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失去雨林? 研究:亞馬遜耐乾旱能力正下降

根據最新研究,亞馬遜地區正在失去從乾旱和土地利用變化等干擾中恢復的能力。
 圖/Christian Braga/綠色和平
根據最新研究,亞馬遜地區正在失去從乾旱和土地利用變化等干擾中恢復的能力。 圖/Christian Braga/綠色和平

《紐約時報》報導,根據最新研究,亞馬遜地區正在失去從乾旱和土地利用變化等干擾中恢復的能力,若超過某個臨界點,大部分雨林將被草原取代,嚴重影響生物多樣性和氣候。

若失去亞馬遜 高達900億噸的二氧化碳將進入大氣

科學家們表示,他們的研究並沒有確認何時會達到這個臨界點,「但值得提醒的是,達到那個臨界點時,我們就會失去亞馬遜雨林,全球氣候也會隨之改變」其中一位作者、英國艾希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Global Systems Institute)主任蘭頓(Tim Lenton)說。

蘭頓表示,失去亞馬遜雨林可能導致多達900億噸的二氧化碳重新進入大氣,這相當於全球數年的排放量,使控制全球暖化變得更加困難。

在過去的研究中,關於何時可能達到這個臨界點,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有些研究的結論是本世紀末前,濫伐、乾旱和其他因素可能導致亞馬遜地區大量森林枯死。

巴西「國家亞馬遜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mazonian Research)資深科學家諾布雷(Carlos Nobre),是30多年前最先針對亞馬遜地區可能消失而發出警訊的人之一。他認為這項新研究「非常值得注意」。

自2000年起 亞馬遜雨林從乾旱中復原的能力下降

分布於巴西與其週邊國家的亞馬遜雨林,占地超過321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雨林。過去大部分時間,亞馬遜雨林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多於釋放的二氧化碳,是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角色。亞馬遜雨林內的動植物物種多樣性豐富,相當於地球上任何一處,甚或更高。且其向大氣釋放大量水分,可以影響南美洲以外地區的天氣。

但是氣候變遷加上大面積濫伐、農牧活動的燃燒整地,已經嚴重破壞亞馬遜雨林,讓它變得炎熱乾燥。該地區是地球上最潮濕的地區之一,但自2000年以來已經經歷了三次乾旱。

過去大多數關於亞馬遜地區韌性的研究,都以森林健全隨時間變化的模型或模擬為基礎。在新研究中,科學家們使用了實際觀察結果——幾十年來特定區域生物量的衛星遙測數據,來作為森林健全的指標。研究人員發現自2000年以來,光是雨林未受干擾的部分,整體韌性已經下降,其中一個現象是森林遭遇乾旱後恢復健全所需時間越來越長。

未參與研究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熱帶生態學家白蘭度(Paulo Brando)說:「缺乏韌性表示,森林能承受的打擊有限。」

但白蘭度也表示,這並不一定代表臨界點無法避免,我們需要終止亞馬遜地區的皆伐和土地劣化。「這些系統有很強的韌性,而目前雖然暫時下降,也不代表完全失去韌性⋯⋯一陣子不要打擾,它還是可以長回來。」

氣候變遷加上大面積濫伐、農牧活動的燃燒整地,已經讓亞馬遜雨林變得炎熱乾燥。 圖/Christian Braga/綠色和平
氣候變遷加上大面積濫伐、農牧活動的燃燒整地,已經讓亞馬遜雨林變得炎熱乾燥。 圖/Christian Braga/綠色和平

減少森林濫伐 就能改善亞馬遜地區復原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超過3/4的原始雨林韌性降低,而在更乾燥或更多伐木等人類活動的地區,對韌性的影響最大。該研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上。

該研究主要作者、艾希特大學研究員博爾頓(Chris Boulton)說,亞馬遜就像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網絡,樹木蒸發和蒸散產生的水分會被風帶往他處。因此,亞馬遜若失去森林,釋放的水分也會跟著減少,進而導致其他地方變得乾燥。

森林樹木消失不僅會讓儲存在其組織中的碳重新進入大氣,取而代之的莽原所吸收的碳也遠不及原本的大型闊葉樹。在莽原中棲息的物種也較少。

過去的半個世紀間,有大約17%的亞馬遜森林被砍伐,儘管巴西的森林濫伐速度已放緩了幾年,但最近又開始回升。研究人員表示,根據他們的研究,減少森林濫伐不僅能保護特定地區,也能改善整個亞馬遜地區的復原能力。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我們將失去雨林? 研究:亞馬遜承受乾旱與濫伐的能力正在下降

參考資料

紐約時報(2022年3月7日),Amazon Is Less Able to Recover From Droughts and Logging, Study Finds

延伸閱讀

>>疫情擋不住濫伐-亞馬遜雨林消失面積增17%

>>IUCN:30%地球表面、80%亞馬遜地區應受保護

>>時尚皮件涉亞馬遜雨林破壞 調查點名COACH、H&M、Teva等50家大品牌

>>世界保育大會決議 30%地球表面、80%亞馬遜地區應受保護

>>巴西亞馬遜雨林淪為排碳方 研究:10年間排碳比吸碳多20%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打臉氣候懷疑論!數據證實: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更「省土地」

打臉氣候懷疑論!數據證實:低碳能源比化石燃料更「省土地」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為台北找回生命力綠意!台灣萊雅守護生物多樣性 打造昆蟲旅館、復育原生植物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台灣米何去何從?美國米成本僅台灣3成 對等關稅強勢來襲衝擊稻農

戰後嬰兒潮迎來大退休...去年創歷史新高、有11萬人退休 勞動力結構加速轉變

戰後嬰兒潮迎來大退休...去年創歷史新高、有11萬人退休 勞動力結構加速轉變

最新文章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罕見過境鳥「極北柳鶯」迫降林口街頭!體力透支暫時迷航 獲救後重返天際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珊瑚礁的最後求救...暖化逼近臨界點 全球珊瑚礁瀕臨不可逆轉的死亡潮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梅花鹿改變墾丁...鹿群啃食幼苗樹皮 造成植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種擴大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墾丁梅花鹿難題:數量少但密度高 如何兼顧保育與公共安全?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淨港大作戰!南方澳「汽缸清潔船」上陣 高效清撈、估每年能清5噸垃圾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

抓不勝抓!七堵山區非法鳥網未拆完 附近山頭又被設新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