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都罹癌見怪不怪 台西鄉環境公害案明開庭
繼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訴訟案,雲林縣台西鄉罹癌居民聯合向台塑求償,是下一個各界矚目的環境公害案件,將於明(31)日召開一審言詞辯論庭。自救會居民表示,台塑要求證明「何年何月何時、從哪根六輕煙囪、吸到哪個物質、吸入多少劑量,才導致罹患哪一種癌症」,致使雙方僵持至今。學者指出,法界在環境公害訴訟的判斷中常有3大迷思,才會一味要求受害者證實「不可能達到的因果關係」。
整個家族都離癌 竟成台西鄉特色
雲林縣台西鄉75名自身或家人罹癌的居民,籌組「雲林縣台西鄉六輕污染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2015年遞狀控告台塑石化、麥寮汽電、台灣塑膠、南亞塑膠、台灣化學纖維等5間六輕公司。
自救會總幹事吳日暉的三叔公得肺癌、四叔公得肝癌、五叔公得肺癌、姊夫得胃癌,外甥42歲就口腔癌過世。他說,類似這樣的情形,在台西鄉並不少見。
吳日暉說,原以為,雲林縣委託台灣大學進行為期4年的流行病學研究是有力證據,但台塑律師屢屢要求居民證明「在何年何月何日、哪個時間點、從哪根六輕煙囪、吸到哪個物質、吸入多少劑量,才導致罹患哪一種癌症」,否則就不能指控罹癌源於六輕,這神明也難辦到的要求,使雙方僵持至今。
致病因素難釐清 舉證責任應反轉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環境公害訴訟不利受害者,許多時候是因為執法者思考僵化,自行想像會有一套完美、但實際上不可能達到的因果關係架構,這又源於幾個常見的迷思。
詹長權說,第一,自然環境並非實驗室,單一原因導致單一疾病的因果關係幾乎不可能證明,因此,國際上判斷環境公害,經常援引流行病學研究,期待我國法官充分閱讀相關研究,瞭解六輕是否生產、排放有害物質,有害物質是否到達社區與居民體內,居民罹癌率在排除生活習慣、痼疾後是否仍有提升的現象。
第二,受害者進不去工廠、無法取得監測資料,佐證資料多在企業手上,因此法官應反轉舉證責任,要求企業提出證據、證明原告推論的因果關係有誤。
第三,人們潛在想像有「萬能政府」,環保署說空氣監測數據未超標,人們就誤以為其監測項目全面、範圍夠大、具系統性而覺得可信,但其實,環保署的監測有人力、經費等限制,法界援引判斷企業是否超排時,應深入瞭解細節、多方蒐集證據。
居民體內致癌性重金屬濃度高 來源指向六輕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發現,六輕營運10至12年後,台西、麥寮居民的癌症發生率顯著較其他雲林居民高,進一步驗尿發現,居民體內致癌性重金屬濃度亦顯著較高,且來源指向六輕。
台大公衛學院專案助理教授袁子軒指出,文獻顯示,石油化學工廠經常排放的致癌性物質,包括砷、鎘、汞、鉛、釩等重金屬以及多環芳香烴等。因此,台大今年發表於國際期刊的「鄰近石化工業區居民癌症顯著增加:12年回溯性世代研究」,除了檢視居民的癌症發生情形,也為其驗尿。
袁子軒說,考量到體內重金屬可能來自個人生活習慣,像是愛吃海鮮的人體內可能有較高的砷與汞、住在主要幹道旁的人體內可能有較高的鉛,因此研究團隊蒐集到尿液檢查資料後,也透過統計方法校正這些影響因子。
結果測到居民尿中確實有砷、鎘、汞、鉛、釩等重金屬以及1-羥基芘(多環芳香烴代謝物),砷與鎘的平均濃度接近正常範圍上限,鉛與釩則超過正常範圍。值得注意的是,居住地離六輕10公里內的人,體內致癌性重金屬濃度顯著比住得較遠的人更高。
袁子軒說,當地除了六輕石化工廠,少見其他明顯、大型的汙染源,加上研究已校正個人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因此推測居民體內高濃度的致癌性重金屬來源極可能與六輕有關。
住愈近二氧化硫濃度越高 衛福部還要再了解
這份研究也透過環保署監測資料瞭解空汙狀況,但環保署有監測的空氣汙染物當中,不少同時可能來自石化工廠與生活環境,例如懸浮微粒同時可能來自濁水溪揚塵,因此研究團隊必須在監測項目中,選一個較具指標性的物質來研究。
袁子軒說,二氧化硫是燃煤電廠的指標性排放物,當地並無六輕以外的大型燃燒排放來源,且文獻顯示,在石化工業區鄰近地區接觸到二氧化硫,與膀胱癌、乳癌的發生有關。因此,研究團隊鎖定二氧化硫,調閱鄰近六輕的台西鄉、距六輕較遠的崙背鄉的監測站資料。
結果發現,六輕運作後12年當中,台西鄉的二氧化硫平均濃度有330天、將近1整年的時間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而崙背鄉僅49天超標,「這顯示住得離六輕較近,暴露量較高,且能推論主要來源可能是六輕燃煤電廠。」
針對這項研究,衛福部國健署回應,將再了解研究細節,也會持續與環保署共同推動空氣汙染防制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