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涼區」在哪裡?- 城市逃離熱浪有方法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建議,因應極端高溫,需要透過《都市計畫法》改善綠地規劃,增加綠地的可及性。 圖/Taiwankengo/維基百科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建議,因應極端高溫,需要透過《都市計畫法》改善綠地規劃,增加綠地的可及性。 圖/Taiwankengo/維基百科
無貧窮

今年夏天全台亮起高溫預警,都市熱島效應也越來越嚴重。數據顯示,20年前台北市區與郊區的溫差僅1.5至2°C,2020年溫差卻已經來到3.5°C以上。但學者進一步分析還發現,盆地都市仍有高溫、低溫之別,北市萬華、大同區的高溫就明顯高於其他里。

這是否意味著傳統的公園綠地已不足夠?學者指出,問題並不出在公園綠地,而應著重於綠地提供的「涼化效應」,並將其發揮最大功能,配合調整都市規劃與建築物規範,可能就是未來躲過城市熱浪的關鍵。

都市熱島效應多嚴重? 台北盆地內高低溫差顯而易見

「都市熱島效應就是實際的存在。」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受訪表示,從「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跟氣象局的長期監測都可以看出,都市內的升溫趨勢非常快速。

台北市又為六都升溫速度之首,除了盆地地形容易蓄熱,原因還與都市化進程快速、人類活動開發集中有關。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子平指出,20年前台北市區與郊區的溫差約1.5至2°C,但2020年溫差已經來到3.5°C以上,「這種狀況只會越來越嚴重。」

熱島效應強度加劇,光是台北盆地內,不同鄰里的高溫也顯現出高低差異。石婉瑜透過數據分析發現,台北盆地上午約10點左右,台北萬華、大同、松山機場及新北永和、新莊、樹林等部分鄰里的地表溫度有較高溫的現象。

石婉瑜分析,台北盆地內的新北地區往往較台北高溫,且高溫地點常落在工業區,這可能與缺乏綠地、建築物密集且多為鐵皮屋有關;萬華及大同的高溫區,則可能肇因於建築物密度高、巷弄狹小,建築間的綠地少,再加上堤防阻隔,使河道的風無法順利吹進來。這也說明了萬華人均綠地雖高,但多數屬於堤外河濱公園,對於堤內居住空間的降溫效果不佳。

台北盆地氣溫分布圖,2022年7月21日12時。 圖/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趙立衡繪圖,林子平提供
台北盆地氣溫分布圖,2022年7月21日12時。 圖/建築與氣候研究室BCLab趙立衡繪圖,林子平提供

此外,盆地的夏季風速也體現出熱島效應,石婉瑜從近十年數據觀察發現,淡水河以西的平均風速較低,可能是造成新莊、三重、樹林等地暑氣不易擴散的原因。

改善熱島提高層級 在都市計畫前端才能好好「呼吸」

人均綠地高反而成為高溫區,難道是綠地失靈嗎?石婉瑜解釋,綠地仍可帶來「涼化效應」,但綠地如何配置也很重要,因此都市計畫前端的作為更關鍵。而他坦言,以目前台灣都市的綠地規劃,恐怕仍不足以因應極端高溫。

雖然《都市計畫法》要求都市計畫區內的公園、體育場所、綠地、廣場及兒童遊樂場應該占10%以上,但石婉瑜指出,這點不僅現實上常常做不到,且所謂的公園、綠地場所,還要承擔不同設施的功能,因此都市計畫區的「公園綠地」,仍有綠覆率過低的問題。儘管日後可透過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修正,但實際操作上又流於討論公園綠地的開闢率,且多以遊憩使用的角度評估人均綠地和可及性。

石婉瑜說,雖然這些指標在維護都市的居住品質上很重要,但若不以城市的地形、地勢、氣候、水文等自然條件進行檢視,考量溫度調節、保水、滯洪等環境功能來規劃綠地的最適區位的話,則很難從根本改善城市的體質,讓水與綠的自然系統發揮最大的氣候變遷調適效益。

