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創造台灣最溫柔的光-從植物園到蘭嶼如何降低人造光害

台北植物園推動「植光計畫」,希望在兼顧生態友善概念下,提供遊客一段安全舒適的夜間通行步道。圖為「植光步道」空拍照。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台北植物園推動「植光計畫」,希望在兼顧生態友善概念下,提供遊客一段安全舒適的夜間通行步道。圖為「植光步道」空拍照。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攝影

本文轉載自 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傍晚時分,街上的路燈微微亮起,代替日光,照亮街道、公園、商店、住宅,讓整座城市在黑夜裡也能燈火通明,電燈改變了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

然而,大量的人造光源卻也讓生態無法好好休息。林試所植物園組長董景生指出,近年來國際上許多研究發現,人造光會改變生物的物候與習性,長期下來不僅會擾亂植物的花期、昆蟲作息,甚至可能影響到區域生態與生物多樣性。

為了降低人造光對生態的影響,植物園從2016年起逐步改變路燈設計,把園內的照明改以照射地面為主的矮燈,今年更進一步啟動「植光計畫」,與中強光電基金會合作,在不影響照明安全的前提下,將植物園的人造光害降到最低,把黑暗還給生態。

夜間人造光源擾亂動植物生長習性

太陽滋養萬物,也引導著地球生命的節奏與規律,日照長短會隨春夏秋冬而有所變化,但人照光源卻是一年四季都一樣長。林試所指出,近年來許多科學證據顯示,夜間人造光(Artificial light at night, ALAN)會對動植物的物候與習性產生影響。


長期觀察靠近燈源的槭樹及漆樹等落葉樹種,會發現其秋季轉紅或落葉的物候現象,會因為燈照而發生延遲或延長,也可能造成樹木葉芽提早打開,導致生長異常。

此外,協助植物授粉的昆蟲也容易受到人造光源的干擾,進一步影響牠們傳粉的習性,進一步使植物開花及果實減少。研究指出,人眼的可見光光譜約是波長400到800奈米,而昆蟲的可見光波長則多分布300到600奈米之間,紫外光及短波較短的藍光更容易吸引趨光性的昆蟲,因此若使用波長600奈米以上的照明燈具,或是色溫2700k以下、黃光為主的燈光就能減緩夜間照明對昆蟲的影響。

事實上,生態習性環環相扣,董景生指出,過去植物園夜間的燈光下常常會吸引大量趨光性的昆蟲,大量昆蟲又吸引蝙蝠來捕食,成為一種生態陷阱,部分昆蟲的數量可能因此銳減,進而影響到整個植物園的生物多樣性。

近年來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夜間人造光會對動植物的物候與習性產生影響。 圖/孫文臨攝影
近年來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夜間人造光會對動植物的物候與習性產生影響。 圖/孫文臨攝影

台北市植物園自1896年啟用至今,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都會型植物園。設立之初是以收集海內外熱帶、亞熱帶植物進行栽培試驗為主要目的,園區占地8.2公頃,累積的植物超過2000種,現在園內已經老樹成群,百年來進而吸引了許多昆蟲、鳥類、兩棲類生物來此棲息,形成一個具有生物多樣性的城市綠洲。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曾彥學表示,植物園和公園最大的不同在於,植物園具有保育植物的使命,因此環境要盡可能維持自然狀態,提供植物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但也因位植物園位於都會區,園區需兼顧民眾使用、行走的公共需求。

董景生表示,雖然植物園的任務是要保育植物生態,但夜間的植物園同時也是許多民眾運動的地方。2016年開始改變植物園內的照明設計後,陸續收到一些民眾投訴園區內的「燈光太暗」,植物園一直希望能在公共照明與保護生態兩者取得平衡,而有了這次的「減光護生植光計畫」。

台北植物園重「植」不重「亮」 減光打造城市的生態綠洲

台北植物園為了使動植物能有自然良好的生長環境,盡可能避免夜間人工照明,決定在夜間關閉園區內大部分區域,但由於夜間民眾通行的需要,仍留下主要步道給民眾通行。為生態關燈,把黑暗還給動植物,僅提供基本照明安全。

這次計畫由中強光電基金會與農委會林試所合作,優化植物園和平西路出入口至博愛路出入口,總長約435公尺的主要步道光環境,在考量生態環境前提下進行照明改善,降低光汙染,並重新設計燈具、調整位置,解決原本照度不均等問題,提供一條讓人們安全穿越植物園的友善步道。

