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良好健康與福祉

在高齡化社會以及高度都市化的現今,愈來愈多的銀髮族未與子女同住,而是過著獨居的生活。然而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在2012年的研究顯示,「社交上的隔離與孤獨感將會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另外美國楊百翰大學研究團隊也提出驚人的數據,那就是寂寞、缺少社會聯繫和獨居分別會增加26%、29%、32%的死亡風險(*註一)。由此可見,銀髮族獨居有一定程度的風險。

此外,大都市的房價居高不下,也造成許多青年人買不起或租不起房子。在這樣的情形下,許多國家近來推動「青銀共居」,希望一方面解決銀髮族獨居所帶來的風險;一方面也緩和青年人的住屋問題,更進而實踐跨代共融與共享經濟的理念(*註二)。

荷蘭Humanities安養中心

在荷蘭,居高不下的房價是長久以來的問題,對年輕學子來說更是一大負擔。而在代芬特爾市,一間名為Humanities安養中心為了讓院內的長者多與社會接觸,因而想到讓年輕人與長者同住這樣兩全其美的辦法。

Humanities安養中心有寬敞舒適的大廳和輕鬆的閱讀空間,住戶共有150名,大多數為身心功能衰弱或失能的長者。2013年,安養中心開啟「學生住戶計畫」(student resident program)。申請成功的六位青年學子可以完全免費地住在安養中心,交換條件則是每個月至少要花30小時「當好鄰居」(being good neighbors),內容並沒有限制,可以自由發揮(*註三)。

對於「當好鄰居」的構想,安養中心表示:「如果說是當志工,那就破壞原本的意思了!志工就像是一份工作清單,你做完了其中一項就可以打個勾。但如果是鄰居,那就難了。你只要住在這裡,無時無刻都是鄰居,沒有工作清單可以依循。」透過這樣的巧思,讓年輕人不是按表操課,而是依據自己的創意與觀察,探索如何與長者互動。

因此現在在Humanities安養中心,可以看到青年學子與院內長者一同看電影、教長者使用3C產品、協助準備午晚餐並一同用餐,或是輕鬆地聊天話家常及提供生活上的協助。青年學子與長者都相當喜歡這樣的設計,有位學生愉快又帶點煩惱地說:「有時候我在念書,對面的長者就會一直來敲門,叫我和他一起玩!」另一位學生則說:「其實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聽到很多故事,像這間的爺爺參加過世界大戰,這間的奶奶其實是印尼人……」(*註四)。

德國Geku-Haus公寓

位於德國埃森市,Geku-Haus公寓長期出租給長者與青年。公寓1樓是咖啡廳與跳蚤市場、2至5樓是公寓、6樓為年輕人辦公處,7樓則是長者與青年互動的交誼廳。在交誼廳內,飲料與零食免費,但若離開7樓食用就得收費,藉此機制來增加互動。在飲料杯墊上,一面寫著「請離我遠一點」,另一面則寫著「我對__話題很感興趣,歡迎找我聊天」,長者或青年只要看對方的杯墊,就知道是否可以上前互動。

跨代屋的建立,不僅為兩個世代提供住所,也創造了一個互相支持,如家庭般的居住環境。
跨代屋的建立,不僅為兩個世代提供住所,也創造了一個互相支持,如家庭般的居住環境。

在Geku-Haus公寓中,長者住戶有織布高手、藝術史教授、會計師等;青年住戶則多半是藝術家與廣告行銷人士。有些長者會利用過往人脈,寫推薦函幫青年人尋求工作;有些長者在聆聽青年的提案後,用自己的巧手為他們製作模型;另外也有些長者憑藉過往會計的專業,修訂青年提出的預算表。

除了提供專業的建議與協助外,公寓內的許多長者也如青年住戶的父母般,相當關心他們的飲食與生活。因此,在青年住戶忙於工作時,許多退休長者會到市場中幫其採買食物與生活用品,採買後再將物品放置於門外的菜籃,一方面讓年輕人專心工作,一方面也增加自身的成就感,讓他們有被需要的感覺。

