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離不棄護卵一個月 百步蛇媽媽育雛全球首紀錄在台灣

陸地生物

八仙山發現百步蛇母蛇在洞內護卵。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八仙山發現百步蛇母蛇在洞內護卵。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家中寶寶一出生就有爸媽全程記錄,這樣的待遇在野生動物往往可遇不可求。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去(2023)年7月幸運發現護卵中的百步蛇,立即啟動全程紀錄,完整記錄母蛇護卵、小蛇破卵而出的過程。除了母蛇殷殷照顧的身影,打破冷血動物無情形象,也證明台灣森林生態以及保育軟實力。

林業保育署於昨(11)日舉辦記者會,公開此記錄資料,署長林華慶指出,「這是台灣,也是世界首度揭露百步蛇在野外產卵後的護卵、孵化、護幼,到幼蛇離巢的完整過程與行為。」

八仙山發現百步蛇母蛇在洞內護卵。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八仙山發現百步蛇母蛇在洞內護卵。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八仙山上偶遇百步蛇 想方設法留下珍貴紀錄

全球首次全程記錄20條珍稀百步蛇,從出生到38天的生活,就發生在台灣。去年在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自然教育中心環境教育老師惠璦玲憑藉自身的生態敏感度,偶遇一般人很難發現的百步蛇;一週之後,發現牠已踡伏在一窩卵上。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得知後,隨即安排於現場設置防護圍籬,並委請野聲環境生態有限公司進行監測,得以將這一連串過程展現在世人面前。

百步蛇屬於卵生。台中分署長張弘毅說明,兩個月內,觀察到母蛇不離不棄地護卵長達一個月;隨著20條小蛇破卵而出後,母蛇也未立即離巢,而是持續在洞內守護7天左右,直到確認小蛇安全無虞才離去。此次也突破技術,使用「諧波反射器」標記小蛇,難能可貴地觀察長達38天。過程中野聲公司監測人員更不惜24小時不間斷監測,取得珍貴的資料與影像。

研究團隊也觀察到,母蛇似乎為了有利於蛇卵孵化,每日上午11點至下午2點之間,總會離穴一段時間調節體溫,以及幼蛇孵化後仍持續留在穴內的護幼行為。

計畫主持人、野聲經理李昱表示,通常野生動物監測使用紅外線照相機,原理是高溫感應。但是蛇是低溫動物,沒有體內調溫系統,紅外線感應不到,為此團隊不惜成本,利用縮時攝影機,架設於洞口正上方拍攝記錄動物活動,輔以密錄攝影機不定時於洞內拍攝百步蛇,再加上內視鏡監測不定時於洞內探測拍攝,並以夜視鏡於洞外監測百步蛇行為。

整整28天,天羅地網但求珍貴的百步蛇生態紀錄。不僅百步蛇忙著護卵孵化,相隔150公尺處,還有一隻龜殼花媽媽守著牠的卵。

百步蛇幼蛇以卵齒劃破卵殼探出頭來。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百步蛇幼蛇以卵齒劃破卵殼探出頭來。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百步蛇幼蛇時會相互蜷曲在一起。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百步蛇幼蛇時會相互蜷曲在一起。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以諧波反射器反射原理 追蹤出生後38天生活

百步蛇幼蛇追蹤調查方法,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林展蔚博士執行。為了瞭解百步蛇生態,研究團隊首度運用國外山難、雪崩時的諧波反射器拯救系統,進行幼蛇離穴後的活動追蹤。

「傳統的野生動物追蹤,用的發報器是主動發訊、含有電池的發報器,重量不超過體重的5%。」林展蔚解釋,對於體型小巧的野生動物,能選擇的發報器相對稀少,追蹤技術上更待突破。

諧波反射器是帶著反射訊號的小型標籤,利用主機發射訊號,掃到標籤回彈的原理得知位置。這項系統過去常用於山難、雪崩救難環境下;1990年代末期第一次用於昆蟲身上。然而,要將芝麻米粒大小的標籤貼到小動物身上,並不容易。科博館克服技術,三年前就利用這個系統,使用在攀蜥、大頭蛙、甲蟲等物種身上,建立成功的追蹤經驗。

