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變游池+台東熱氣球 幕後推手都是他

今年台東熱氣球嘉年華光雕音樂會昨天清晨首度移師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風區。 圖/羅紹平攝影
今年台東熱氣球嘉年華光雕音樂會昨天清晨首度移師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風區。 圖/羅紹平攝影
無貧窮

這幾年有什麼事情讓你以身為台灣人感到驕傲?可能是去年暑假,大家一同坐在電視機前,為運動員齊聲吶喊的2017台北世大運。入選全球12大熱氣球節的「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也可能是許多人容易聯想到的熱門關鍵字。

在這些令台灣驕傲,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背後,共同的名字是幕後推手--張基義


面對鏡頭,張基義時常以一身黑色系的穿搭示人,幹練沈穩的形象鮮明。 記者陳立凱/攝影
面對鏡頭,張基義時常以一身黑色系的穿搭示人,幹練沈穩的形象鮮明。 記者陳立凱/攝影

訪談因為上一場會議延遲,台東縣前副縣長張基義打開門先是說了句「不好意思」,接著遞來的名片上寫著「台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這份職稱之外,眼前這位從筆挺的西裝外套、襯衫、長褲到皮鞋,就連名片夾與咳嗽時拿出的絨布手帕,全是黑色系的男士,其實還同時擔任交大總務長、台東縣縣政總顧問與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副董事長等跨域職位。將桌上事先準備好的訪談大綱與記者名片並排對齊好,張基義的謹慎與優雅,從訪談一開始就展露無遺,要說他是一位設計美學實踐者,也確實不為過。

張基義從小生長在台東,但大半輩子卻遠離家鄉,從哈佛建築系畢業後,經歷過設計領域的工作,又在交大教了十幾年的書,直到50歲那年,跌破眼鏡地在人生下半場應邀投身政壇,擔任台東縣副縣長一職。

他的謹慎與優雅,要如何在公部門龐大體制中工作?他毫不猶豫地說:「用對方法就很簡單。」

「要完成目標,必須先面對面把各自立場談清楚,再去找解決方法。」這是張基義做事情的核心價值,他認為,做事前都要回歸到最根本的問題「我為什麼(Why)要做這件事?」接著想「我要用什麼方法(How)達成這件事?」

最後才是最細微的「我該怎麼做(What)這件事?」但在公部門,人們矇著雙眼,不問為何要做,許多事情自始至終都圍繞在What,「快點做完、快點上呈」的做事態度十分常見。

「我就是要盡全力翻轉這種想法。」張基義說。

驚訝!用line只要5分鐘 公文跑2周

從張基義(最右)上任當年(2011)首次舉辦的「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每年總是吸引全台遊客前往,為臺東觀光注入新活水。 圖/取自張基義臉書
從張基義(最右)上任當年(2011)首次舉辦的「台灣國際熱氣球嘉年華」每年總是吸引全台遊客前往,為臺東觀光注入新活水。 圖/取自張基義臉書

改變從來不是一蹴可幾。他上任後,當時的縣長希望借重他的美學專長為台東縣的文宣把關,請承辦人讓他過目後才發行。張基義永遠記得,縣長宣布後第一份送到他面前的海報,是從承辦、科長、參議、處長、秘書長,歷時2周經過5道關卡,最終才到副縣長手上。更令他驚訝的是,這份海報早已設計完成。

「原設計不能更動,我只能挑其中一個字體的顏色。」帶點無奈,張基義笑著說。後來的解方很簡單,他當著這一串需要看過並簽章負責的同仁對承辦人說:「設計出來你先line我,我5分鐘內給你建議。」

除了流程耗時,張基義更舉例形容公務員的美感。他甫上任時,台東縣政府辦了一場記者會,走進會場,只見布幕上滿是眼花撩亂的五彩顏色與多種字體,「圖還都是從小畫家拉的。」似乎到現在仍不可置信,張基義比手畫腳地形容當下「嚇壞了」的心情,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負責輸出的廠商無酬勞設計的圖樣,「不用錢的最貴。」他以過來人的身份如是說。

