來。活下來的生物才是演化的勝利者,從這個角度來說,是遲鈍的樹懶贏了。樹懶緩慢的動作,是牠取得最後勝利的生存戰略。如果樹懶動作敏捷,說不定早就滅絕了。
慢吞吞的樹懶,是很厲害的生物。
所以啊,時常在睡覺的樹懶,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
- 本文摘自:《保持原來的樣子就很好了:每一種生物,都有屬於自己的奇妙與強大。找到適合的環境、發揮優勢的能力,好好做自己就行!》
- 出版社:仲間出版
-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