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之光!「蝠路雙全」紀錄片連獲國際大獎 讓世界看見蝙蝠保育

陸地生物

蝙蝠都是黃昏離開洞穴,外出覓食。 圖/尖端公司提供
蝙蝠都是黃昏離開洞穴,外出覓食。 圖/尖端公司提供

「蝠路雙全」是鄧文斌導演和他的團隊今年完成的作品,在德國加拿大接連獲獎,公路單位與蝙蝠友善共存的故事,搬上國際舞台,讓世界再度看見台灣。

由鄧文斌導演和他製作團隊為交通部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所製作的紀錄片「蝠路雙全」紀錄片獲自然無國界國際電影節(德國影展)野生動物類自然紀錄片獎及榮譽全球電影競賽(加拿大影展)紀錄片短片獎。

該片透過紀錄片手法,以北部濱海公路為背景,在北部濱海公路約75K的路旁不遠處的山邊,有一處天然的洞穴,是臺灣現今已知最大的蝙蝠洞,鄧文斌導演形容這個蝙蝠洞是女兒圈,洞內全部都是母蝠,每年的5、6月,會有數十萬隻雌性摺翅蝠,個個身懷六甲,為了繁衍下一代而來到這個洞穴產子育幼,一直要到8、9月幼蝠長大後才離開。

這段日子,牠們在蝙蝠洞棲息、夜晚外出獵食哺育幼蝠,看似安全的天然堡壘卻潛藏殺機,由於洞口附近是公路,高速通過的車輛常造成強烈氣流,嚴重威脅到蝙蝠進出洞穴的安全,許多年幼的個體更常在外出的過程中命喪輪下。

面對這樣的生態危機,平日負責該路段養護工作的交通部公路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做了許多具體措施,提醒駕駛人降低車速。導演鄧文斌說,拍蝙蝠是一個辛苦又危險的工作,他很感佩交通部的公路單位對環境保護這麼有心。他說很不容易。

鄧文斌說,這也是一項極危險的任務,因蝙蝠洞通風不良,黑暗深不可測,洞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時要側身或爬行才能進去,地上又是布滿了蝙蝠的糞便,對他來說拍攝工程,是一場歷險記。而地上沼氣味道很濃,本來入洞要帶氧氣罩,限於經費有限,他只能戴幾層含碳的口罩,鄧文斌導演和工作人員每次出洞時,全身都是蝙蝠糞便的味道。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維修特輯4/欠修理的台灣社會...高雄小家電診所 幫秀逗的電器把脈

維修特輯4/欠修理的台灣社會...高雄小家電診所 幫秀逗的電器把脈

科技解放悲慘婚姻?研究:超過8成凍卵女性陷「擇偶差距」

科技解放悲慘婚姻?研究:超過8成凍卵女性陷「擇偶差距」

打臉氣候懷疑論!數據證實: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更「省土地」

打臉氣候懷疑論!數據證實: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更「省土地」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最新文章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