張基義任職台東縣副縣長期間所籌建的國際地標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參訪。 記者羅紹平/攝影
張基義任職台東縣副縣長期間所籌建的國際地標每年都吸引許多遊客參訪。 記者羅紹平/攝影

他分析,公部門容易養成「只把事情做完」的心態,最後演變成只重視流程,遵守了不能越級上報的規定,卻忽略了事情本身的細節與品質。

為了建立起一套大家做事的共同理念--重視縣政府品牌,張基義發起一波波跨部門的教育行動,於是一場體制內的溫柔改革正式啟動。這次,張基義不從形式的海報文宣下手,他號召縣府上上下下的人們,從承辦人員、廠商、主計到政風,大家坐下來一起討論學習,「要塑造品牌,每個細節我都不會放棄。」張基義說。

這場溫柔改革不只讓台東縣政府開始重視設計,更建了全台第一座設計中心,從台東縣政府內部發起的影響力,慢慢擴散到台東各區,最終照亮了這座時常被忽略的台灣後山縣市,翻轉了人們過往對台東縣的狹隘想像。

張基義不只打算重塑公部門的品牌,更希望將「台東」打造成優良品牌。張基義上任前2年的八八風災,看似一場災難,卻成為建立台東品牌的重要先機。

號召各領域人才 翻轉台東品牌

去年池上穀倉藝術館開館首展。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去年池上穀倉藝術館開館首展。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2009年,號稱有史以來造成最嚴重傷亡的莫拉克風災重創花東地區,但在復原的漫漫長路上,台東也迎來重生。這場風災同時吹來了眾多民間資源,無論有形無形,對台東而言,都是一次次復原機會。例如課程結合台東地方原住民文化與大自然教室的「均一實驗學校」、創立「池上藝術村」的台灣好基金會等等,在在於台東人心中種下地方文化的幼苗,喚醒對家鄉特色的重視。

台東縣政府也沒有被風災擊倒,為了讓當地人重拾自信,台東縣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從2010年開始,陸陸續續找來了台灣油畫大師蔣勳駐村池上,用文字、畫筆與相機紀錄池上日常;喚來了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與舞者們在稻田間跳起國際級野台戲;更引來打擊樂大師朱宗慶在台東藝術節演奏出響徹雲霄的音樂盛宴。

不只如此,2011年台東以地理優勢,舉辦全國首次的國際熱氣球嘉年華即獲得大舉成功,甚至在2017榮獲「世界12大熱氣球嘉年華」殊榮,台東以各種創新方式復興觀光經濟,地方人文藝術與「台東」兩字有了連結,也讓這座後山城市逐漸脫離等待救援的刻板印象。

應著各方努力而擦亮的「台東」品牌,最終站上舞台,成為了在鎂光燈照耀下仍然保有地方特色風采、令台東人引以為傲的家鄉。

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每場活動都吸引大批遊客。 記者羅紹平/攝影
台東熱氣球嘉年華,每場活動都吸引大批遊客。 記者羅紹平/攝影

今年台東熱氣球嘉年華光雕音樂會移師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風區,清晨時分,璀璨的熱球氣球光雕秀與冉冉升起的曙光相互輝映。 記者羅紹平/攝影
今年台東熱氣球嘉年華光雕音樂會移師台東縣成功鎮三仙台風區,清晨時分,璀璨的熱球氣球光雕秀與冉冉升起的曙光相互輝映。 記者羅紹平/攝影

如同張基義做事的核心價值,利用對的方式,朝著共同目標步步耕耘,也許說不上浴火重生,但台東確實變得不一樣了。「我們與民間共同朝著同一方向合作,最後一起翻轉台東的品牌,這是最讓我驕傲的事情。」訪談中難得彎起眼角,張基義笑著說。

