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古代不用怕口臭!從「楊柳枝」到「牙香籌」 揭秘古人都用哪些工具保養牙齒
有的朋友認為:古代又沒有牙膏牙刷,古人肯定不刷牙,口氣就如廁所裡的氣味,並因此而擔憂穿越回古代是否需要多帶點口香糖?其實這種擔憂大可不必,古人也是刷牙的。在這一篇我們就聊聊古人是如何刷牙的。
賈寶玉也愛「鹽刷牙」 揭秘古人美白牙齒的獨門秘方
中國人自古就重視牙齒的整潔與美觀。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 「齒如瓠犀」,就是牙齒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那時人們清潔牙齒的方式不是「刷」牙,而是「漱」牙。《禮記.內則》中就記載:「雞初鳴,咸盥漱。」意思就是說,天亮了,雞打鳴了,就要洗臉漱口了。漱口一直是古人最主要的牙齒清潔方式,一直沿用到近代。
古人用的漱口水也是五花八門,最常用的是鹽水。不光用鹽漱口,還能用鹽擦牙,《紅樓夢》裡賈寶玉就有每天清晨用鹽擦牙的習慣。鹽的確有殺菌消炎的作用,還能一定程度上預防牙周疾病和牙齦出血。
此外,古人還有用茶水、酒和明礬水漱口的,據說明礬水能有效預防口瘡。現代社會確實也有將明礬水加橄欖用於漱口的,可以去除口臭。
古人刷牙用「楊柳枝」?揭秘唐朝人的「天然牙刷」
到了隋唐時期,「刷牙」開始在中國出現了。那時候的刷牙方式和我們今天不一樣,用的是「揩齒法」。這種「揩齒法」源於古印度,和佛教有關。相傳,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布教,圍繞在周圍的弟子們口臭相當嚴重,於是釋迦牟尼開始勸說人們重視清潔牙齒,並教弟子們如何用樹枝製造刷牙工具。
後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國,「揩齒法」也傳到了中國。唐朝醫書《外臺秘要》具體記載了這種揩齒法:「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意思是說,將楊柳枝的一頭用牙齒咬軟了,再蘸上少許藥粉,用來刷牙。這種刷牙方法也被稱為「楊柳枝揩齒法」,所用的楊柳枝又叫做「齒木」。齒木是中國最早的刷牙用具,可謂那個時代的「牙刷」。
如果沒有楊柳枝,也可以用其他樹枝代替,實在不行就用手指直接揩牙。敦煌石窟第一九六窟有一幅晚唐壁畫《勞度叉鬥聖變》,其中就能看到用手指揩齒的畫面。今天的日語中還有「楊枝」一詞,意為牙籤、牙刷,應該就是保留了中國唐朝的叫法。
楊柳枝退場 動物毛髮牙刷成宋朝刷牙新風尚
儘管唐朝有了揩齒法,但學界對於這種刷牙方式在唐朝的普及程度存在爭議。有觀點認為,唐朝時只有僧人團體會揩齒,並未在社會上廣泛普及。
到了宋朝,中國終於出現了真正的牙刷,叫做「刷牙子」。宋人周守中在《養生類纂》中記載:「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最初的牙刷毛多是用馬尾巴製作的,一寸多長,置於牛角之上,其形狀跟現代的牙刷類似。
不過,宋朝比較缺馬,馬尾較少,用來做牙刷成本太貴,所以市場上常見的牙刷不一定都用馬尾製作,也可能是用豬毛製作的。
南宋遺老周密在《夢粱錄》裡回憶道:「獅子巷口有凌家刷牙鋪,金子巷口有傅官人刷牙鋪。」說明南宋時期杭州已經有人專門開店賣牙刷了,看來刷牙在南宋已經比較普遍。
從中草藥到牙香籌 古人那些年的「天然牙膏」
古人刷牙的時候並不是用牙刷乾刷,而是和現代人用牙膏一樣,要在牙刷頭上蘸清潔劑。這種牙齒清潔劑有膏和粉兩種,其成分包含皂角、生薑、升麻、地黃、旱蓮等中草藥,可能會再放一些鹽,古人的牙膏可是純草本的。
宋朝時還發明了一種牙刷和牙膏的結合品,叫「牙香籌」。用香料和藥材製成固體清潔劑,固定在牙刷上,用牙香籌反覆清潔牙齒,然後再漱口。這種牙香籌可重複使用多次,而且攜帶方便,是古代人旅途必備之佳品。
後來,中國的牙刷傳到了歐洲,受到貴族階層的歡迎,但由於售價較高,一般歐洲民眾難以承受。直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用尼龍做毛的牙刷誕生了,因其價格低廉,從而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 本文摘自:《古人原來這樣過日子【暢銷新版】:地表最強的66堂中國歷史穿越課》
- 出版社:麥田出版
-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