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女兒要休學 焦慮媽媽該如何溝通?

圖/JESHOOTS.com
圖/JESHOOTS.com
無貧窮

冰山的對話,並非說服人改變,而是讓人覺知,為自己負責任,這和說服人改變不同。人的心智在生存模式之下,讓人不覺知「自己」,一旦覺知「自己」,就能為自己負責任,無論做什麼選擇,都是為生命本身服務,就會是好的選擇。

很多人誤解對話的本質,遇到孩子出現問題,想透過對話改變孩子,忽略了彼此應盡的責任,忽略自己如何覺察感受、觀點與期待,忽略和自己的渴望連結;但唯有與孩子內在連結,才能了解孩子的問題,協助孩子度過難關,為自己負責任。若是父母一味執著「應該」如何,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期待,卻不知道自己期待、觀點的由來?讓生命的流動卡住,無助於孩子也無助自己。

若是透過冰山探索自己,也探索孩子,生命就會攜手往光明之處,因為薩提爾模式的精神,就是尊重、相信生命的成長。

焦急母親的冰山

我前一篇呈現小玫的對話,此處要呈現的是家長,我與一位媽媽的對話。

媽媽遇到的問題,是19歲的女兒要休學了,媽媽不斷打電話求助,希望我跟女兒談話。媽媽在電話那頭很焦慮,說話急促又生氣,抱怨女兒突然的決定,又抱怨女兒不堅持。她希望女兒回心轉意,好好將大學讀畢業,責怪女兒這麼任性?

我答應媽媽的要求,前提是女兒願意來談話,而不是被媽媽逼來,因為女兒19歲了,19歲當然可以決定休學。況且媽媽誤解了,我的談話並非滿足媽媽期待,而是讓女兒為自己負責。

但是女兒不願意前來,無奈的媽媽只好自己來見我。然而媽媽很疑惑,是女兒休學呀!為何要和媽媽談話呢?

薩提爾女士曾說:「問題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

女兒休學本身不是問題,媽媽應對女兒的方式,那就是個問題了。



以下是我們的對話,我在每個提問的後面,標註冰山的各層次,謹供讀者參考:


我:「我們要談女兒的休學,此刻妳有什麼感受?」(感受)

媽媽:「喔,我現在不太能呼吸,要用一點兒力氣,才能吸入空氣的感覺。」

我:「妳能感覺到身體嗎?此刻,當妳說不太能呼吸?」(感受)

媽媽:「嗯,肩膀有點兒緊,胸口很悶很悶。」

我:「我邀請妳,專注感覺身體的訊息,肩膀的緊,還有胸口的悶,並且接納它,妳可以嗎?」(感受、渴望)

媽媽閉起眼睛,手放在胸口處,深深呼吸了,接著說:「我現在很想哭。」

我:「妳接受自己哭嗎?」(觀點)

媽媽:「但是我已經哭了好幾天。」

我:「妳哭了很多天了呀?」(行為)

媽媽點點頭:「嗯!」

我:「妳知道自己的眼淚在表達什麼嗎?」(觀點)

媽媽:「一種無助感。」

我:「妳能感覺這無助感嗎?此刻……」(感受)


媽媽做一個喘不過氣的表情:「我只要一感覺無助,全身就快軟掉,不太能夠呼吸。」

我:「還有別的感覺嗎?」(感受)

媽媽:「還有什麼感覺呢?」

我:「當妳接觸無助時,有其他的感覺嗎?比如生氣、害怕、緊張、無力、難過或者沮喪。」(感受)

媽媽停頓了一下,彷彿經驗自己:「這些感覺好像都有!」

我:「哪一個比較多?」

媽媽停頓了一下:「我分不太出來,好像每一種都很多。」

我:「那說說妳的生氣!氣什麼呢?」(感受、觀點)

媽媽:「我氣女兒不讀書,她竟然要休學。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她竟然要辦休學。」

媽媽說完,似乎累積很久的情緒釋放,忽然掩面大哭。

我停頓了一下:「還有氣別的嗎?」(感受)

媽媽:「我氣自己沒有教好她。


我:「那妳害怕什麼呢?」(感受)

媽媽:「我怕她將來會完蛋。」

我:「還有害怕別的嗎?」(感受)

媽媽:「我還會害怕什麼呢?」

我:「我不知道妳的害怕。比如也害怕她的未來、害怕她的現狀、或者害怕自己的失敗?」(感受)

媽媽:「害怕自己不是個好媽媽,我是個失敗的媽媽。

我:「妳怕自己是失敗的媽媽?妳做了什麼呢?說自己失敗?」(觀點)

