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來讓「好事」持續不斷!懷世代公益加速器 為好的價值找對的方法
台灣社會今年接續跨入超高齡化社會、啟動碳費徵收,面對變動的社會環境,需要穩固與創新的力量,替社會問題創造解方,讓「好事」持續不斷發生。
「在不同的時代,幫助當下需要幫助的人。」懷世代公益加速器(以下簡稱懷世代)執行長陳炳甫秉持著做好事的初心,在變動的時代中,支持社會創新與公益的微光,讓光最終能持久且閃亮的照亮社會。
2024年11月,「《懷世代公益加速器,好事加速實踐》不只5%社計趴」集結了首兩屆孵化與陪伴的團隊,以及關心社會創新、公益的跨領域夥伴,藉由階段性成果分享、現場交流價值的聚會,讓創新萌芽的能量一同匯聚,展望未來新的一年的挑戰。
「團隊不是在短跑,要怎麼聰明配速向前很重要。」懷世代的合作夥伴地球解方總召集人楊振甫認為,環境不斷變化,而懷世代陪伴萌芽期社福與社創團隊進行優化轉型,就是期待培養出更具有韌性的團隊,讓好的價值不但找的到方法實踐,更可以永續地引領未來。
公益加速!首兩屆團隊擁抱階段性成果
懷世代第四屆與第五屆獲選團隊 ── LFT台灣領導未來協會、Skills for U、銀色大門, 在懷世代的陪伴下,從工作坊開始、策略輔導,到社群與資源的串聯,團隊們運用了服務設計的方法,持續試行轉型方案,過去一年也做出許多實質的改變。
Skills for U為了讓技職教育真正產生社會影響力,鎖定企業ESG的方向,但過去與企業合作多採客製化的模式,長期下來會有很高的溝通成本。而在懷世代的輔導下,他們定位了「產學專班」的方向,設計可以規模化、複製性的方案,不但可以精準運用資金,在懷世代的介接下,建構更穩固的企業網絡資源,收到企業端的真實回饋。
銀色大門則堅持運用數位的方式,開發長照送餐管理系統,讓老人送餐的資源能達到最適分配,但原先團隊的量能,很難獨自完成「全面數位化」、「資源透明化」、「議題普及化」的三大目標。
懷世代陪伴銀色大門發揮串聯的能量,深入全台各地的機構、政府、醫院,擴散數位服務的量能,在短短半年內,他們尋找到了地方政府、6間醫院一起應用數位化;也協助至少20間地方社福機構進行數位轉型,開發系統優化的功能;連結190戶以上的合作戶,期待擴大社會參與訂餐系統。
「我們跟懷世代一起做到了過去做不到的事情!」LFT的執行長林佑良興奮地說,他們在2024年7月舉辦一場有2000多位參與者的國際思辨教育論壇,這是在加速前從未想過的事。
林佑良回想起一年前,LFT幾乎沒有商業模式,因為困窘的財務狀況也難以做好規劃,而與懷世代走了一段路之後,他們確立了永續的營運模式,除了與學校、企業合作課程,擴大思辨教育關係人的培訓,更具體化影響力的呈現,一步步朝向「思辨教育代名詞」的目標前行。
在這些團隊加速的足跡中,都有懷世代並肩而行的腳步,投注資金雖然能支撐團隊生存,但真正要強化團隊的體質、轉型成功,必須打下價值連結與滾動資源的基礎,懷世代在團隊培力階段和發展試行階段,持續陪伴大家開拓這些核心能力。
連結好的養分 共創健康的公益生態圈
在活動現場,台大社工系名譽教授馮燕特別強調中介組織的重要性,「公益生態圈需要代表陽光的政策、代表資金的水、代表人才的空氣,以及補給養分的專業團隊。」而像是懷世代這樣的中介角色,正好可以連結起許多好的養分,她認為健康的生態圈可以讓人來來去去,從中得到能量,完成讓社會更好的心願。
「生生不息的循環」則是PSA華科慈善基金會執行長林龍森對生態圈的盼望,尋求「合作」的機會就是成功的關鍵,懷世代陪伴支持的團隊相當多元,可以在加速的路上找到攜手的夥伴;林龍森也以企業出身的角度切入,大家都有善良的初心,需要資源支持這些善事,但社會同時也相當現實,要找尋與企業共通的語言。
懷世代也有來自學界的共好夥伴,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方元沂認為,數位與永續是公益組織重要的機會點,過往依賴政府計畫生存的策略應該要被翻轉,這也是公益加速器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個支持價值成長的平台,不斷去回應社會的真實需求。
實踐三大轉型目標 創新公益價值
懷世代聚焦加速組織的營運模式轉型、永續轉型、數位轉型,林佑良說團隊有太多事情想做,但轉型就是「減法」的過程,重整了許多個版本才明確定出3年的營運計畫和目標。
Skills for U創辦人黃偉翔也認同轉型過程中,最困難的就是去界定要解決什麼問題、設定影響力的指標,但他也學習到釐清不同議題的層次,誠實面對不同的需要,堅定決定接下來的行動。
銀色大門的創辦人孫士姍則特別分享,他們在服務方案中擴增了一名重要人力,讓專責的人力跑遍各機構去教學推廣數位系統,補足不同單位間數位能力的落差,顯見人力資源也是公益永續的重要關鍵。
銀色大門持續以數位化的方式,串聯老人送餐的相關單位、企業也參與進入地方社區,讓很多地方的社福團體看見數位轉型能讓送餐效益最大化,也能改變老人送餐只能「賠錢」的結構問題,加速服務轉向。
凝聚人心和力量 讓微光持續照亮好事
懷世代的加速陪伴,最暖心之處也在於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向心力,讓做公益不再只是咬牙苦撐,林佑良提到內部團隊變得更加凝聚,也看到大家多了動能一起快樂的共事。
不僅是獲得資金的團隊,懷世代也創建了不同萌芽型組織的交流機會,當天現場還有大人物農產運銷合作社、蘆葦女力、青藝盟、樂。斯屬、宇宙製造、逆風劇團,多元的行動方案也在懷世代的連結下相互交會。
現場同時也集結了企業與企業型基金會、以及願意提供資源的協力夥伴,在懷世代建構的網絡中,許多萌芽的公益初心得以漸漸茁壯成健康的小樹,就像陳炳甫期待「持續發光發亮」的未來,由懷世代開展出一個平台,聚集好事的微光,看見台灣社會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