「減光是這次計畫的重要課題。」負責這次植物園植光計畫的照明設計總監林靖祐說,過去經手過許多公共空間的照明設計,大多都希望「愈亮愈好」,這次考量到植物園的生態功能而難得思考「愈暗愈好」的可能性,「其實光是一種『對比』,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很暗,而是因為周圍太亮,才讓人眼誤以為某處很暗。


因此這次的照明設計從入口處開始逐步減弱,讓民眾走入植物園後能自然適應園區內的低度照明。視覺的「暗適應」會在過程中逐漸舒展開來,當人們在植物園內駐足逗留,會發現和諧的照明,是一種與周遭光環境的整體平衡關係,感受到暗的重要性。

植物園園長范素瑋以園內的荷花池區域為例,在改造之前是用20瓦的省電燈泡照明,因為燈光很亮,人眼反而看不到暗處的階梯,產生視覺盲區,但改造過後改用2瓦的照明設備,讓燈光更柔和,人眼也能夠看到階梯,不僅友善生態也更加安全。

范素瑋說,在中強基金會的支持下,整體植光計畫約僅花費60萬的工務預算,但長期來看,除了可以省下超過一半的照明電費,對於植物園產生的生態價值、社會意義更加重要。她也強調,這次的光環境營造也特別重視燈具的可替換性,讓未來園區便於維護新的照明設備。

台北植物園於2016年後全面改為矮燈,但因燈具照射角度小且亮面不均勻,容易產生眩光。今年更進一步啟動「植光計畫」,光環境優化營造更柔和且連續的夜間照明。 圖/擷自「植光計畫」紀錄片
台北植物園於2016年後全面改為矮燈,但因燈具照射角度小且亮面不均勻,容易產生眩光。今年更進一步啟動「植光計畫」,光環境優化營造更柔和且連續的夜間照明。 圖/擷自「植光計畫」紀錄片

園區內方向牌的照明從由上而下的頂光,改為更有效率的照明設計,既能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能兼顧夜間辨識的需求。圖/擷自「植光計畫」紀錄片 圖/擷自「植光計畫」紀錄片
園區內方向牌的照明從由上而下的頂光,改為更有效率的照明設計,既能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也能兼顧夜間辨識的需求。圖/擷自「植光計畫」紀錄片 圖/擷自「植光計畫」紀錄片

當走進植物園,緩下腳步的節奏,視覺的「暗適應」會在過程中逐漸舒展開來。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
當走進植物園,緩下腳步的節奏,視覺的「暗適應」會在過程中逐漸舒展開來。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

中強基金會設計生態友善光環境 減少浪費光還能省電

這次的光環境營造,除了避免對植物直接投光,更重要的改變照明設備。林靖祐指出,園區舊的20瓦燈具雖然明亮,但照射範圍小,容易造成眩光和溢散光,相較之下,新設的燈具雖僅8瓦,但照射範圍更大,而且明度平均對人類的視覺跟動植物都更舒適,「改造過後能替植物園省下超過一半的照明電費,也更加節能減碳。」

事實上,改善照明遠不只有保護生態的功能,擔任設計顧問的照明專家周鍊說,燈光暗下來以後,人們進到植物園的聽覺跟嗅覺感官反而更立體,能夠聽到蟲鳴鳥叫,能聞到花草樹木的氣味,天氣晴朗的時候還能在這裡賞月、看星星,凸顯出植物園更豐富的面貌。

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總監李依樺指出,在計畫初期搜尋了國內外的資料,發覺可以參考的案例少之又少,因為國外多數植物園在夜間都會關閉,以維護自然生態,但台北植物園位處都會區,長久以來提供了市民夜間步行與休閒的空間。


因此這次植物園光環境設計,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光」,試圖找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平衡點,不僅是設計上的改變,更是思維觀念的重要轉變,站在自然生態的角度換位思考,是一座城市具有進步文明思維的關鍵。

董景生表示,希望植物園作為一個示範場域,未來會有更多公園、親山步道、遊憩區等公共空間,或私有建築,都能開始思考「光環境」的影響。

台北植物園「植光步道」。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
台北植物園「植光步道」。 圖/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丰宇影像

