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核能天然氣開「綠燈」 歐盟能源轉型陷分裂
如果說俄烏戰爭帶來歐盟國家空前的團結,那麼6日歐洲議會同意歐盟將核能與天然氣納入「永續能源」類別,恐怕將成內部分裂動盪的因子,也會影響全球綠能轉型方向。
為什麼一個其實不具備強制力的施行細則補充案,卻在歐洲政壇和國際環保界捲起千堆雪?奧地利和盧森堡表示要上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控告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世界自然基金會(WWF) 等環保組織也宣示要盡一切可能尋求反制方法。
事件的主角,是「歐盟分類法」(EU TaxonomyRegulation)所衍生的施行細則(delegated act)中,將原本沒有的核能和天然氣補進了永續能源的分類項目裡。歐盟分類法試圖為各種經濟活動是否符合環境永續作出定義,成為產業和投資界的「工具書」,雖然沒有強制力,卻會引導龐大的企業減碳、綠能轉型資金流向。
2020年7月歐盟分類法生效,但只有大原則,直到2021年12月施行細則才出爐,今年3月歐盟執委會提出核能和天然氣的補充案。據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補充案源自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答應了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要為核能貼上「綠色標籤」。法國約有7成能源仰賴核電廠。
范德賴恩此舉引起德國、奧地利、盧森堡、義大利和希臘等反核國家反彈,不過,歐盟執委會將天然氣也納入後,能源有47%靠天然氣的德國就「消音」了。補充案在6月一度被歐洲議會財經和環境兩個委員會聯席推翻,到昨天的全體大會上又再翻盤。各界預期最後一關再翻轉的可能性不高,因為得要歐盟27個成員國有20個反對,所以下一個戰場將是歐洲法院。
從這個過程可見歐盟內部對能源轉型方向的分歧。歐洲議會環境委員會副主席艾克浩特(Bas Eickhout)昨天說:「(這是)氣候和能源轉型黑暗的一日。」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Klaus Iohannis)則在推特上開心「歡迎正面的結果」。
俄烏戰爭帶來的歐洲能源危機也為此議題加溫,但正反雙方都有話說。反對者認為將源自石油、二氧化碳排放也不低的天然氣「漂綠」,形同大開支票給產氣大國俄羅斯;支持者則說這有助於歐盟正逐步降低對俄國能源的依賴,引導更多資源配置到美國等其他天然氣來源國。
聚焦ESG(環境、社會與治理)領域的英國媒體「責任投資人」(Responsible Investor)分析,歐盟分類法的內容埋下幾個爭議,一是國際通用的綠色債券標準(Green Bond Standard)已排除核能和天然氣,這兩套標準不同的投資指引工具會讓歐盟陷入自相矛盾。
其次,歐盟執委會強調天然氣是朝向再生能源轉型前必需的過渡期能源,但若過渡期間對天然氣過度投資,最後怎麼收拾?「責任投資人」指出,天然氣電廠被要求2035年前轉型成以再生能源發電,而且若歐洲所有燃氣廠改燒玉米等生質能源,將等於用掉80%的歐洲耕地,這在糧食通膨的今日根本難以想像,但屆時燃氣廠沒做到的話,也沒有方案引導投資人及早把資金撤出以避免關廠損失。
至於核能,歐盟執委會安撫反核者的方案之一是要求建立核廢料永久貯存場。不過「責任投資人」指出目前只有挪威、瑞典和法國提出2050年前興建永久貯存場的承諾,而且法國進度延宕,但歐盟分類法新細則卻讓核能廠在核廢問題未解之前就立刻被視為「永續」能源。
歐盟的環境法規一向對全球有示範效果,俄烏戰爭迫使歐盟加速能源轉型,也一度被認為大大有利於再生能源的建置規模和進度,如今,歐盟讓核能與天然氣跨過永續能源門檻,全球能源產業版圖和各國綠能轉型政策,將可能隨之進入一輪重新洗牌。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