媽媽:「我用了各種方式,跟她分析休學的後果,但是她就是要休學。」

我:「妳知道她休學的原因嗎?」(觀點)

媽媽:「她說這個科系她沒興趣,但是我覺得是她不認真,功課壓力比較大。」

我:「這個理由妳聽起來不接受?」(觀點)

媽媽:「當然不接受呀!我很生氣呀!她根本就是不能面對困難。」

我:「那妳怎麼對她表達生氣?」(應對、姿態)


媽媽:「我先是罵她呀!又不想對她發脾氣,只好再忍耐生氣,好言相勸。結果她都不聽呀!所以我又罵她。」

我:「那她改變了嗎?」(期待)

媽媽:「就是沒有改變呀!我也不想對她生氣呀!」

我:「提到妳對她的生氣,此刻妳有什麼感覺?」(感受)

媽媽:「我感到難過!我難過自己沒辦法幫助她。

我:「即使她要休學,妳還是愛她嗎?」(渴望)

媽媽:「當然愛她呀!」

我:「在面臨休學這件事,妳展現的是愛她?還是生她氣呢?哪個才是她媽媽呢?」(觀點)

媽媽:「兩個都是呀!」

我:「兩個都是她媽媽呀?她不困惑嗎?」(觀點)

媽媽:「我也很困惑、混亂呀!但是我沒辦法呀!她怎麼可以這樣呢!我怎麼做都沒有用!」

我:「妳女兒呢?她怎麼面對妳的困惑混亂?」(應對)


媽媽:「她就不說話了呀!乾脆不回家,不接我電話呀!」

我:「聽起來她將妳當壓迫者,她不想和壓迫者接觸,是不是這樣呢?」(應對)

媽媽:「可是我是她媽媽呀!」

我:「但是她感覺不到媽媽的支持與愛。」(渴望)

媽媽哭了。

我:「此刻妳怎麼了?」(感受)

媽媽:「我很愛她呀!難道她不知道嗎?」

我:「那妳了解她嗎?」(渴望)

媽媽:「那她了解我嗎?她想過我這麼辛苦?她想過我付出多少嗎?

媽媽痛哭失聲了。

我:「妳希望她了解妳是嗎?她會不會也希望妳了解她?兩個人都在求對方了解?那誰應該去了解對方呢?」(渴望)

媽媽:「難道是我要先了解她嗎?」

我:「我不知道呀!妳想先了解她嗎?聽起來妳想解決問題,而且妳比較年長,她是妳教導出來的。」(期待)

媽媽:「為什麼又是我?為什麼總是我犧牲?我已經犧牲這麼多了?為什麼?

我:「妳曾經為了什麼而犧牲呢?」(觀點、渴望)

媽媽:「我上大學的時候,爸爸出車禍癱瘓了!我媽說家裡錢不夠,希望我休學先工作,因為我是大姊,所以我就休學了。」

媽媽的哭聲裡面,帶著憤怒與委屈。

我等了她一會兒問:「當時妳犧牲了是嗎?」(觀點)

媽媽點點頭:「嗯!」

我:「但是妳女兒此刻是自己願意的,並沒有讓妳逼迫呀!妳聆聽她的心聲,怎麼是犧牲呢?聽起來妳希望女兒犧牲是嗎?」(觀點)

媽媽停頓了一下:「我不希望她和我一樣犧牲。」

我:「妳有生妳媽媽的氣嗎?」(感受)

媽媽哭著說:「我怎麼可以生她的氣?她已經夠辛苦了。」

我:「可不可以生氣?跟有沒有生氣?那是兩件事。妳有生她的氣嗎?」(觀點)

媽媽點點頭:「我應該有生她的氣!」

我:「妳還沒原諒她嗎?」(渴望)

媽媽搖搖頭說:「我不知道。」

我:「聽起來妳有一個未了的情結,這個未了的情結和女兒此刻有關嗎?」(期待)

媽媽搖搖頭說:「我不知道。」

我:「但是我現在看起來,妳在強迫女兒犧牲呀!因為她想休學,但她若是為了妳休學,那才是犧牲自己不是嗎?犧牲了自己的意願。妳和當年媽媽的做法,會不會是一樣的呢?」(觀點)

媽媽沉默不說話,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我:「妳此刻內在發生什麼?」(感受)

媽媽:「感覺比較鬆開,有一道光進來的感覺。」

我:「那是什麼呢?」

媽媽:「我也不知道。但是……好像看見自己的一種感覺。」


我:「看見自己怎麼了?」(渴望)