這次,研究團隊將這項技術運用在離穴後首次蛻皮的百步蛇幼蛇。大多數幼蛇在第二次蛻皮後,發報器也跟著全數褪下。重要的發現包括,幼蛇離穴後,並未立即長距離播遷,而是先躲藏在附近的岩縫、樹叢,再漸移至周邊次生林環境中活動,並以清晨及傍晚活動最為頻繁。

研究人員為百步蛇幼蛇別上諧波反射器。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研究人員為百步蛇幼蛇別上諧波反射器。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百步蛇幼蛇離巢。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百步蛇幼蛇離巢。 圖/野聲公司提供/李昱拍攝

備齊圈養與野外紀錄 補全百步蛇保育拼圖

林華慶曾是蛇類研究人員。2000年任職台北動物園期間,曾兩次圈養百步蛇配對繁殖,是台灣首次的正式紀錄,而透過這次重要紀錄,也印證了過去圈養繁殖的經驗,得知兩者的一致性——不但都在7月下旬產卵、8月下旬孵化,孵化期30餘天;母蛇在產卵後也都展現護卵行為。

「圈養經驗剛好能與野外觀察互補,回答彼此的不足。」林華慶解釋母蛇產卵之前的行為,百步蛇約在10月開始求偶,公蛇頻頻吐著舌頭,母蛇則昂頭作態,經過三週形影不離的交配期後,各自回復獨行生活,不再有任何互動;而交配後的母蛇從隔年2月起,身形明顯粗大,直至7月下旬產卵。直到產卵前,母蛇未進食長達8個多月,產卵後則會專心護卵。

在圈養環境中,由於需要恆定的溫溼度,因此移到孵化箱。過程中發現,產後兩週內母蛇護卵行為特別明顯,甚至強力抵抗工作人員碰觸蛇卵;之後的行就無從得知、留下空白。相隔23年後,八仙山野生個體的觀察紀錄,填補了台灣本土百步蛇的生殖生態資料彌足珍貴。林華慶特別指出,母蛇產卵後死命保護,包含小蛇孵化之後持續看顧,令人動容。林展蔚也說,這次觀察得知牠是個負責任的媽媽。

圈養百步蛇生殖歷程。 圖/環境資訊中心
圈養百步蛇生殖歷程。 圖/環境資訊中心

百步蛇全球熱點在台灣 見證森林風華

百步蛇(Deinagkistrodon acutus)為台灣原生的蝮蛇科物種,全球分布侷限於華中、華南和部分東南亞地區,在我國屬珍貴稀有保育類物種。國家紅皮書評估為無危(NLC),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名錄則評估為易危(VU)受脅物種,全球族群量呈下降的趨勢。即使在已知的分布範圍,仍十分罕見。從自然觀察App愛自然(iNaturalist)十幾年來的野外紀錄回報,台灣中低海拔森林是全球百步蛇分佈熱點。

百步蛇主要以嚙齒類、昆蟲、蛙類、蜥蜴、鳥類等小型哺乳類果腹;蛇卵、幼蛇都可能成為大型鳥類、中大型哺乳動物的食物。棲地破壞仍是百步蛇主要的威脅。

百步蛇有著尖尖的鼻子和大型的三角斑紋,具完美的保護色,以及滿滿的毒液。資料顯示,全台灣海拔1500公尺以下的山區都有機會發現牠的蹤跡,但以東部及南部的族群量最為穩定。然而,即使如林展蔚這樣的長期研究人員,看過的次數不超過一隻手的手指頭,這次一下子看到20條,令他十分振奮。

