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坑變低碳能源、失落物種找到了 你還錯失哪些2023年環境小確幸

溫氏金鼴鼠(De Winton's golden mole)是re:wild列出的25大「最想找到的失落物種」之一。 圖/JP Le Roux/re:wild
溫氏金鼴鼠(De Winton's golden mole)是re:wild列出的25大「最想找到的失落物種」之一。 圖/JP Le Roux/re:wild

2023年是史上最熱的一年,野火、乾旱、風暴,天災不斷,戰事爆發。在這些讓人心碎、焦慮、不安的新聞下,我們可能忽略某些角落,也有大大小小的好消息。

「絕望讓人冷漠,我們不能失去希望。」歐洲媒體《Euronews》蒐集了100多則2023年的環境好消息,有些是影響世界的重大決議,有些是社區一角的小確幸。《環境資訊中心》挑選了七則與大家分享,重溫2023年的點點滴滴,找尋讓人嘴角上揚的小故事。

一、從易淹水城市變身「水外交」專家

12月不可忽略的大事首推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這次會議達成「脫離化石燃料」的重大結論。我們將焦點移到會場的一角,來看看荷蘭

荷蘭鹿特丹有些地區已低於海平面7公尺,長期處在被淹沒的危險邊緣,但相較其它靠海低窪地區,這裡卻安全的多。鹿特丹提出許多特殊計畫來對抗淹水危機,例如全世界最大的「攔潮堤」Maeslantkering、浮動辦公室等。這些創新計畫吸引各國紛紛前來學習,反而讓荷蘭成了國際水務專家。

氣候大會上,許多城市代表、媒體就特地向鹿特丹市長阿布塔勒(Ahmed Aboutaleb)請益水資源管理的經驗。獨特的「水外交」讓荷蘭工程公司接下不少業務。

荷蘭Maeslantkering於1997年開始使用,可使腹地免受潮水襲擊。 圖/Frans Berkelaar(CC BY-SA 2.0)
荷蘭Maeslantkering於1997年開始使用,可使腹地免受潮水襲擊。 圖/Frans Berkelaar(CC BY-SA 2.0)

二、「比黃金還珍貴」eDNA找到極度瀕危的鼴鼠

溫氏金鼴鼠(De Winton's golden mole,學名:Cryptochloris wintoni)是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受脅等級「極危」(CR)的動物,87年來沒有任何正式的目擊紀錄。動保組織「回到野外」(Re:wild)將牠列為25大「最想找到的失落物種」之一。2023年,終於再度現身世人眼前。

想找到溫氏金鼴鼠不能靠運氣或是奇蹟。科學家運用了環境DNA(eDNA)與嗅探犬,每天收集100多個土壤樣本,再從中找尋溫氏金鼴鼠皮膚細胞、頭髮、血液和糞便的DNA,簡直就像是《CSI犯罪現場》的調查員一樣。

三、英廢棄礦坑華麗轉生 成為低碳暖氣來源

英格蘭東北的蓋茲黑德(Gateshead)過去是煤礦區。煤炭開採沒落後,礦坑隧道跟著荒廢,逐漸被地下水佔據。

英國煤礦局(Coal Authority)發現,地底1公里處,礦坑裡的水溫高達40°C,好好運用的話,可當成最佳的暖氣來源。他們先將溫水送到熱泵提升溫度,再讓熱水管線流過住家、房舍,成了低碳、安全的暖氣。水變冷後送回礦井,還可循環再利用。

蓋茲黑德的礦井計畫包含5公里長的管線與熱泵能源中心,2023年3月啟動,為鄰近的大樓、大學和300多個家庭提供暖氣。

蓋茲黑德礦井計畫於2023年3月上線,讓礦坑熱水成為低碳能源。 圖/擷取自The Coal Authority影片
蓋茲黑德礦井計畫於2023年3月上線,讓礦坑熱水成為低碳能源。 圖/擷取自The Coal Authority影片

四、比衛星更快 AI幫忙尋森林砍伐的聲音

雨林面積急遽減少,如何在廣闊的森林裡即時發現非法伐木?科學家正在研發一個名為「Curupira」的小型人工智慧(AI)盒子。研究團隊收集各種電鋸和拖拉機伐木的聲音,並利用感測器偵測即時數據後,訓練AI程式來辨識伐木聲響。

