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琉球旅遊旺季陸蟹陷路殺危機 汽機車2周輾壓超過500個「蟹餅」

陸地生物

屏東小琉球陸蟹媽媽夏日入夜後會過馬路到海邊釋幼,在地保育志工驚見隨著進入旺季陸蟹正面臨嚴峻的「路殺」生存危機, 透過網路社群平台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向遊客宣導護蟹守則。 圖/民眾提供
屏東小琉球陸蟹媽媽夏日入夜後會過馬路到海邊釋幼,在地保育志工驚見隨著進入旺季陸蟹正面臨嚴峻的「路殺」生存危機, 透過網路社群平台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向遊客宣導護蟹守則。 圖/民眾提供

屏東小琉球進入夏日旅遊旺季,夏日也是陸蟹的繁殖季,母蟹入夜後會過馬路到海邊釋幼,在地保育志工統計6月6日至18日期間全島路上的「蟹餅」數量多達502個,驚見隨著遊客爆量湧入,島上陸蟹正面臨嚴峻的「路殺」生存危機,透過網路社群平台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向遊客宣導夜間降速行駛,學者也呼籲官方不能只偏重保育類的海龜保育,也要比照墾丁國家公園拿出具體護蟹作為。

「陸蟹降海釋幼過馬路遭汽機車『路殺』,不只發生在墾丁國家公園!」小琉球海湧工作室郭芙說,母陸蟹夏天會到海邊釋幼後再回到陸地,因要穿越公路,面臨下車輛輾壓死亡的威脅,小琉球的夏天正是旅遊旺季,入夜後常有夜遊機車騎士,為提醒遊客,工作室和台灣咾咕嶼協會合作在路邊製作醒目的海廢藝術宣導牆,提醒遊客「減塑」也要「減速」,但效果有效。

在地保育志工環島調查6月6日至18日間,統計有502隻陸蟹和寄居蟹被車輛輾過,包括紫地蟹470隻 、 毛足圓盤蟹1隻、 寄居蟹44隻,透過臉書社群平台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宣導護蟹守則,請遊客夜間行駛降速至每小時30公里,車距保持有緩衝時間的10公尺並減少並排,提醒夏日月圓夜是陸蟹過馬路釋幼的高峰期,路殺熱點包括美人路、肚仔坪路、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和旭日亭,請全民一起來守護陸蟹。

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說,小琉球除了海龜生態吸睛外,陸蟹生態資源同樣豐富,數量最多的是紫地蟹(拉氏仿地蟹),也有毛足圓盤蟹和椰子蟹,棲地主要為岩礁岸或海岸林附近,但隨著人為不斷開發破壞棲地、夏季遊客爆增,騎車夜遊頻率增加,「路殺」也跟著增加,族群和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讓人憂心,官方要比照墾丁拿出具體護蟹作為,「萬人登島不值得宣揚,環境永續更重要」。

台灣咾咕嶼協會說,小琉球在陸蟹生態區塊,不像墾丁國家公園有墾管處委託學者專家計畫性研究、設交通警告減速提醒標示、夏季邀民間團體和志工參與「陸蟹廊道」等護蟹過馬路措施,官方是要再加強。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說,會和在地民間保育團體、民宿業者合作加強護蟹宣導,考慮夏日時段放入交通輪播映的保育宣導影片中。

屏東小琉球陸蟹媽媽夏日入夜後會過馬路到海邊釋幼,在地保育志工驚見隨著進入旺季,陸蟹面臨嚴峻的「路殺」生存危機, 透過網路社群平台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向遊客宣導護蟹守則。 圖/邱郁文提供
屏東小琉球陸蟹媽媽夏日入夜後會過馬路到海邊釋幼,在地保育志工驚見隨著進入旺季,陸蟹面臨嚴峻的「路殺」生存危機, 透過網路社群平台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向遊客宣導護蟹守則。 圖/邱郁文提供

屏東小琉球陸蟹面臨「路殺」危機, 在地保育團體在路邊製作醒目的海廢藝術宣導牆,提醒遊客減速,但觀察效果有效。 圖/記者潘欣中攝影
屏東小琉球陸蟹面臨「路殺」危機, 在地保育團體在路邊製作醒目的海廢藝術宣導牆,提醒遊客減速,但觀察效果有效。 圖/記者潘欣中攝影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地層下陷拉警報!全球7600萬人陷危機 亞洲沿海城市成重災區

地層下陷拉警報!全球7600萬人陷危機 亞洲沿海城市成重災區

人臉辨識的潘朵拉盒子:隱私裸奔、普通生活照變肉搜工具

人臉辨識的潘朵拉盒子:隱私裸奔、普通生活照變肉搜工具

全球城市借鑑!大城市該怎麼緩解地層下陷?東京:關鍵在「根源治理」

全球城市借鑑!大城市該怎麼緩解地層下陷?東京:關鍵在「根源治理」

廢竹材還可以這樣用!製成「愛心登山杖」免費租借 輕巧安全、還可用數十年

廢竹材還可以這樣用!製成「愛心登山杖」免費租借 輕巧安全、還可用數十年

最新文章

犀牛角盜獵的最佳解法?研究:為犀牛「切角」可減少78%盜獵行為

犀牛角盜獵的最佳解法?研究:為犀牛「切角」可減少78%盜獵行為

空投數十億蒼蠅?不是電影情節 而是「以蠅制蠅」的生物防治妙招

空投數十億蒼蠅?不是電影情節 而是「以蠅制蠅」的生物防治妙招

中國民兵船肇事逃逸!破壞菲律賓465平方公尺珊瑚礁 造成無法移除的生態傷害

中國民兵船肇事逃逸!破壞菲律賓465平方公尺珊瑚礁 造成無法移除的生態傷害

台灣黑熊阿里曼重返山林!野放前首次實施負面制約訓練 盼減少人熊衝突

台灣黑熊阿里曼重返山林!野放前首次實施負面制約訓練 盼減少人熊衝突

基隆護蝠行動!劉銘傳隧道5至9月是台灣葉鼻蝠育幼期 全面停止開放

基隆護蝠行動!劉銘傳隧道5至9月是台灣葉鼻蝠育幼期 全面停止開放

蟲蟲「搭便車」危機...日本金龜子首度入侵法國 潛在威脅超過400種植物

蟲蟲「搭便車」危機...日本金龜子首度入侵法國 潛在威脅超過400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