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工作40小時 她要還債還要養活家人
![青少年卡在兒童與大學生之間的尷尬期,他們的資源也最匱乏,他們心中都有夢想,卻常因現實被迫中斷。記者林秀姿/攝影
林秀姿](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2018/10/12/99/5387072.jpg&x=0&y=0&sw=0&sh=0&exp=3600&w=832&w=948)
當多數人還在睡夢中時,她清晨兩點出門,前往陰暗的菜市場,開始整理烤肉備料,手不停重複翻烤,應付龐大購買人潮,直到下午3點收攤。
每個假日在菜市場工作超過12小時,是國中生吳亭儀少女時代的日常。一年有52周,不分晴雨,從國二到國三,兩年104周沒缺席過。
高中後,吳亭儀仍繼續她的打工人生。讀夜間進修部的她,白天就像一般上班族,一周工作40小時,下了班再拖著疲倦的身體到學校上課。
根據衛生福利部2017年的統計,全台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約66萬7千多人,其中17歲以下的兒少約24萬人,上大學前就長期處於貧困。
「家裡環境就是如此,要認清自己的處境,」今年17歲、高三的吳亭儀說,從12歲起打工的錢,有半數都要支持家裡經濟,房租、水電,以及生活費,連想當體育選手的夢想也必須中斷。
吳亭儀從小父母離異,體弱的母親要一手拉拔她與哥哥,並且償還父親留下來的債務,長時間熬夜加班工作。原本家裡符合低收入申請資格,卻因為早已沒聯絡的外公外婆有存款,而導致無法申請。吳亭儀與哥哥從國、高中,必須兩人一起靠打工來支撐家計,並且幫忙還借款。
這樣的個案並非少數,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簡稱台少盟)分析,社會對於青年/少年有刻板印象,認為好手好腳就不需要被幫助,但事實上青少年有以下幾大困境:
一、經濟弱勢+學貸族
教育部統計,學生申請學貸人數已經超過31萬人,19歲以下勞工有11.5萬人,其中半數以上每周工作超過40小時,跟一般上班族的工時相差無幾。透過打工還學貸的學債族是非學債族打工時數的兩倍之多。
二、中離生雙失族群
教育部統計,有2萬3444名高中職中途離校學生,有1萬4647沒有再就學,也沒有就業。將近半數失學失業的「雙失少年」去哪兒了呢?
三、學用落差
97%高中職生有職涯規畫需求,但是60%的少年只能按照分數選填志願。只有51%的少年會主動了解職涯發展資訊,而且青少年職場事故頻傳,但他們對職場的權益認知不深。青年失業率高達8.33%,是平均失業率的2.3倍,他們需要花2個月以上才找的到工作。
四、職安事故
勞動部統計15-19歲的青少年職災千人率,高達5.2,遠超過其他年齡層。主要原因青少年初次工作,工作經驗少,加上許多雇主並未落實職場安全教育訓練,讓很多打工青少年深陷職安危機。甚至還包含許多雇主未投保的勞保黑戶。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說,台少盟15年前成立的第一個記者會,是批評政府投入青年相關的經費預算,平均一天只有1元,但到現在仍然不到社會福利預算的5%。葉大華說,「台少盟選擇不是用慈善、勸募來關懷青少年,而是選擇用政策倡議,讓政策成為青少年的力量,青少年才能順利轉大人。」
台少盟成立15周年,即日起在華山文化園區舉辦「翻滾吧!青少年」特展,展出歷年台少盟透過多元方案與政策倡議如何翻轉青少年困境,讓參觀者也可以從時間的推演,看見台灣青少年權益與福利的發展歷程,因應未來長照、人口老化、青少年貧窮等挑戰,應投資更友善的青少年發展環境。
15周年相關活動與捐款,可至台少盟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