媽媽:「好像不是那麼可憐!」

我:「妳以前覺得自己可憐嗎?」(觀點)

媽媽:「嗯……」

我:「剛剛發生了什麼?妳怎麼會突然鬆開?」(感受)

媽媽:「當老師說她如果為我休學,那才是犧牲自己的時候。我好像看見當時休學,自己心裡有一股聲音,其實很清楚會是怎麼樣?但是我忘記那股聲音了。」

我:「那是什麼聲音呢?」(渴望)

媽媽的聲音聽起來堅定:「那個聲音是『我一定會完成學業。』」

我:「當時是什麼掩蓋住這個聲音呢?」(觀點)

媽媽:「對媽媽的生氣,還有覺得不公平。」

我:「但是妳剛剛說了,當時不可以生媽媽的氣呀?妳怎麼知道是這個掩蓋了呢?」(觀點)

媽媽:「剛剛老師問我的時候,我突然知道自己在生氣,還有我只是不想承認而已,但是我一直都在生氣,覺得這一切不公平。」

我:「這個發現對妳而言有衝擊嗎?」(感受)

媽媽:「很大的衝擊,很大的震驚,然後是鬆開的感覺。」

我:「當時妳休學多久又復學呢?」(事件)

媽媽:「只有一年而已。」

我:「妳是怎麼辦到的?」(渴望)

媽媽:「我當時找了一份晚上的工作,還去接了翻譯,我很認真的工作,賺得比白天還要多。」

我:「妳會怎麼看待休學的那一年?」(觀點)

媽媽:「那一年我長大更多,英文能力進步更快,更會利用時間,我覺得自己成長很多,怎麼可以這麼了不起?」

媽媽說到這兒,眼淚泛出來了。

我:「當年那個犧牲的女孩,為了家庭去打工,妳會對她說什麼?」(渴望)

媽媽開始啜泣,過了好一會兒,媽媽緩緩的說:「妳很了不起,妳知道自己可以的,因為妳很努力的幫助家裡。妳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妳不是被命運安排的人,妳幫助家裡度過難關……」

我:「妳會對這樣的自己欣賞與感激嗎?」(渴望)

媽媽流出眼淚點點頭。

我:「那請妳對當年那個女孩說。」(渴望)

媽媽:「對自己嗎?」

我:「嗯!對當年那個女孩,說說妳的欣賞與感激。」(渴望)

媽媽:「謝謝妳,妳怎麼可以這麼了不起……妳是一個這麼努力的女孩……」

我:「當年這個女孩有創意嗎?」(觀點)

媽媽點點頭:「有。」

我:「當年這個女孩禁得起挫折嗎?」(觀點)

媽媽說:「當然。」

我:「這個女孩長大了,她要面對女兒的學業問題,她也會有創意面對嗎?也會允許女兒有創意的走一條自己的路,而不是一個犧牲的人?她會坦然面對期待落空的挫敗嗎?」(觀點、渴望)

媽媽深深吸了一口氣說:「她是個好媽媽,是個有創意的媽媽。她可以是一個有彈性的人。」

我:「那妳怎麼看女兒的休學呢?當年的女孩也休學了,如今成為一個出色的媽媽。雖然情境不一樣,妳會怎麼看呢?」(觀點)

媽媽:「我比較放鬆了,沒那麼著急了。雖然我不想她休學。」

我:「現在呢?關於女兒的休學?妳打算怎麼面對?」(應對)

媽媽沉默了一陣子:﹁老師,我還是覺得她有點兒可惜耶!我當初是想要好好讀,現在她有這麼好的機會,竟然考上了還給我休學。」

我:「妳可以覺得可惜呀!妳可以怎麼理解女兒呢?」(觀點)

媽媽:「老師,好奇怪喔!我現在好像比較理解她耶!她有自己的想法,雖然我還是覺得可惜,但是我覺得她不會這麼笨,不會笨到放棄人生。只是休學而已,她遇到的困難,應該會想辦法突破吧!跟當年的我一樣。」

我:「妳可以怎麼支持她呢?也可以好好表達自己?而不是討好她?」(應對)

媽媽:「我沒有討好她。我真的可以接受了,我會問問她需要我幫什麼忙?看她休學想要做什麼?我可以幫助她什麼?」

我:「妳的轉變怎麼這麼快?」(渴望)

媽媽笑了:「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很愛她呀!」

我:「妳的看法改變了,期待改變了?發生了什麼?妳突然想通了什麼?」(觀點、期待)

