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強風一吹樹就倒?看懂土壤就能看出問題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陸地生物

2024年康芮颱風,一個晚上,台北市就有數百路樹倒塌。 圖/本報系資料照
2024年康芮颱風,一個晚上,台北市就有數百路樹倒塌。 圖/本報系資料照

編按:颱風過境後,台灣的路樹倒塌新聞層出不窮,為何這些平常看似穩固的樹木,無法挺過強風的考驗?《樹的微宇宙》作者崔斯坦.古力,透過觀察、解析土壤、根系等自然現象,告訴我們樹木傳遞了哪些資訊、該如何減少下次災害發生的機會。

這條古羅馬時代的道路,現在已成為一條穿過樹根又粗又堅韌部分的路徑了。諷刺的是,這條路線彎得太靠近大樹了,所以無法對其造成什麼嚴重的傷害。即便古代士兵的聲響,已由登山腳踏車喀噠喀噠的聲響取代,樹木依然繼續繁茂生長。

不一定是由人類踏出的路徑才會對樹造成傷害。許多動物也會依循相同路徑移動,尋找食物、水源和居所。我曾和榆樹狂粉約翰.塔克(John Tucker),在布萊頓(Brighton)普雷斯頓公園(Preston Park)的非凡榆樹間散步。他跟我提起一條他知道的綿羊小徑,在地面上和樹木上都可以輕鬆觀察到:綿羊走往水槽的路徑上方也有一整排死去的樹枝。

土壤裂縫中的警示,如何辨識樹木是不是穩固?

樹根上方的土壤中寫滿各種訊息。如果你在大樹的基部附近,發現特別乾燥的土壤,那就很值得好好研究一下。

乾燥土壤很容易就會裂開,而我們可以運用這些裂縫,來判斷一棵樹木究竟站得有多穩固。如果在盛行風向側出現更多裂縫,那就表示樹木容易受到強風的影響。而要是裂縫擴張出去,並形成半圓形,且樹幹是位於中心的話,那下次大的風暴來臨時,這棵樹可能就撐不住了。

城市中的樹木,和位於強風肆虐山坡上的樹木相比,擁有更多遮蔽及保護,但城市也有自己的強風特徵。有時你便可能會在水泥地、人行道磚或柏油路上的樹木旁,看見裂縫。而要是樹木位於長長的風道(如大道)上,或是靠近會導致強風的極高建築物旁,那這個現象也會更為常見。

淺根為何是個大問題?風一吹就倒跟樹根太淺有關嗎?

我記得有次前去探索英國德文郡某個潮濕的荒野,我身旁全是親水的樹木和較矮小的植物,包括柳樹和燈心草,而且我也能看見一堆樹根暴露在地表上,這些觀察其實都是緊密關聯的。

所有樹木都會想要樹根至少是稍微埋在土壤之下,就連盤狀根系的樹木也不例外。所以要是我們在地表處看見蔓延遠離樹幹的樹根,就代表土壤裡有什麼問題困擾著樹根。

泡水是其中一個可能性:要是地下水位異常地高,樹根就會被迫抬升。這並不是由於樹根不想要水,而是因為需要氧氣,氧氣這種重要氣體,在靜止的水中的含量很低。和闊葉樹相比,針葉樹的樹根對泡水更為敏感,不過兩者都會受到這個現象影響。

如果淺根的產生是源自於水,那樹木面對強風就會加倍脆弱:因為樹根實在太接近地表了,沒有好好紮穩,且土壤也很鬆軟。較矮小的樹木,像是許多柳樹和赤楊,能夠應付這個問題,因為這些樹本來就比強風吹拂的高度低上許多,不過高大的樹木若擁有淺根還能存活,那就有趣了。

這代表這些樹木可能位於風影區域,也許是在森林的逆風側或是高地的背風側庇護下。但是當罕見的風暴從反常的方向襲來時,這些樹就極為脆弱了。亞文風暴(Storm Arwen)就是這樣的風暴,2021年11月底,風暴從英國東北方襲來,連根拔起了許多矗立在湖區(Lake District)至少一個世紀的樹木。

樹木留下的線索...地下隱藏的真相是?

假如你發現淺根,原因卻不是水的話,這就代表土壤很薄,很可能下方不遠處就有石頭。樹根因而被擠到地表上,如果情況是這樣的話,那你會在土壤中的石頭及顏色上看出許多佐證。

只要你在地表上看見樹根,且蔓延遠離樹幹,就抬頭看看樹冠吧。你有很高的機率會注意到樹冠不太健康,要是負責支持的樹根處於困境之中,那這棵樹可能無法獲得所需的一切來長出茂盛的樹冠。

《樹的微宇宙:樹木隱藏的微小線索如何揭開大自然的祕密》。 圖/商周出版提供
《樹的微宇宙:樹木隱藏的微小線索如何揭開大自然的祕密》。 圖/商周出版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59.jpg

商周出版

商周出版創立於1987年,創立之初以〈Q&A〉以及〈商業周刊叢書〉書系,成為專業商業書籍出版公司,期望為社會推動基礎商業知識。之後陸續增加社會人文、文學小說、法律政治、科普、藝術設計、生活風格等不同路線,逐漸成為多元、綜合型出版公司。

作者文章

在兩輪之間踩出ESG!捷安特創辦人耗時9年 推廣台灣自行車文化

在兩輪之間踩出ESG!捷安特創辦人耗時9年 推廣台灣自行車文化

廚房用具怎麼挑?15種廚具選購攻略大公開 教你一次買對不浪費

廚房用具怎麼挑?15種廚具選購攻略大公開 教你一次買對不浪費

商品愈來愈不耐用?這不是錯覺 是百年來的商業陰謀

商品愈來愈不耐用?這不是錯覺 是百年來的商業陰謀

為何強風一吹樹就倒?看懂土壤就能看出問題

為何強風一吹樹就倒?看懂土壤就能看出問題

最新文章

季節限定! 黑冠麻鷺再來築巢 山上水道博物館保育有成

季節限定! 黑冠麻鷺再來築巢 山上水道博物館保育有成

警訊!金門4月鯨豚連5起擱淺 數量異常高 原因則待釐清

警訊!金門4月鯨豚連5起擱淺 數量異常高 原因則待釐清

最美海草床!台江流域再發現瀕危物種「貝克氏鹽草」 初估約有0.42公頃

最美海草床!台江流域再發現瀕危物種「貝克氏鹽草」 初估約有0.42公頃

青農眼看良田起大厝!《國土法》再延6年 台灣農地等得起嗎?

青農眼看良田起大厝!《國土法》再延6年 台灣農地等得起嗎?

獨步全球!生多所引導設施讓綠島陸蟹安全過馬路 登國際知名期刊

獨步全球!生多所引導設施讓綠島陸蟹安全過馬路 登國際知名期刊

祖傳求生本能失效!是什麼讓飛蛾、蜉蝣一步步走進「演化陷阱」?

祖傳求生本能失效!是什麼讓飛蛾、蜉蝣一步步走進「演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