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企最好的夥伴 星展擴大社會影響力
在台灣,企業做CSR時常選擇為特定族群做公益,但星展銀行認為,服務單一族群對社會幫助有限,不如扶植各領域的社會企業,當社會企業的正向發展成為連鎖效應,能夠解決更多社會與環境問題,擴大CSR影響力。
星展銀行(台灣)集團推廣策略暨傳訊處執行董事蘇怡文說,星展銀行成立40年,過去CSR著重兒童與教育議題10多年,為了與其他企業CSR主題區隔,選擇當時對台灣仍新穎的「社會企業」切入。
蘇怡文認為,若是CSR著重某一領域,只贊助金錢或資源,不一定能永續茁壯,但社會企業擁有永續的商業模式,因此它可以不斷的循環、擴大它幫助的範圍,因此10年前,星展銀行便確立要扶植台灣在地社會企業的理念。
派出公司主管當導師 陪伴社企成長
多年陪伴社會企業,蘇怡文發現,社會企業剛開始規模都很小,第一個面臨的挑戰是資金不足與人力缺乏,許多社企創辦人即使有滿腔理想與熱忱,但在缺乏經驗的情況下,對經營企業仍摸不著要領。
為了拉新創社會企業一把,星展銀行決定派出公司的主管幹部成為社企創辦人導師。蘇怡文說,銀行16名一級主管,每人都會認養1至2家社會企業,透過陪伴、跨部門合作,為社會企業解決問題。
星展銀行也首創「社會企業專屬帳戶」,提供社會企業存款較高利率、並提供手續費減免與優惠貸款利率;蘇怡文說,星展銀行有為企業辦理貸款的豐富經驗,可以提供新創社會企業諮詢,告訴他們在不同的階段可能會遇到什麼不同的困難跟問題。蘇怡文說,許多剛萌芽的社會企業,經營不善,沒有固定收入,是因為申請星展獎助金,才得以生存。
蘇怡文說,像是社企「鮮乳坊」,強調提供成分無調整和產地直送的「好農鮮奶」,都是在星展協助下,逐步成長,現在更是許多咖啡廳與飲料店指定使用的鮮乳品牌,營收穩定成長。
拓展知名度 星展家庭日先開始
新創社會企業困難挑戰多,資金與人力等基本問題解決了,前方還有品牌知名度的關卡等著。蘇怡文說,一開始在推動社會企業時發現民眾普遍認知度太低了,導致社會企業的產品銷量低迷。
連星展員工也對社會企業一知半解,蘇怡文說,為了帶領社會企業突破困境、讓員工深入認識社企,2014年星展將例行的家庭日園遊會改為「社企日」,邀請社會企業擺攤。
蘇怡文說,在星展銀行舉辦的「社企日」中,每個社企攤販都有一名星展銀行的同仁協助幫忙,透過社企日,理解各家社會企業鎖定的消費族群、解決何種問題,透過參與有認同感,就能成為社企的推廣大使,再進一步向周遭親友介紹。
最好的CSR,從員工自發做起
蘇怡文認為,要建立組織內部的集體認同感,是需要從上到下,大家一致相信這是一個對的方向、同時願意投入時間,才有可能達成共同理念。
致力於協助原住民農友的光原社會企業也是星展CSR的夥伴之一,蘇怡文回憶,有一回正值高麗菜採收季,但光原的一名農民卻突然中風無法工作,眼看一整年的心血就要泡湯焦急不已,星展員工當週便號召其他員工同上阿里山,協助生病的農友採收,解決農民難關。
不只員工自發組團幫忙農友,蘇怡文說,星展一級主管每年會組成志工團,為失學的孩子堆磚蓋房,讓他們擁有課後輔導的空間。
蘇怡文表示,動手為孩童蓋屋,和坐辦公室工作大不相同,但大家都很有競爭心,每一回去都會想辦法突破前一群志工團的蓋房成績,透過志工活動除了可以分擔社會企業的重擔,也讓同事間的感情更緊密。
「我們堅信這是對的方向」蘇怡文說,為了教育員工了解社會企業,花了許多時間與力氣,但員工在過程中實際體驗到社會企業的價值,他們也很驕傲,更明白自己工作不只是為了公司付出,還能夠回饋社會。
蘇怡文說,星展銀行最終目標能變成社會企業的首選銀行,同時影響更多的中小企業變成社會企業。社會企業的發展才剛起步,擴大規模並不簡單,然而,台灣已有許多中小企業穩定發展,只要多做一點好事,也能社會更美好。
#mc_embed_signup{background:#fff; clear:left; font:14px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
/* Add your own Mailchimp form style overrides in your site stylesheet or in this style block.
We recommend moving this block and the preceding CSS link to the HEAD of your HTML f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