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珊瑚大白化後回復平穩 陸域發現稀有植物「蘭嶼牛栓藤」

水下生物 陸地生物

林子皓團隊於水下設錄音設備,24小時監測水下聲音作聲量調查。旁為被錄音的裸胸鯙。 圖/林子皓提供
林子皓團隊於水下設錄音設備,24小時監測水下聲音作聲量調查。旁為被錄音的裸胸鯙。 圖/林子皓提供

在國科會資助下,中研院綠島設立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站,並邀請陸域及水域不同範疇的研究專家,於昨(28)日分享研究結果。研究調查發現,綠島陸域保有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更有從未在本島出現、只在蘭嶼被記錄過的「蘭嶼牛栓藤」;水下聲景調查則透過24小時的錄音設備,自動化監測和追蹤颱風、熱壓力和人為等因素帶來的海洋生態轉變,並發現2020年綠島珊瑚大白化後,近兩年恢復平穩。

綠島是瀕危稀有植物的家 野溪改造工程威脅大

由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資助、中央研究院設立的長期社會生態核心觀測綠島站,透過盤點社會生態議題及進行環境和生態監測,建構教育與議題討論的平台,與利害關係人、居民共同找出綠島永續發展的解方。

負責陸域維管束植物社會監測的中研院研究員鍾國芳,曾2023年3月至5月於綠島進行植物調查,並對照2007年另一份研究結果。據他觀察,綠島多數溪谷未受干擾,周圍的森林樣區變化甚小,亦富含木本與蕨類植物多樣性,並保有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其中「蘭嶼牛栓藤(學名︰Connarus subinaequifolius)」之前僅在蘭嶼被發現過,台灣本島並無此物種。

鍾國芳表示,由於蘭嶼跟綠島在地理與環境上最接近,屬太平洋海洋性島嶼,亦有黑潮流經,在進行研究前,他便預期會發現兩個島嶼都有,但在綠島上還未被發現的植物物種,「有一個wish list的概念,在調查時會特別鑽去一些地方,就真的被我們找到了。」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鍾國芳於綠島找到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 圖/袁慧妍攝影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鍾國芳於綠島找到許多瀕危與極為稀有的植物。 圖/袁慧妍攝影

然而,綠島並無劃設陸域保護區,近年許多鄉公所都在進行野溪改造,把溪流水泥化,「對生物多樣性影響非常非常大」。鍾國芳希望透過公開本次調查資料維護生態,將來若綠島有山區工程,要注意避開的地方,並於工程進行前諮詢專家意見;如工程必須進行,則可先移植珍貴物種,「當沒有資料時,(破壞)發生就發生了,無法挽回。」

此項計畫亦將開設綠島植物多樣性觀察與外來種臉書專頁,以及iNaturalist專案計畫,鼓勵民眾以公民科學身分協助研究,倡議綠島永續海洋同時也有永續山林。

「如果你來一趟綠島,可以到海又可以到山,不是很好嗎?」鍾國芳說。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副教授溫國彰(右),與分享會參加者一起食魚,並講解綠島不同魚類的經濟價值與保育的平衡。 圖/袁慧妍攝影
東海大學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副教授溫國彰(右),與分享會參加者一起食魚,並講解綠島不同魚類的經濟價值與保育的平衡。 圖/袁慧妍攝影

水下聲音監測揭珊瑚白化復原情形 盼成為保育政策根據

負責水下聲景調查的中研院助研究員林子皓表示,綠島是火山島,從淺水到深水都是珊瑚礁,利用錄音設備自動化監測水下聲景,就可以研究深淺水域中兩個生態系的異同與交流,偵測隨氣候變化的環境聲音,以及人為活動所產生的水下噪音,探索其對珊瑚生態系的潛在衝擊。

2020年夏天,綠島曾發生珊瑚大白化現象。林子皓團隊開始建立水下聲音資料,發現甲殼類的聲音同年秋天時變弱,至隔(2021)年春天慢慢回升,直到最近兩年才回復到比較穩定的狀況。

不過他也提醒,「現在我們只是看到一個短暫、小的上升」,由於近年綠島受人為影響很多,目前回升的情形,可能還未達到很久以前的標準。

綠島從2020年夏季經歷珊瑚白化後,甲殼類聲音強度逐漸從低點上升,至2021年夏季過後才恢復至穩定。 圖/林子皓提供
綠島從2020年夏季經歷珊瑚白化後,甲殼類聲音強度逐漸從低點上升,至2021年夏季過後才恢復至穩定。 圖/林子皓提供

林子皓再舉例,颱風來襲時,如果觀測地點在迎風面,波浪噪音最強時,生物聲音量就會下跌;隨颱風離開,由於水質仍欠佳,生物聲音量不會即時恢復,通常要過兩三天才會觀察到好轉。但這兩年不管是綠島或小琉球,在經歷了海葵、小犬等颱風侵襲後,生物聲音量皆未恢復到原本的基線。

林子皓稱,在海洋熱浪、珊瑚大白化或是颱風發生時,生物最常會躲去附近的深水域,「深水域的珊瑚礁可能會有庇護所的功能。」不過他也提醒,「庇護所」在學界仍眾說紛紜。魚類或許只短暫躲避,終究還是要找到原棲地附近的其他棲地。

「而聲音24小時一直錄,它可以提供我們非常精密的線索。」林子皓說。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林子皓(左)跟分享會參加者講解水下聲景研究的重要。 圖/袁慧妍攝影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林子皓(左)跟分享會參加者講解水下聲景研究的重要。 圖/袁慧妍攝影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綠島珊瑚大白化後回復平穩 陸域發現稀有植物「蘭嶼牛栓藤」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遊蕩犬、沙灘車、撿蛋 來看小燕鷗在台繁殖到底有多難

遊蕩犬、沙灘車、撿蛋 來看小燕鷗在台繁殖到底有多難

動作、體溫、氣味都像真兔 美國家公園雇上百機器兔誘捕入侵種巨蟒

動作、體溫、氣味都像真兔 美國家公園雇上百機器兔誘捕入侵種巨蟒

澳洲袋熊疥癬死亡率高 保育團體巢穴設機關上藥

澳洲袋熊疥癬死亡率高 保育團體巢穴設機關上藥

森林也有Internet 雲杉老樹在日食來臨前「通知」年輕樹

森林也有Internet 雲杉老樹在日食來臨前「通知」年輕樹

最新文章

可能會無茶可喝嗎?印度大吉嶺暴雨引發土石流 5%茶園遭重創受損

可能會無茶可喝嗎?印度大吉嶺暴雨引發土石流 5%茶園遭重創受損

如果沒有全球暖化...?今夏歐洲因高溫死亡人數將少2/3、減至8千人

如果沒有全球暖化...?今夏歐洲因高溫死亡人數將少2/3、減至8千人

你的避難包有什麼?華爾街日報採訪台灣人 有人砸30萬打造「戰備糧倉」

你的避難包有什麼?華爾街日報採訪台灣人 有人砸30萬打造「戰備糧倉」

日本熱浪連環爆!今夏全國中暑送醫超過10萬人 9月沖繩高溫也創史上最熱

日本熱浪連環爆!今夏全國中暑送醫超過10萬人 9月沖繩高溫也創史上最熱

高溫如何偷走生產力?當熱浪來襲時 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熱壓力」

高溫如何偷走生產力?當熱浪來襲時 你需要知道什麼是「熱壓力」

首爾示範降溫術:「智慧型大陽傘」隨處可見、「道路瘦身」增加樹蔭

首爾示範降溫術:「智慧型大陽傘」隨處可見、「道路瘦身」增加樹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