即將78歲的Marga,是Geku-Haus公寓中年紀最大的住戶。她表示自己從未覺得與年輕人有代溝;相反地,她常受到青年住戶邀請,一起烤肉、吃飯,甚至當他們遇到困難,心事無法排解時,也會找她訴苦,「我就像是這個家的大家長,搬進這裡以後,我就不再寂寞了。」(*註五)

美國Judson Manor安養中心

在美國的克利夫蘭,有間名為Judson Manor的安養中心於2010年發起「跨世代共居計畫」,讓克里夫蘭大學音樂學院的碩士生,可以免費住進安養中心;交換條件則是學生必須定期舉行個人獨奏、週末音樂會,以及為長者進行藝術治療。

計畫實施後,不僅沒有年輕人與長者互相不適應的問題,反倒牽起許多跨世代友誼的橋樑。例如,80歲的蒂芬妮和26歲的蘿拉,她們同樣都熱愛藝術、狗,並對穿著打扮和研究食譜有莫大的熱忱,兩人最大的差異僅僅在於年齡。

蒂芬妮就形容,蘿拉對她而言,「是祖母、朋友,也是閨密。」和蘿拉或者其他長者在一起時,她很少意識到彼此的年紀差異。「我會覺得我是在和朋友吃飯,而不是在跟80、90或100歲的人吃飯。」

在搭起友誼的橋樑後,長者與年輕人也更能從對方身上挖到珍貴的寶藏。都能在這段關係中有所學習。例如73歲的凱倫過去是一家音樂經紀公司的擁有者,她便時常提供年輕學生們生涯規劃上的建議,讓他們受益良多;而對她來說,與年輕人共居則使自己更有活力及健康。她說:「我自己就有兩顆腦瘤,但當聽到這些年輕人美妙的音樂時,總會覺得身體的負擔好像減輕了。」(*註六)

西班牙跨代共住計畫

談起青銀共居,西班牙的阿利坎特省可說是跨代共居的始祖。在21世紀初,當地政府為長者量身打造了一座「老人村」,但落成後,入住的長者仍感到與社會隔離。在這樣的情形下,政府決定推行跨代共住計畫(Municipal Project For Intergenerational Housing And Community Services),由市中心提供244個廉價跨代屋,以低至每月160歐元向65歲以上長者及35歲以下年輕人出租。

在房客方面,政府優先出租給經濟能力較差的長者;青年則以收入丶社工經驗及愛心等作為遴選條件。在房屋內部的設計上,每間都設有小圖書館或電腦中心等公共空間,並有充分的私人空間。跨代屋的建立,不僅為兩個世代提供住所,也創造了一個互相支持,如家庭般的居住環境。有年輕住客表示,在跟長者同住後不僅增長知識,更成為真正的朋友(*註七)。

另外西班牙普遍存在年輕人貧窮及租不起房子的問題;另一方面許多長者雖然有房產,但因政府財政惡化,削減福利開支,使得許多長者乏人照顧。因此當地許多大學便推動跨代共住計劃,由長者提供自己家中的一部分與年輕人共居,而年輕人則需挪出一定的時間和體力照顧長者。為保障雙方,除了由大學做中間人管理,年輕人和長者在入住前也需要簽約,確保雙方會遵守承諾。(*註八)

日本「街ing本鄉」Home Share計畫

在亞洲,日本對於青銀共居也做了諸多嘗試。如在大學生最多的東京文京區,透過非營利團體「街ing本鄉」的Home Share計畫,媒合獨居長者與青年學子。其作法是將擁有私宅的獨居老人,鼓勵他們以免費或便宜的租金,提供房間給到東京唸書的青年學子。而這樣的運作模式,也被日本媒體稱為「書生寄宿制的復活」(*註九)。

另外在東京多摩市的聖蹟共居住宅公司(Collective Housing Corporation),則讓房客以類家庭生活的方式共居。房客從老人到小孩,單身至小家庭都有,他們有自己的獨立房間,但是共享廚房、餐廳、洗衣等公共空間。另外特別的是,屋頂還會有大家一起栽種的菜園,並偶而舉辦烤肉活動。此類型的青銀共居,則是為了因應東京市區狹小的住宅空間與孤寂感。而為了提高日本民眾對於青銀共居的接受度,大學相關科系或民間組織近來也積極舉辦短期的跨代共居體驗或交流會(*註十)。