無論幼蛇頭上的斑點、白色的尾巴、一出巢就爬上樹的行為等,都是新知。這些重要資訊,他預計於8月的「兩棲爬行動物學大會」上發表,展現台灣保育軟實力。

林華慶說,台灣蛇類不會主動攻擊人,除非是誤踩到牠造成反擊。期待大眾將蛇類視為自然生態的一份子,就像進入自然環境,會為可能遇到的極端氣候、天災和野生動物等危險因子做好準備,不須過度擔心野蛇的存在。

認識百步蛇

百步蛇屬於中型蛇類,全長可達150公分,體型粗胖,體色為淺棕或褐色,頭部為一致的黑褐色,身體兩側有許多三角形黑色斑紋,體鱗大約17-23列,鱗片具強烈的稜脊,頭呈三角形,吻端上翹。(資料來源: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

棲地:

百步蛇主要棲息於山區林木底層,其花紋和落葉堆配合的很好,不易被發現,常盤成一堆守株待兔,為典型採坐等覓食的蛇類。攻擊性強,又具有強烈的出血性毒的百步蛇,能快速致人於死,需特別留意。百步蛇的活動以晚上和晨昏為主,以蛙、蟾蜍、蜥蜴、鳥和鼠類為食。(資料來源:台灣生命大百科 )

文化:

台灣南部的排灣族、魯凱族以及布農族,都常以百步蛇的圖騰做為裝飾,也許多關於百步蛇的神話及傳說。獵人們都以敬畏的態度對待百步蛇,認為是互相對等的存在,在布農族稱百步蛇為「朋友」,而排灣族及魯凱族則會稱他為「伙伴」。(資料來源:百步傳說)

林業保育署提醒,民眾到山野活動時,只要有夜間照明,避免雙腳肢體外露,或伸手進入看不見內部的枯木樹枝堆及石頭隙縫,就能平安無事;而且台灣的蛇類並不會主動攻擊人,即令狹路相逢,不要試圖攻擊、捕捉,安靜離開或待蛇自行離開即可,享受山林同時,也應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不離不棄護卵一個月 百步蛇媽媽育雛全球首紀錄在台灣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原來城市樹地圖這麼好玩! 認養、澆水、還可找出過敏原兇

原來城市樹地圖這麼好玩! 認養、澆水、還可找出過敏原兇

巧克力甜蜜價難再現 植物病害、氣候、採礦等多重災害影響產量

巧克力甜蜜價難再現 植物病害、氣候、採礦等多重災害影響產量

旅遊紀念還是一次性塑膠? 紐約州旅館2025年起禁供小罐洗沐品

旅遊紀念還是一次性塑膠? 紐約州旅館2025年起禁供小罐洗沐品

從奧運國家隊服到漂綠 Lululemon號稱的「地球友善」有什麼問題?

從奧運國家隊服到漂綠 Lululemon號稱的「地球友善」有什麼問題?

最新文章

別讓河川變身塑膠湯!環團呼籲普及循環容器、源頭減量 減少垃圾流入海洋

別讓河川變身塑膠湯!環團呼籲普及循環容器、源頭減量 減少垃圾流入海洋

黑面琵鷺先鋒部隊抵台!曾文溪口喜迎15隻嬌客

黑面琵鷺先鋒部隊抵台!曾文溪口喜迎15隻嬌客

去野外找未來!氣候變遷加劇 從採集文化找尋抗旱耐淹的植物基因

去野外找未來!氣候變遷加劇 從採集文化找尋抗旱耐淹的植物基因

南投九九峰成稀有植物天堂!21種受脅紅皮書植物現跡、保育成果豐碩

南投九九峰成稀有植物天堂!21種受脅紅皮書植物現跡、保育成果豐碩

墾丁梅花鹿慘遭射殺!盜獵為割取鹿茸 棄屍馬路腐爛成屍臭路

墾丁梅花鹿慘遭射殺!盜獵為割取鹿茸 棄屍馬路腐爛成屍臭路

花16萬還給龍宮貝自由?宜蘭漁民捕來賣 買家要求放生、重返大海

花16萬還給龍宮貝自由?宜蘭漁民捕來賣 買家要求放生、重返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