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海草床 走入鹽田當個公民科學家

水下生物 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

海保署自2019年推出「海洋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邀請民眾參與鯨豚、海龜、釣魚、珊瑚礁等公民科學。示意圖。 圖/shutterstock
海保署自2019年推出「海洋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邀請民眾參與鯨豚、海龜、釣魚、珊瑚礁等公民科學。示意圖。 圖/shutterstock

公民科學是近年熱門且廣泛應用的科學調查方法。由科學家召集對科學有興趣的民眾,經過基礎培訓後,參與者在生活中進行觀察和記錄,只要用一支手機即可為科學研究作出貢獻。在歐美,利用公民科學家進行調查已非常普遍,尤其在保育、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遷的研究上經常運用,使得相關主題研究成果快速進展。

海保署自2019年推出「海洋公民科學家養成計畫」,邀請民眾參與鯨豚、海龜、釣魚、珊瑚礁等公民科學,協助海洋資料的蒐集和回報。並結合地方團體的在地守護計畫,擴展到不同的主題類別,至今已有50個海洋公民科學計畫在台灣進行。今年海保署也舉辦一日海洋公民科學家的體驗活動,邀請民眾參與,成為海洋公民科學家,進一步協助海洋科學研究,影響海洋保育政策。

海保署舉辦海草公民科學家體驗活動,帶民眾認識將軍鹽田的海草。 圖/李育琴攝影
海保署舉辦海草公民科學家體驗活動,帶民眾認識將軍鹽田的海草。 圖/李育琴攝影

好玩、有趣的公民科學活動 吸引民眾參與

今年海保署一日海洋公民科學家的體驗活動,調查目標包括沙灘微塑膠、海草、花蛤、三棘鱟等,讓民眾走入海洋現場,學習公民科學調查方法,進一步了解海洋保育議題。

「公民科學家最重要的就是公民。」承接海保署公民科學家體驗活動的澄洋環境顧問公司執行長顏寧說,如果沒有大家一起來參與,科學家就必須自己一個人進行調查,也無法短時間蒐集到充足的資料。因此公民科學的調查過程一定要好玩、有趣,讓民眾願意一起來參加。

民眾參與公民科學的原因很多樣,有些人喜歡走入大自然,有些人是與朋友共同參加活動,也有在地鄉親是為了關心生活周邊的環境。公民科學就像遊戲一樣,讓民眾以愉快的心情參與其中,而調查的資料未來可供科學家進行研究論文發表,或透過媒體報導傳遞給大眾,影響更多人關注,進而可能促使政府政策的改變。

海草、海藻如何分辨?公民科學家用一支手機作監測

4月下旬,一群公民科學家來到台南將軍青鯤鯓扇型鹽田。他們的調查目標,是台灣僅有少數地區出現、數量相當零星的海草。

台南沿海的海草床,過去因鹽田開發而破碎化。停止曬鹽後,鹽田轉型成為觀光景點,裝置藝術「生命之樹」屹立其中,吸引遊客前來賞遊拍照。不過,公民科學家拿起手機不是為了拍美景,而是低頭尋找鹽田中的海草。

用柵格工具統計海草數量和比例。 圖/李育琴攝影
用柵格工具統計海草數量和比例。 圖/李育琴攝影

根據調查,台灣沿海的海草種類有12種,主要出現在新竹、台中高美濕地、台南、嘉義、屏東、澎湖、綠島、金門和東沙島海域。除了東沙島以外,絕大部分的海草床面積都非常小,不到1公頃。

海草公民科學利用網格測量工具和手機,將濕地中發現的海草加以統計,包含海草種類、分布比例、海草植株的高度等,並且透過Google map定位,標註海草出現的位置,最後將資料回報至調查群組。

不過,公民科學家們首先要能夠辨識出海草才行。生長於鹽田海水中,看起來綠色的植物,可能是海藻,而非海草。澄洋環境顧問研究主任胡介申解釋,海草是生活在淺海水域的沉水型維管束植物,有根、莖、葉,會開花結果;而海藻不是植物,沒有纖維,是由許多單細胞連結而成的藻類。調查前可先透過圖鑑認識海草的種類和外型。

海草具重要生態功能 需更多監測和關注

台南鹽田常見的海草種類有單脈二藥草、卵葉鹽草,活動中也藉由說明海草的生態和環境影響,讓參與者認識海草,並使用手機顯微鏡觀察採集的海草,以及生活其中的生物。

進行公民科學調查,首先要先認識海草是什麼? 圖/李育琴攝影
進行公民科學調查,首先要先認識海草是什麼? 圖/李育琴攝影

胡介申說明,海草床猶如海中的森林,有完整的生態系,具有重要生態功能。裡面有許多藻類、浮游生物和小型生物棲息,海草是海龜、儒艮等的食物,有些大型魚類小時候也生活在海草床裡。此外,在因應氣候變遷上,海草床可防止海岸沖刷,且具有固碳的價值。

台灣對海草的關注度不高,民眾對其認知有限。而國際上很早就有海草公民科學。顏寧指出,1998年「Seagrass Watch」就透過公民科學進行海草的監測研究,英國的「Project Seagrass」也以入門的公民科學,邀請民眾看到海草就拍照並登錄資料。透過資料公開使用,海草的相關研究已產出80篇論文。除了監測外,「Project Seagrass」也進行海草的採種培植及復育行動。

受到海岸開發和民眾觀光踩踏等影響,台灣的海草族群日益減少,需要更多的監測和關注。顏寧表示,海草公民科學調查門檻低,不須潛水或出海釣魚,用走的就可以到海邊進行調查,因此鼓勵由當地社區、學校一起做,協助相關資料的蒐集,進一步對於海洋環境的科學研究和海草生態保育產生影響力。

台南舊鹽田因光電景觀大幅改變,民間團體向國產署認養濕地,進行監測和永續管理。 圖/李育琴攝影
台南舊鹽田因光電景觀大幅改變,民間團體向國產署認養濕地,進行監測和永續管理。 圖/李育琴攝影

台南沿海台61線兩側的舊鹽田濕地,近年景觀大幅改變,太陽光電廠的進駐,對潮間帶生態帶來影響。為保護濕地環境,民間團體組成「七股將軍鹽灘地濕地復育聯盟」,向國有財產署認養1605公頃鹽田,台灣環境規劃協會認養青鯤鯓扇形鹽田,在此進行生態調查、環境維護,並陸續辦理各項公民科學活動,邀請在地居民、學校團體參與,以推動在地合作的鹽田濕地永續經營管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不離不棄護卵一個月 百步蛇媽媽育雛全球首紀錄在台灣

不離不棄護卵一個月 百步蛇媽媽育雛全球首紀錄在台灣

最新文章

極危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身台南、馬祖 未來可線上觀賞復育直播

極危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身台南、馬祖 未來可線上觀賞復育直播

澎湖12隻獲救海龜重回大海 百名師生現場為牠們加油

澎湖12隻獲救海龜重回大海 百名師生現場為牠們加油

羊群是防洪、防野火最佳幫手!吃雜草、清理灌木叢 專業又有效率

羊群是防洪、防野火最佳幫手!吃雜草、清理灌木叢 專業又有效率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淨灘「垃圾」會說話 海洋廢棄物展覽:該分類的人類生活習慣

不離不棄護卵一個月 百步蛇媽媽育雛全球首紀錄在台灣

不離不棄護卵一個月 百步蛇媽媽育雛全球首紀錄在台灣

保育海洋資源-小琉球7月起, 3處潮間帶收費每人60元

保育海洋資源-小琉球7月起, 3處潮間帶收費每人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