他再度提醒,「如果我們要用都市計畫裡的『公園綠地』去因應氣候變遷,是不夠的。」

傳統「公園綠地」不足以抗極端氣候 學者提「綠色基盤」概念

石婉瑜認為,要因應極端高溫,需要更高層級的規劃及政策工具,近年常被提及的「綠色基盤策略」,就比都市計畫中的土地規劃工具「公園綠地」更加適合。

他解釋,綠地帶來的「涼化效應」能夠協助城市降溫,是因為植栽與水體覆蓋的自然地表,如草原、濕地、農地等,具有降低氣溫的功能。如果這些元素能結合其他開放空間,並連結自然的通風廊道,如山谷、丘壑、河川、渠道等,重建城市的自然通風與涼化機制,將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的熱島效應強度。

另外,涼化效應不一定非得要大型綠地,小型綠地的相鄰配置也能提供良好的降溫效果,如果綠地結合水景(特別是噴泉),更可以調節微氣候,帶來冷卻的效果。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認為,綠地空間規劃要放在都市計畫前端,才有辦法建構能呼吸的自然通風體系。 圖/Ludovic Lubeigt/Flickr(CC BY-SA 2.0)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認為,綠地空間規劃要放在都市計畫前端,才有辦法建構能呼吸的自然通風體系。 圖/Ludovic Lubeigt/Flickr(CC BY-SA 2.0)

石婉瑜提醒,綠基盤規劃要放在都市土地使用計畫之前,才有辦法提供系統性、策略性的規劃框架。他舉例,台灣過去曾經推動《景觀法》,就有機會提高綠地規劃的層級,並賦予結合縣市「景觀綱要計畫」的法源基礎。另一個政策工具則是透過地方國土計畫的劃定機會,結合地方變遷調適計畫,將綠色基盤納入氣候調適規劃。

林子平也建議,國土計畫可以參考荷蘭經驗,針對綠地做通盤考量。荷蘭全國性的綠帶系統,足以讓「一隻黃鼠狼可以從南部走到北部」,沒有被太多人工設施阻斷的綠地,生態系統才能連結在一起,也就是聯合國提倡的「自然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不只是降溫,也提供防洪、固碳、遊憩、棲地等生態系統服務。

「學會看風向」 扭轉盆地地形弱勢 從建築規範下手

7月24日當天全台飆出高溫,花蓮富源測站出現40.4°C,新北板橋39.4°C創下設站以來的新高,全台只有新竹市沒有發布高溫預警。林子平說明,這是因為新竹市臨海及北側的頭前溪可引入海風,氣候較為舒適。

因此若進一步考量到都市設計,熱島效應仍有改善的可能。林子平提到,仍有部分地區的都市綠地規劃值得效仿,例如台中在都市更新中的獎勵項目,有基地通風率的計算,如果建築鄰近綠地、公園或廣場,可以透過計算來調整建築棟距及量體,減少建築阻擋風的情形;新北市江子翠北側沿大漢溪區域,為避免建築物太過密集,有管制建築寬度占比,讓河道的風得以進入。

「不能因為地形基本條件不好就不努力,」林子平舉例,要讓台北盆地降溫有兩個方法,首先要讓海風、河道風吹進市區,但堤防可能會阻擋風,要去思考如何防止洪患但可引導氣流進入,也要增加堤防旁停車場的綠化空間,讓風先順著綠化空間降溫,再吹進城市。

其次,每個地區都有長期潛在風向,例如關渡平原有淡水河口的西北風、南港有來自基隆河谷的東風,在建築的配置上,也可以去調整角度順應風勢、不要阻擋風向。

「草地式」綠化作用不大 停車場中央種樹比周圍植栽好

減緩熱島效應,遮蔭也非常關鍵。石婉瑜表示,台灣位屬副熱帶氣候區,太陽入射角較高,假設沒有遮蔭,戶外活動非常不舒適。他指出,「草地式」綠化效用不大,幾乎沒有降溫效果;相較之下,喬木提供較強的蒸散冷卻及樹冠遮蔭,有效提升戶外活動者的舒適性。

