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不用海底撈 聯合國:水產養殖首度超越野生捕撈

負責任消費和生產 水下生物

聯合國報告指出,水生動物養殖首度超越捕撈,有助減少陸地與海洋生物壓力。 圖/Artur Rydzewski
聯合國報告指出,水生動物養殖首度超越捕撈,有助減少陸地與海洋生物壓力。 圖/Artur Rydzewski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水生動物養殖產量創歷史新高,且首度超越捕撈漁獲量。聯合國官員指出,這是一項重要指標,預期水產養殖將持續提升,增加糧食供應,還能減少海洋與陸地動物的壓力。

超越野生捕撈 水產養殖持續看漲

聯合國糧農組織6月7日公布2024年《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SOFIA)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水生動物養殖與捕撈合計達1.85億公噸,創下新高量,主因是水產養殖的穩定發展。

根據報告,捕撈漁獲量在過去30年變化不大,介在8900萬~9200萬公噸間。但水生動物養殖的產量卻持續成長,則一路從2180公噸上升到2022年的9440公噸。今年更是一舉超越野生捕撈量,占比達51%。

水生動物養殖與漁獲捕撈量。淺藍(海洋捕撈)深藍(內陸水域捕撈)淺紫(海洋養殖)深紫(內陸水域養殖)。資料顯示,1990年後年捕撈量大致不變,但水產養殖卻穩定成長。 圖/2024《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
水生動物養殖與漁獲捕撈量。淺藍(海洋捕撈)深藍(內陸水域捕撈)淺紫(海洋養殖)深紫(內陸水域養殖)。資料顯示,1990年後年捕撈量大致不變,但水產養殖卻穩定成長。 圖/2024《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

FAO指出,全球有7.35億人仍處於饑餓。海鮮能提供蛋白質與微量營養素,是很好的糧食來源。如果沒有海鮮,已負荷沉重的陸地糧食體系將承受更大的壓力。近20幾年,水產養殖以每年5%的速度成長,有助對抗飢餓,也不會破壞自然資源的永續性。

水產養殖分為內陸水域與海洋。海洋養殖場可能有飼料、抗生素、魚類糞便外流,或養殖魚逃逸等問題,但FAO表示,海洋水產養殖目前占水產養殖不到四成,影響有限。

水產養殖九成在亞洲

水產養殖(含水生動物與藻類)發展快速,卻過度集中。報告指出,全球水產養殖近九成都在亞洲,中國是全球最大水產養殖國。非洲占比低,僅占水生動物養殖的1.9%。

FAO指出,非洲人口仍不斷增長,若能發展水產養殖,將有助糧食供給。FAO積極與非洲政府與民間合作,推動養殖技術與投資。尚比亞的魚產量在過去十年從1.2萬噸增加到8萬噸,就是成功的案例。

40%海洋捕撈不永續

海洋捕撈最大的問題在捕撈量過多,導致海洋生物不斷減少,部分物種面臨滅絕威脅。據報告,2022年有62%的漁獲來自永續漁業,近40%仍不永續。

FAO指出,永續漁業近年有明顯進展。大西洋東北跟美國的永續漁獲都持續上升,證明良好的管理是可行且有效的。永續管理失敗的原因則包括政治意願、基礎設施不足、管理成本高昂等。

參考資料

※ 本文由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 補助廣告經費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吃魚不用海底撈 聯合國:水產養殖首度超越野生捕撈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拒當垃圾場 泰國全面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

拒當垃圾場 泰國全面禁止進口塑膠廢棄物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死亡臭青公腹內連吞3個塑膠袋 台灣首發表論文 專家籲減塑護野生動物

澳洲創AI機器人趕牛 對土地好、對牛羊好、對主人更好

澳洲創AI機器人趕牛 對土地好、對牛羊好、對主人更好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餐桌上炭火香氣也難掩危機 鰻魚捕撈資源保育戰

最新文章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鳥界的美食家?鳳頭鸚鵡也懂「調味」 相較原味更喜歡蘸醬!

鳥界的美食家?鳳頭鸚鵡也懂「調味」 相較原味更喜歡蘸醬!

桃園埤塘野鳥常駐、生態豐富...但面臨填平與航空城開發 恐逐漸消失

桃園埤塘野鳥常駐、生態豐富...但面臨填平與航空城開發 恐逐漸消失

希望石虎滾回家...峨眉野溪見石虎蹤跡 在地青年喊話:別讓開發案毀了生態

希望石虎滾回家...峨眉野溪見石虎蹤跡 在地青年喊話:別讓開發案毀了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