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河川變身塑膠湯!環團呼籲普及循環容器、源頭減量 減少垃圾流入海洋
荒野保護協會24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經調查發現,河川廢棄物分布有非常高比例受人類遊憩活動影響,如露營區等戶外活動熱點,希望政府加強推動循環包裝、容器普及。
荒野協會自2021年開始分別在台中烏溪、新竹頭前溪、台北淡水河、高雄後勁溪進行川廢調查,經過這幾年記錄與分析發現,海洋廢棄物大多來自河川廢棄物。
根據調查,海洋廢棄物前3名為塑膠瓶罐、菸蒂、吸管;而河川廢棄物前3名為塑膠瓶罐、塑膠袋、一次用飲料杯(含吸管及免洗餐具等),顯示海洋廢棄物大多來自河川,而海岸邊無法計量的塑膠碎片可能來自川廢的塑膠袋。
荒野指出,如果以露營區數量為戶外活動熱點為指標,會發現河川廢棄物熱點與民眾戶外遊憩區域相關,顯示人潮密集的開放空間廢棄物管理不易,成為川廢主要來源。
荒野並提出3大呼籲。首先針對特定區域強制使用循環容器,如風景區、森林遊樂區、國家公園等人潮密集開放空間強制使用循環容器系統,並有規劃、有時間性禁用一次性物品。
第二則是增加民眾使用循環包裝選擇。偏鄉地區廢棄物處理並不容易,由於人口密度低,清潔隊人力有限,以至於垃圾必須堆置家中;若整個消費體系有提供使用循環包裝選項,則將提供垃圾處理不易的偏鄉、離島地區有不需處理廢棄物的選擇,期望可減少家庭垃圾任意棄置問題。
最後則是再次強調源頭減量。包含塑膠袋、食品容器、飲料杯等一次用物品須源頭減量,將可大量減少河川廢棄物,更同時降低流入海洋的機會。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