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遭家暴 長大罹心血管疾病增3倍

研究指出,親子共讀可以刺激兒童腦部發育,也可以增加美好經驗。 新華社
研究指出,親子共讀可以刺激兒童腦部發育,也可以增加美好經驗。 新華社

「親子共讀」能增進親子關係,醫師指出,國外研究發現,兒時如有家暴、被疏忽等負面經驗的孩童,成人後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高出3倍,鼓勵父母透過陪讀創造美好經驗。提醒家有年紀小孩童的父母,陪伴共讀時孩童出現抓書、丟書、吃書等情形,表示孩童喜愛歡書,而非討厭閱讀。

台灣展臂閱讀協會執行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醫師陳宥達表示,現今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童年的負面經驗會增加成人健康問題風險,包含糖尿病、高血壓、中風、肥胖及部分癌症。哈佛大學研究發現,一群成人回憶童年具有7至8個負面經驗時,罹患心血管疾病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

親子共讀 防負面情緒

建立親子間的美好經驗,陳宥達鼓勵親子共讀,從寶寶出生到3歲進行陪讀,可從每日陪讀幾秒鐘到幾分鐘,觀察孩童的反應。

他舉例,6個月到1歲的嬰兒期,寶寶會以手抓、拍、丟書等方式認識書,這並非是討厭書的表現;家長也能將寶寶抱坐在大腿上,進行肌膚接觸增進情感;隨孩童愈大能培養固定的閱讀時間、讓孩童選擇書,甚至由孩童主導閱讀、練習說故事。

幼兒時曾遭家暴,或有負面情緒,長大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變高。 記者喻文玟/攝影
幼兒時曾遭家暴,或有負面情緒,長大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變高。 記者喻文玟/攝影

親子對話 刺激腦部發育

衛福部國健署今年起,納入第一線兒科醫師推廣親子共讀,在根據2017年發布的健康不平等報告中,發現隨母親教育程度不同及是否經常念書給3歲的孩童聽,在健康上有顯著落差,如低體重以及經常親子共讀,皆可能與兒童在校表現優異相關。

國健署鼓勵家長,從孕期到寶寶出生後,直到3歲以前,可進行「對話式共讀」刺激寶寶腦部發育,從嬰兒期開始建立親子共讀習慣,並至少持續至幼兒園

作者文章

廢竹材還可以這樣用!製成「愛心登山杖」免費租借 輕巧安全、還可用數十年

廢竹材還可以這樣用!製成「愛心登山杖」免費租借 輕巧安全、還可用數十年

衛生紙會阻塞馬桶是迷思?彭啟明重申:相信科學 衛生紙請安心丟馬桶!

衛生紙會阻塞馬桶是迷思?彭啟明重申:相信科學 衛生紙請安心丟馬桶!

台灣第一牛誕生!李登輝遺願「台灣和牛」將成真 未來有機會能量產

台灣第一牛誕生!李登輝遺願「台灣和牛」將成真 未來有機會能量產

青年局打造創業陪跑計畫,「永續好日子」市集中看見青年行動力

青年局打造創業陪跑計畫,「永續好日子」市集中看見青年行動力

最新文章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一開放就秒殺!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使用率高 盼放寬資格、擴大支持移工

一開放就秒殺!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使用率高 盼放寬資格、擴大支持移工

斷指自救還沒有補償!CNN揭外籍漁工在台受虐 漁業人權問題引發國際檢視

斷指自救還沒有補償!CNN揭外籍漁工在台受虐 漁業人權問題引發國際檢視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