光林科技替光裝濾鏡 避免海龜迷航、減少琉璃蟻危害

其實不只是樹木,人造的夜間光源也對海洋生態產生嚴重影響。蘭嶼是海龜重要的產卵地區之一,海龜媽媽為了提高小海龜的孵化後的存活率、避免被天敵攻擊,多會選在漆黑的深夜上岸產卵,隨著海岸邊燈火通明的旅館、明亮路燈愈來愈多,不僅會導致海龜媽媽能夠產卵的棲地也愈來愈少,也會降低小海龜孵化的存活率。

光林智能光學開發部經理彭耀祈指出,蘭嶼環島公路為了行車安全,裝了LED的明亮路燈,研究發現海龜對短波長的燈光較為敏感,因此光林公司替路燈加上了獨特的遮罩,改變光線的波長、減少光污染的溢散範圍,進而降低路燈對海龜繁殖的影響。

此外,在高雄美濃、六龜地區,近年來時常發生琉璃蟻的危害,噴藥不僅無法根除還可能危害環境生態,由於琉璃蟻有趨光性,導致許多居民不敢開燈。彭耀祈則指出,研究發現琉璃蟻是對藍光特別敏感,因此容易被LED燈吸引,造成居民困擾。

因此光林科技與彰師大學者、地方社區的居民合作,調整當地照明設備的設置,建立路燈隔離帶,降低路燈的藍光,光照稍微減損3%,但可降低90%的琉璃蟻危害。

光林的「全生態智能照明技術」,著力在不犧牲人類明亮需求下,降低對其他物種影響的照明設備。彭耀祈指出,過去市場青睞更明亮的照明設備,所以燈泡亮度也愈做愈強,但後來發現高強度的燈光,特別是藍光,對生態影響劇烈,因此光林著手改良照明設備,提供一種對生物多樣性更友善的照明。

目前很多城市裡的公園夜間照明都非常亮,路燈、廣告看板的光害也愈來愈嚴重,聖誕節、過年時又會在行道樹上張燈結綵,掛滿許多耀眼的造景燈飾,看似明亮美觀,實際上卻會對樹木與生態造成傷害,甚至對人類的視覺也產生或大或小的干擾。希望從植物園這次光環境的改造出發,可以作為一種社會溝通,改變民眾「愈亮愈好」的思維,還給自然環境本該有的明暗。

造景燈飾看似明亮美觀,實際上卻會對樹木與生態造成傷害。 圖/unsplash
造景燈飾看似明亮美觀,實際上卻會對樹木與生態造成傷害。 圖/unsplash


本文授權轉載自《願景工程》(原文為:為生態關燈 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光環境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滑手機不只會腦腐 還會憂鬱!社群媒體讓青少年越來越不快樂

滑手機不只會腦腐 還會憂鬱!社群媒體讓青少年越來越不快樂

貓奴才注意了!2025貓咪登記新制上路 未植晶片最高可罰1.5萬

貓奴才注意了!2025貓咪登記新制上路 未植晶片最高可罰1.5萬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聖誕節交換禮物指南!今年耶誕就送這8款環保永續好禮

聖誕節交換禮物指南!今年耶誕就送這8款環保永續好禮

最新文章

台灣之光!「蝠路雙全」紀錄片連獲國際大獎 讓世界看見蝙蝠保育

台灣之光!「蝠路雙全」紀錄片連獲國際大獎 讓世界看見蝙蝠保育

台灣每年浪費近5億噸水!相當於2個石門水庫 水資源正走向泡沫化危機

台灣每年浪費近5億噸水!相當於2個石門水庫 水資源正走向泡沫化危機

寒流太強!2百多隻海龜抵擋不住大凍僵 導致無法覓食、擱淺

寒流太強!2百多隻海龜抵擋不住大凍僵 導致無法覓食、擱淺

浪浪闖玉山遊蕩討食...憂釀生態危機 背工連籠帶狗扛40公斤下山

浪浪闖玉山遊蕩討食...憂釀生態危機 背工連籠帶狗扛40公斤下山

抹香鯨現身花蓮外海頻率大增!協會研究鯨豚、分析原因

抹香鯨現身花蓮外海頻率大增!協會研究鯨豚、分析原因

撈到保育類大村鯨下顎骨!上網標價販售 漁民觸法遭緩起訴

撈到保育類大村鯨下顎骨!上網標價販售 漁民觸法遭緩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