而夏天去戶外停車場開車時,常會感覺車內像火爐。但平面停車場常常不是綠化重點,或是將植栽種在停車場周邊,石婉瑜指出,若停車場的植栽綠化能配置於中間,將會帶來很實際的降溫效果。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指出,在道路規劃上,提供跟活動行為相對應的遮蔭型綠化非常重要。 圖/石婉瑜提供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指出,在道路規劃上,提供跟活動行為相對應的遮蔭型綠化非常重要。 圖/石婉瑜提供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指出,在道路規劃上,提供跟活動行為相對應的遮蔭型綠化非常重要。 圖/石婉瑜提供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副教授石婉瑜指出,在道路規劃上,提供跟活動行為相對應的遮蔭型綠化非常重要。 圖/石婉瑜提供

石婉瑜同時為聯合國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第六章,當中有關綠基盤、自然解方與城市調適規劃的貢獻作者。他提醒,即使是聯合國提倡的自然解方,調節效果也有其限制。因為如果升溫超過1.5°C,植物的生理結構也將受不了高溫,使效用受限。植物並不像冷氣般可以指定溫度,「也就是現在,要做就要快做。」

面對極端高溫,個人調適還能怎麼做?林子平給出以下建議:

1.平時走路的上班族,可盡量找騎樓或樹蔭下行走,增加遮蔭、減少暴露在太陽下的機會。

2.農民、漁夫、工人等戶外工作者,不得不暴露在太陽下工作,就需要控制暴露時間、慎選透氣衣著、隨時補充水分。

3.開空調時要控制時間及溫度,可配合電扇降低體感溫度,若太依賴冷氣,反而會更無法適應高溫,減弱身體原先調節溫度的能力。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標題:台北市的「涼區」在哪? 城市逃離熱浪有方法 學者:光靠公園綠地不夠!

延伸閱讀

>>熱浪來襲如烤箱-不裝冷氣的法國,如何佛系避暑?

>>22元的「中暑保單」-熱!日保險公司保單抗熱浪

>>所有身材都適合海灘!西班牙官方鼓勵女性到海灘玩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33.jpg

環境資訊中心

「環境資訊中心」由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成立。我們相信,任何改變行動都源自於「知道身邊發生什麼事」開始,因著打動人心的那篇文字所乘載的資訊和情感而產生共鳴、轉化。唯有資訊公開、普及,並透過社會大眾參與,方能促進人與自然和諧,臻至永續發展。

作者文章

小垃圾大衝擊 一包「奇多」掉在國家公園後會發生什麼事?

小垃圾大衝擊 一包「奇多」掉在國家公園後會發生什麼事?

那些因強風倒下的樹木——保護區倒木留原地「發光發熱」 在半屏山成銀合歡移除助力

那些因強風倒下的樹木——保護區倒木留原地「發光發熱」 在半屏山成銀合歡移除助力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每一步都是疼痛...北極熊掌結冰球、疼痛難行 暖化是元兇

「明知山有虎」保護石虎棲地 全國第二個環境信託地宣布成案

「明知山有虎」保護石虎棲地 全國第二個環境信託地宣布成案

最新文章

COP倒數!「新集體量化目標」將出爐 氣候資金具體金額未定

COP倒數!「新集體量化目標」將出爐 氣候資金具體金額未定

糧食追不上人口增長!基因編輯能解救糧食危機?

糧食追不上人口增長!基因編輯能解救糧食危機?

登革熱升溫...全球5分之1登革熱病例 與氣候變遷有關

登革熱升溫...全球5分之1登革熱病例 與氣候變遷有關

700萬噸甲烷湧入大氣!暖化讓熱帶濕地成氣候炸彈

700萬噸甲烷湧入大氣!暖化讓熱帶濕地成氣候炸彈

2024全球碳排將創新高!科學家預估:還不是高點、恐衝破1.5℃防線

2024全球碳排將創新高!科學家預估:還不是高點、恐衝破1.5℃防線

塔利班來了...阿富汗代表團將首次參與COP 討論氣候變遷

塔利班來了...阿富汗代表團將首次參與COP 討論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