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救傷站-專救猛禽的獸醫王齡敏:為飛鳥闢路
人生病需要看醫生,動物也不例外,除了常見的貓、狗或寵物需要到獸醫院就診,我們是否曾想過野生動物也會有醫療的需求?救治的團隊和資源又在哪裡呢?
催生全台專救猛禽工作站
「在台灣從事野生動物的救治,本身就是一份公益性很高的工作,而在野生動物中,『猛禽』的救傷資源與研究又相對地少,使相關資訊的推廣更加侷限。」現任台灣猛禽研究會猛禽救傷站的主任、也是獸醫師的王齡敏這麼說。
王齡敏說明,「猛禽」是指老鷹或是貓頭鷹兩種動物。她解釋,猛禽是跨生態系的掠食者,在食物鏈裡扮演高級消費者的角色,數量在生物圈中不多,卻能有效控制小動物的族群量,在生態系中佔有重要地位,而牠的救傷工作自然也就相當重要。
基於此,由民間一群熱愛猛禽的人士組成的「台灣猛禽研究會」,在2017年催生了「猛禽救傷站(以下簡稱:救傷站)」,為台灣第一個專事猛禽救傷的工作站,獸醫師王齡敏就是這裡的管理者,另外還有30為志工,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和台北市動保處配合,收受台北地區傷病猛禽,並支援北台灣其他縣市的轉診個案。在救傷的同時,也會收集傷病、死亡猛禽的血液和組織樣本,搜羅國內猛禽救傷的相關資訊。
救鳥無數 把脈傷禽真正解方
救傷站的辦公室隱身老公寓內,空間不大,卻擔負著重要的社會使命。運作四年多,每年所收治的猛禽傷病案例,幾乎以雙倍的速度成長,每種都是保育類動物,王齡敏說,「收到最大宗的是都會生活中常見的鳳頭蒼鷹,其它還有松雀鷹、大冠鷲、領角鴞等,代表台灣確實有一定的猛禽救傷需求。」
邏輯清晰、反應明快的王齡敏是救傷站唯一的正式職員,她每天校長兼撞鐘,從早忙到晚,而她之所以能獨當一面,除了自身對野生動物的熱愛,更和過去豐富的救治經驗有關,舉凡台灣、金門和美國,都曾有她從事救傷工作的足跡。
王齡敏畢業於中興大學獸醫系,大學時期就對野生動物特別有興趣,畢業後,她沒有到一般的獸醫院工作,而是前往「南投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服務,一做就是六年,而後又前往美國知名的明尼蘇達大學附設猛禽中心服務兩年,更曾和學長前進動物醫療資源相當匱乏的金門,為當地籌設「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該協會也是國內第一個由民間組織發起的野生動物復健專業機構。
這些在各地累積的野生動物救傷經驗,形成了王齡敏今日獨挑大樑的重要基礎,也是提供了她推動救傷站各種工作的關鍵能力。
除了救治猛禽,王齡敏也從救傷的過程中,更了解台灣野生動物的處境,並積極投入野生動物保育的倡議,其中,造成許多無辜鳥兒死於非命的「窗殺」,就是她認為非常重要且急迫的問題。
你的綠建築 鳥類傷亡的窗殺威脅
「『窗殺』顧名思義就是鳥類因撞擊建築玻璃結構而死亡的事件。」王齡敏指出,現代建築的玻璃與鏡子等設計,經常會讓鳥類在飛行時,誤認玻璃窗是可飛行的路徑而撞上,進而造成傷亡。
世界各地每年都有許多窗殺的案例,根據統計,光是美國,一年就有高達十億起,加拿大約有四千萬起,南韓也約八百多萬起,數量驚人。各國也紛紛祭出相應的防治措施,紐約市議會就在2019年通過法案,明訂新建或翻修建築的玻璃,都必須有90%以上的防鳥撞設計,才能取得建照。
「美國的綠建築規範是有把鳥類友善玻璃列入評分的,但台灣的綠建築目前沒有考慮到這部分。」王齡敏期待,希望未來政府在規劃公共建設時,也能在設計階段就將窗殺防治納入考量,一來能起到示範作用,同時也能減少完工後再改善的額外成本。
台灣的窗殺問題,目前雖然還未有精確的統計數據,但王齡敏以運作救傷站的經驗判斷,每年救傷站約會收到七、八十隻鳳頭蒼鷹,其中就有四分之一是因為撞到玻璃而受傷,「台灣也應及早正視這個問題。」
貼紙要貼對 才能成功救鳥
過去台灣雖已出現可貼在玻璃上、印有猛禽圖案的防撞貼紙,卻因為觀念錯誤,無法發揮防治效果。「只在玻璃上貼少數幾張猛禽貼紙無法防撞,這是20年前的錯誤方法。」王齡敏強調,一張或少數幾張貼紙不會讓鳥知道這是玻璃、不能飛,牠會以為貼紙只是不會動的障礙物,還是會穿越貼紙周遭、撞上玻璃。
事實上,美國自然保育組織奧杜邦學會就曾提出,每張貼紙之間必須距離必須寬5公分、長10公分,並張貼於玻璃外側、避免鏡像反射,才能有效減少大部分的窗殺。「所以防撞的重點在於『窗外密集佈置』原則,不管是改用有花紋的霧面玻璃、吊掛垂墜物或裝飾等等,只要符合原則,都會有很好的防撞效果。」王齡敏這麼說。
曾在北美從事野生動物救傷工作的王齡敏擔憂,美國許多地區都有類似的研究報告與長期監測的活動,反觀台灣,除了偶有零星的鳥類傷亡報導,目前仍未出現對窗殺問題較全面、完整的研究。
創新公民科技 靠全民救野鳥
為了提升各界對猛禽生存處境的關注,王齡敏還做了各種嘗試。
例如,在2019年成立了名為「野鳥撞玻璃回報」的臉書社群,鼓勵網友踴躍拍照上傳,回報在台灣各地發生的窗殺事件,讓國內有關野鳥窗殺資料能更趨完整,現在幾乎每天都有來自不同縣市的新資訊被公開在頁面上。
在去年,救傷站也跟社會企業「博威鳥控」合作,研發出一款可有效防止鳥類撞傷的窗貼,在北部地區也展開野鳥窗殺的調查,並和學校單位合作進行友善鳥類玻璃的推廣教育,提供專業的改善建議;救傷站目前正如火如荼地籌備實體的「猛禽教育中心」,預計將於明年三月後正式開幕,民眾將有更多認識猛禽的機會。
短短四年,僅一人編制的「猛禽救傷站」能有如此成果,積極又熱心公益的王齡敏顯然是這條路上的重要推手,與其說她是一位獸醫師,不如說,她是一個用醫療專業守護野生動物的「倡議家」。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