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北最熱地區在萬華!全球若升溫4℃ 當地1年有3個月熱不舒適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

全球升溫帶來極端氣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球升溫帶來極端氣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成大教授林子平提醒,以台北盆地為例,最熱的萬華地區,1年中已約20%時間處於「熱不舒適」壓力下,若全球增溫幅度達攝氏4度以上,萬華1年將近有1/4時間皆處於「熱不舒適」情境。

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發布「2024台灣氣候變遷分析系列報告:暖化趨勢下的台灣極端高溫與衝擊」,以文史紀錄、長期觀測資料與氣候模式推估資料分析台灣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極端高溫事件。

報告中,成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林子平所主持的「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uilding and Climate Lab,BCLab)」針對都市熱島領域,考慮以高溫對都市最直接的衝擊項目「熱舒適(Thermal comfort)」為主軸,選用「生理等效溫度(Physiological EquivalentTemperature,PET)」作為人體在戶外環境下對複合氣象變數的綜合熱感受量化指標。

林子平告訴中央社記者,體感溫度呈現方式全球有300多種,PET是其中一種,最多科學研究使用,於歐洲發展,廣泛應用於美國、歐洲、亞洲;其中台灣(代表亞熱帶)與德國(代表西歐)的PET標準也被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5次評估報告(IPCC AR5)引用。

林子平進一步解釋,PET是指在隔絕降溫的條件下,人所感受到的氣溫,「想像把自己關在密閉暖氣房的感受」;一般而言,台灣若高溫達攝氏36度,體感溫度可能就會在42至45度左右。

林子平表示,以氣象署台北測站在2023年測得最高溫36.9度、濕度43%為例,設定身高1.75公尺、體重75公斤、35歲亞洲成年男子,當下PET為54.6度;若PET大於34度即為「熱不舒適」、大於46度則為「熱極不舒適」。

林子平以台北盆地為例,計算熱不舒適率(全年8760小時中,達到熱不舒適門檻值的小時數百分比),最高溫萬華地區目前已有20.6%的時間處於熱不舒適、2.5%的時間處於熱極不舒適;若在全球升溫2度及4度的情境下,熱不舒適則會分別再上升至22.4%與25.5%,意即增溫4度時,萬華地區全年將有1/4的時間皆處於熱不舒適的壓力下。

林子平強調,面對氣候變遷,需要更加強調適。就他所知,台北市是第一個採用科學基礎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 initiative,SBTi),以未來氣候變遷情境推估城市綠化的需求,目前正研議「綠容率」的相關規則,設計降溫及遮蔭的綠化,最終以戶外空間「體感溫降溫2°C」為具體目標。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從小學習當綠手指!嘉義小學生親手種下康乃馨、義賣所得再捐弱勢團體

從小學習當綠手指!嘉義小學生親手種下康乃馨、義賣所得再捐弱勢團體

綠電從台電壟斷到自由交易...有辦法緩解台灣製造業的「綠色焦慮」嗎?

綠電從台電壟斷到自由交易...有辦法緩解台灣製造業的「綠色焦慮」嗎?

想要洗刷國恥!交通部推動縣市設行人專用號誌、早開時相 還有道安獎懲機制

想要洗刷國恥!交通部推動縣市設行人專用號誌、早開時相 還有道安獎懲機制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達成最久紀錄!台灣黑熊「力鹿克」追蹤2年 活動範圍約有10萬個籃球場大

最新文章

可可漲不停 氣候變遷讓巧克力產品更多「夾心」?

可可漲不停 氣候變遷讓巧克力產品更多「夾心」?

北歐極地有多熱?2024夏季創下2千年來最熱紀錄 科學家警告:已超出自然範圍

北歐極地有多熱?2024夏季創下2千年來最熱紀錄 科學家警告:已超出自然範圍

暖化衝擊空氣品質!台灣秋冬季PM2.5不良日恐增加3到6天

暖化衝擊空氣品質!台灣秋冬季PM2.5不良日恐增加3到6天

結不出果...越南榴槤結果期遇氣候異常 農民估計產量減3成

結不出果...越南榴槤結果期遇氣候異常 農民估計產量減3成

生態浩劫!全球83.7%珊瑚礁陷白化危機 部分極端區域物種恐全數消失

生態浩劫!全球83.7%珊瑚礁陷白化危機 部分極端區域物種恐全數消失

台灣勞工「烤」驗大!高溫熱傷害病例3年飆增74%、潛在經濟損失至少397億

台灣勞工「烤」驗大!高溫熱傷害病例3年飆增74%、潛在經濟損失至少39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