媽媽吐了一口氣:「我也不知道……大概我看到自己吧!自己有想法的,女兒也有想法,但是我沒看見女兒的想法,我太不相信她了,我怎麼會這麼不相信她呢?好奇怪……」

媽媽說到這裡笑了。

我:「妳現在深呼吸一下,感覺一下自己。」(感受)

媽媽深呼吸之後說:「我感覺體內有光了。身體感覺很輕鬆。很想跟女兒說我愛她,我會陪她,她已經十九歲了,可以自己做決定了。我十九歲的時候,已經做三份工作了。」

我:「妳還是覺得她很可惜嗎?」(觀點)


媽媽停頓了一下:「還是有一點兒,但是我可以接受,我可以好好和女兒談了,她決定要休學,我不會那麼生氣焦慮了……唉……」

我:「妳嘆了一口氣,這是什麼呢?」

媽媽:「本來很簡單的事情,我怎麼弄得這麼複雜,休學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呀!老師你大學還不是考五年……」

媽媽的焦慮減緩了,變得有幽默感了。

與孩子的期待同步

我邀請媽媽深呼吸,覺察一下身體與內在,媽媽回饋身體感到放鬆了。

這一次的對話,透過女兒的事件,探索了媽媽的感受,媽媽能接觸自己的感受,但媽媽的感受很豐富,在對話中媽媽覺察更多感受,釐清她的憤怒有幾個部分,其中她覺察了未滿足期待的部分,她最大的失望與憤怒,和她生命中未了的情結有關。女兒的休學事件,觸動了媽媽生命中未了的情結,那兒有媽媽的憤怒,有媽媽的失落,還有媽媽的資源,但是媽媽並未整合自己,因此當女兒要休學了,和媽媽的期待不同,媽媽就看不見孩子了,無法跟孩子站在一起,陪伴孩子思索該如何應對?

我與媽媽的對話中,這句話是一個轉折的關鍵:「但是妳女兒此刻是自己願意的,並沒有讓妳逼迫呀!妳聆聽她的心聲,怎麼是犧牲呢?聽起來妳希望女兒犧牲是嗎?」

這句話是從觀點切入,這個轉變從媽媽不想自己犧牲,也不想女兒當犧牲者轉變,打開了她連結自己的渴望,也連結了女兒的渴望。當年的她渴望被愛,被關懷而不是犧牲,這部分連結了女兒,媽媽和女兒的渴望在此連結。媽媽也從這個「犧牲」的事件,連結了自己的資源,逐漸從自己的渴望處打開,對女兒的休學事件,就有了比較舒緩的開展,轉變也就會出現了。

媽媽看過文字紀錄後,我邀請她寫了一段回饋放在後面:

看這一篇紀錄,我心裡還是很激動,好像回到那個時候,我要深呼吸好幾次才敢看,好像做了一場夢。

那時候女兒不去談話,結果老師要我去談話,我以為老師要教我技巧,教我怎麼跟女兒說話,老師竟然一句也沒有提,反而都在談我自己,怎麼會這樣?

我看了紀錄,還不知道那時怎麼了? 自己好像慌了手腳。那時候我怎麼這麼著急,對女兒都不相信了,不想知道她的想法,也不想知道她發生什麼? 也不是去想要幫她? 好像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辦?現在想一想很丟臉,但是老師說要欣賞自己,我又覺得自己很勇敢,敢跑去向老師求救,現在女兒研究所都畢業了,也有好的工作了,我只要陪著她就好了,根本不會有什麼問題,我那時心裡實在太著急了。

※本文出自《薩提爾的對話練習》,李崇建 著,由親子天下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作者文章

19歲女兒要休學 焦慮媽媽該如何溝通?

19歲女兒要休學 焦慮媽媽該如何溝通?

最新文章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每10個孩子就有1個是身障...他們不只行動不便 還被社會擋住了路

一開放就秒殺!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使用率高 盼放寬資格、擴大支持移工

一開放就秒殺!免費心理諮商補助使用率高 盼放寬資格、擴大支持移工

斷指自救還沒有補償!CNN揭外籍漁工在台受虐 漁業人權問題引發國際檢視

斷指自救還沒有補償!CNN揭外籍漁工在台受虐 漁業人權問題引發國際檢視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不再只有「小綠人」!慕尼黑紅綠燈小人將設輪椅圖樣 體現多元、展現平權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擺脫汙名化!專家推情緒障礙正名為「神經多樣性」 撕標籤、提升就醫意願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

綠色療癒力量!台中農改場X榮總推園藝療育 助思覺失調患者重返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