註一:呂嘉薰編譯。(2014)。〈宅在家,早死風險增加29%〉。《康健雜誌》,網址: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0311。取用日期:2018年6月27日。

註二:鄭曉蘭(2015)。〈異世代共享宅老少互利〉。《自由時報》,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934647。取用日期:2018年6月27日。

註三:李偉文(2018)。〈把荷蘭大學生丟進銀髮養護所:每位學生和25位銀髮鄰居變成麻吉〉。《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0811。取用日期:2018年6月27日。

註四:李偉文(2018)。〈把荷蘭大學生丟進銀髮養護所:每位學生和25位銀髮鄰居變成麻吉〉。《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0811。取用日期:2018年6月27日。

註五:蔡佳安(2015)。〈德國現場…青銀共居 長輩為青年指迷津〉。《聯合報》,網址:https://vision.udn.com/vision/story/8912/1284609。取用日期:2018年6月27日。

註六:王美珍、陳莞欣(2017)。〈Judson Manor安養中心的雙贏:讓年輕學生免費入住,成為最棒安養院〉。〈50+ FiftyPlus〉,網址:https://50plus.cwgv.com.tw/articles/index/8904/4。取用日期:2018年6月27日。

註七:台灣長期照顧關懷協會TLTCA(2015)。〈世代共融─長者青年共住「跨代屋」一舉兩得〉。《facebook》,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ltca/videos/414171212125378/。取用日期:2018年6月27日。

註八:台灣長期照顧關懷協會TLTCA(2015)。〈世代共融─長者青年共住「跨代屋」一舉兩得〉。《facebook》,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tltca/videos/414171212125378/。取用日期: 2018年6月27日。

註九:劉宜君(2018)。〈高齡社會的代際共融議題之研究〉。《2018 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台北:政治大學。

註十:劉宜君(2018)。〈高齡社會的代際共融議題之研究〉。《2018 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台北:政治大學。



• 本文獲社區力傳播網授權刊登,原文〈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 關注社區福利發展,請上社區力傳播網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480.png

社區力點線面

社區力傳播網的LOGO以淺綠色為主色調,象徵好山好水,一個大大的「C」字圖形,尤如一個綠色大社區(community);在綠「C」中間三個緊密連接的人形圖案/屋形圖案,代表著各類社區居民生活在同一個空間,彼此互相提攜,這樣的社區以人為本,共同為家園貢獻心力,這股力量是由社區居民互相激發出來的,是具傳播、培力、融合的效能的,我們稱之為「社區力」。

作者文章

高年級吧檯手 以咖啡和生命故事開啟世代交流

高年級吧檯手 以咖啡和生命故事開啟世代交流

以生態系去看地方創生 是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以生態系去看地方創生 是環環相扣的共生關係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放眼海外 來看看他國的青銀共居是怎麼樣的?

最新文章

我變成了長照機器人...一個「照護離職」家庭的真實故事

我變成了長照機器人...一個「照護離職」家庭的真實故事

日本銀髮族不退休?65歲以上勞參率創新高 每4人就有1人在工作!

日本銀髮族不退休?65歲以上勞參率創新高 每4人就有1人在工作!

退休後想跟老朋友一起住?墨西哥推銀髮族合作住宅 舒服養老不孤單!

退休後想跟老朋友一起住?墨西哥推銀髮族合作住宅 舒服養老不孤單!

日本多個地方政府推「育孫假」 鼓勵祖父母領薪帶孫

日本多個地方政府推「育孫假」 鼓勵祖父母領薪帶孫

AI 畫出爺爺奶奶的童年場景 長輩驚喜:想起來了!

AI 畫出爺爺奶奶的童年場景 長輩驚喜:想起來了!

與社會越近 離老化越遠-青年約長輩一起分享「日常和戰爭」

與社會越近 離老化越遠-青年約長輩一起分享「日常和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