打響台北世大運 仍心繫台東發展

2017年他更加入世大運品牌諮詢小組,將原本在網路上負評一面倒的宣傳影片全數下架,將主題定為「這次回家比賽」,圍繞著核心價值的全新行銷影片與化為游泳池、籃球場的捷運車廂在網路逐漸瘋傳,最終打響台北世大運名聲,也成功凝聚台灣民眾高度共識,一同共度一場屬於台灣人的仲夏夜之夢。

去年的世大運在台北捷運車廂裡宣傳,讓捷運化身游泳池,孩童興奮地在車廂內當場游了起來。圖/路透社
去年的世大運在台北捷運車廂裡宣傳,讓捷運化身游泳池,孩童興奮地在車廂內當場游了起來。圖/路透社

去年的世大運在台北捷運車廂裡進行宣傳,不僅得到民眾正面的回應,甚至獲得了國外媒體的報導。圖/路透社
去年的世大運在台北捷運車廂裡進行宣傳,不僅得到民眾正面的回應,甚至獲得了國外媒體的報導。圖/路透社

去年機場捷運為迎接世大運,A9林口站從二樓延伸到三樓變身田徑場,旅客變身選手蓄勢待發。報系資料照
去年機場捷運為迎接世大運,A9林口站從二樓延伸到三樓變身田徑場,旅客變身選手蓄勢待發。報系資料照

張基義先是擦亮台東招牌,再於2017年打響台北世大運名聲,不管在哪個職位、頭銜是什麼,他皆貫徹同一做事方針:先與同事夥伴坐下來討論,達成共識後,再制定明確目標,全速前進。

即使已卸下台東縣副縣長的職位,張基義仍然很重視自己的故鄉,希望家鄉變得更好。訪談接近尾聲時,他隨口問:「最近有比較常聽到台東嗎?」在毫不猶豫地以「確實有」回覆後,他露出大大的笑容說:「謝謝,你們選擇來台東,對台東就有貢獻。」那是整場訪談中,張基義笑得最燦爛的一刻。

張基義擔任台東縣副縣長任內籌辦的台灣設計展參觀人數逾30萬人次,創下台東縣史上單一靜態展覽參觀人數最高紀錄。 記者羅紹平/攝影
張基義擔任台東縣副縣長任內籌辦的台灣設計展參觀人數逾30萬人次,創下台東縣史上單一靜態展覽參觀人數最高紀錄。 記者羅紹平/攝影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用黑色幽默談深度時事 博恩夜夜秀的幕後秘辛

用黑色幽默談深度時事 博恩夜夜秀的幕後秘辛

領導不是獨自走在前頭 「因為所以」從信任做起

領導不是獨自走在前頭 「因為所以」從信任做起

領導不是獨自走在前頭 「因為所以」從信任做起

領導不是獨自走在前頭 「因為所以」從信任做起

孩子的心內話:爸媽放下手機,多陪我們吧!

孩子的心內話:爸媽放下手機,多陪我們吧!

最新文章

拒絕化肥、農藥!行健有機合作社堅持耕種有機米 再邀青農回鄉

拒絕化肥、農藥!行健有機合作社堅持耕種有機米 再邀青農回鄉

故鄉的小地藝術日|一對夫妻的環保藝術行動

故鄉的小地藝術日|一對夫妻的環保藝術行動

棄耕茶園重生!中華大學走入山區 改造成原生植物樂園

棄耕茶園重生!中華大學走入山區 改造成原生植物樂園

留住土地記憶-台東「部落草地便當」鋪一條回家的路

留住土地記憶-台東「部落草地便當」鋪一條回家的路

食在永續、自然共好 島內散步用旅行與土地有約

食在永續、自然共好 島內散步用旅行與土地有約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

「淨零建築」最佳起手解方在這裡!澄毓集結企業強棒 要讓建築業「一碳就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