亞馬遜州立大學研究員戈麥斯(Raimundo Claudio Gomes)表示,衛星只能在事後辨識森林砍伐的情況,Curupira則能在剛開始砍伐時就偵測出來,並將訊息傳給負責單位。亞馬遜州首府瑪瑙斯(Manaus)附近的森林裝設10個curupira,團隊希望可以部署數百個Curupira,擴大守護範圍。

五、奧地利電器維修券補助超過50萬次

根據歐盟執委會,歐洲每年丟棄而的電子廢棄物約達3500萬公噸,排放2.61億公噸二氧化碳。歐盟執委會在2023年3月提出維修權(Right to Repair)草案,要求一系列的維修服務、資訊跟價格透明度,以促成更永續的商業模式。

奧地利在2022年4月就已推出電子產品維修券的計畫,由政府負擔一半的維修費用。這個方案適用於智慧型手機、筆記型電腦、咖啡機、洗碗機等電器設備。2023年,環境部稱,計畫實施一年以來共兌換了56萬張維修券,遠遠超過2026年40萬張的預期目標。

鼓勵電器維修,奧地利交出傲人成績單,減少電子廢棄物。 圖/Jair Frank from Pixabay
鼓勵電器維修,奧地利交出傲人成績單,減少電子廢棄物。 圖/Jair Frank from Pixabay

六、「振奮人心」:塑膠袋禁令真的有用

塑膠袋堵塞河流、進入海洋生物的胃,在全球造成危害,已有100多國全面或部分禁止一次性塑膠袋,有些禁令還擴及一次性塑膠餐具、吸管、氣球等。但,這些塑膠袋禁令有用嗎?

根據報導,禁令施行後,美國加州塑膠袋使用量減少了71.5%。紐澤西州也在2022年的淨灘統計中發現,塑膠袋比前一年少了37%,吸管和外帶容器也變少了。長年致力於淨灘的團體「清潔海洋行動」(Clean Ocean Action)人員不禁高興地說,「這真的、真的是振奮人心啊」。

七、約克大教堂、龐貝古城、梵蒂岡:遺跡也能裝太陽能

面對不斷上漲的電費帳單和氣候變遷,超過五百年歷史的英國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決定加入能源轉型的行列。英格蘭教會(Church of England)牧師巴林頓(Dominic Barrington)表示:「英國聖公會已承諾2030年實現淨零排放,我們對此自豪,不僅會努力實現,還要激勵其他大教堂跟進。」

追隨梵蒂岡、龐貝等歐洲歷史古蹟的腳步,約克大教堂的199個太陽能板將鋪設在南側廊通道的屋頂上,每年可產生7萬5000度左右的綠電,並搭配儲能設施,為教堂的夜間服務和活動供電。

超過五百年歷史的英國約克大教堂也投入太陽光電屋頂的建置,期待能帶動其它歷史建築跟進。 圖/Jack Pease(CC BY 2.0)
超過五百年歷史的英國約克大教堂也投入太陽光電屋頂的建置,期待能帶動其它歷史建築跟進。 圖/Jack Pease(CC BY 2.0)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礦坑變低碳能源、失落物種找到了 你還錯失哪些2023年環境小確幸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溫室氣體史上最大增幅...大氣CO2濃度首破424ppm 聯合國:全球應緊急減排

溫室氣體史上最大增幅...大氣CO2濃度首破424ppm 聯合國:全球應緊急減排

首屆植物診療師放榜!國考共1253人報考 及格率51%

首屆植物診療師放榜!國考共1253人報考 及格率51%

歐洲首座!法國砸重金布局「稀土回收精煉廠」 目標滿足全球15%重稀土需求

歐洲首座!法國砸重金布局「稀土回收精煉廠」 目標滿足全球15%重稀土需求

AI情色內容解禁?ChatGPT宣布將允許「驗證成年」用戶 生成成人內容

AI情色內容解禁?ChatGPT宣布將允許「驗證成年」用戶 生成成人內容

最新文章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