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奇異果的人1/「熱血」青農與「冷門」水果 探索台灣農業新出路
座落苗栗縣的馬拉邦山,是「雲海秘境」隱藏景點,再沿著產業道路向上,是「將豪農場」奇異果園,7年級生的農場創辦人涂旭帆,正捲起袖子、仰起頭,檢查棚架上的奇異果,畢竟全程採用有機栽種,且一年才一收,每一顆都是寶。
「雖然農業現況有很多問題,但台灣的水果品質真的很棒,這也是我想證明的事。」涂旭帆的語氣和緩、眼神堅定。
這裡是全台灣少數的本土奇異果園,也是涂旭帆超過10年夢想的起點,當台灣餐桌上的奇異果,絕大多數來自進口時,貨真價實的在地、有機奇異果,更難能可貴。
完美「原生」主場優勢 台灣在地奇異果的專屬香甜魅力
放眼望去,整片奇異果園綠意盎然,但近乎45度的斜坡地形,稍不注意腳步就會身體失去平衡,也因為採有機栽種方式,經常會踩到穿山甲或食蟻獸挖的洞,雖然多了一份風險承擔,但更多是為了環境友善,這份用心,大自然都看在眼裡,在產季時,牠們都成為第一名報到的忠實顧客。
「我們就是在山裡面開了家buffet!讓動物、昆蟲都會來吃我們的東西。」涂旭帆笑著形容。
只見一顆又一顆的奇異果們,靜靜吊掛在樹上、被紙袋呵護包裹著,它們正等待9分熟,也是涂旭帆心中最完美的「黃金採收時刻」。
每年8至9月,是「將豪農場」奇異果園最忙碌產季,一箱箱的奇異果,小心送往包裝場,擺在自動秤重機器上,隨著輸送帶完成分類,持續跟時間賽跑,只為讓消費者享用完熟奇異果,撥開毛茸茸薄外皮,體驗口感酸甜、香氣濃郁的滋味。
「這裡的奇異果,跟紐西蘭差別在哪?」不論果園或市集,每當民眾看到這些台灣奇異果時,涂旭帆總會被問到這題,有趣的是,台灣其實是奇異果的原生地之一,但國外改良與品牌行銷、成為家喻戶曉的水果,而台灣在地種植的奇異果,具備海外進口缺少的優勢與魅力。
擁有「後熟」特性的奇異果,從樹上採摘後,需經時間熟成,才達到最好食用風味。涂旭帆解釋,進口奇異果要經過長途運輸,考量保存通常會在4、5分熟就採收,果香及味道較酸,但在台灣栽種的本土奇異果,能爭取9分熟再收成,到消費者手中時,香氣濃郁、甘甜微酸,「那才是奇異果的真正滋味」。
「熱血」青農遇上「冷門」水果 從奇異果出發的對話
簡單一句話,就完美詮釋奇異果的特性,但背後付出的勇氣與努力,卻一點也不簡單。
堅信人與環境之間的共融關係,涂旭帆選擇攻讀中興大學園藝系碩士班,卻發現失衡的農業產銷結構,以及台灣農民的收益偏低、不受重視,源於「想為台灣農業做一點事」想法,涂旭帆決定用「冷門」的奇異果,作為夢想切入點。
「奇異果的營養價值名列前茅,當大家越重視健康,就永遠不會退流行」另一方面,作為奇異果原生地之一的台灣,10年前栽種的農民寥寥可數,讓涂旭帆有了大膽想法,凝聚農民力量、共同生產行銷,建立屬於台灣的奇異果品牌。
台灣每年進口約3萬公噸奇異果,看似深具潛力的消費市場,才發現這條「拓荒」路困難重重,涂旭帆回憶創業初期,從前期田野調查、到導入有機栽培,即便栽種的奇異果「質」與「量」趨於穩定,只要通路與消費者不買單,一切都是白談。
「最難的是跟消費者溝通。」涂旭帆提到,奇異果採收後才會逐漸軟化,許多消費者認為手中的果實偏硬,就會跟紐西蘭做比較、質疑品質是否不佳,只能靠不斷溝通,讓消費者願意存放幾天,才會品嘗到香甜的台灣奇異果。
涂旭帆也舉例,一家專售有機商品的通路,他花了將近3年時間說服,才終於上架他的台灣奇異果,現在也一起向消費者推廣,「說過程不辛苦是騙人的,但就想證明台灣的農業可以很棒,產出的品質不會輸給國外」。
重新認識奇異果 幫台灣農業探索一條新出路
目前全台灣「本土」奇異果的年銷總量不到100公噸,雖然仍遠不及每年進口約3萬公噸的「海外」奇異果,卻也越來越多人找涂旭帆購買幼苗、加入「本土」奇異果行列。
經過10年歷練,「將豪農場」的台灣奇異果定位,也逐漸清晰明朗,朝向精緻化、差異化,每年也會撥用一定比例的奇異果,拿來製作果乾、爆米花、釀造酒等加工品,開發全新多元商品,讓更多人重新認識台灣奇異果。
當被問到,距離想要改變農業的夢想,是否更靠近一點時?涂旭帆思索一下、笑笑說「先把自己的果園顧好」,沒有給出肯定答案;但將奇異果作為創業起點,讓涂旭帆走出屬於自己的路,也幫台灣農業探索一條新出路。
完整閱讀:《遇上奇異果的人》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