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領人才3大趨勢-專家:AI也需電力 能源工作是重點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本文提供三大趨勢、十大最有潛力的綠色工作,為你建構一份新的認知地圖。 圖/shutterstock
本文提供三大趨勢、十大最有潛力的綠色工作,為你建構一份新的認知地圖。 圖/shutterstock

為什麼你選擇點開這篇文章?

是因為看到新聞說再生能源、儲能、碳權、低碳解決方案服務商賺得盆滿缽滿,甚至買永續ETF 00850都賺錢,似乎錯過初升段,要趕緊進場搶主升段嗎?

是因為感覺市場被逼到了非做不可的時間點,品牌商要求減碳、歐盟推行CBAM、金管會提剛性要求、環境部收碳費等,現在進場時間點很好嗎?

是因為極端氣候造成北極無冰,北極熊活不下去;夏天的海水溫度高達38.4度,魚被迫泡溫泉,珊瑚都死光光,擔心下一代的未來嗎?

這些都是不錯的動機,而最好的動機,是為了你自己的未來。

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我們每個人一輩子至少會在職場工作幾十年,除了賺錢之外,你想要追求職涯的發展,甚至想在產業發展中扮演角色,自然想要解決產業的問題,讓所服務的產業成為經濟的領頭羊,投資人的首選。如此一來才有更好的升遷、更好的發展,誰會想要在沒有發展前景的產業裡工作呢。

綠色人才市場的三大趨勢

你可能覺得不只是綠色產業,AI產業也符合上面的描述。你別看AI這麼火紅,人類好像成了造物主,AI再怎麼神,沒有電力供應,也只是談資而已。土地、水、森林、空氣的健康才是你我的頂頭上司,如果忽略了這些最基本的限制條件,你的夢想都只是幻想。

在替自己規劃人生方向時,帶著環境意識的認知地圖,投資自己成為綠色人才,你將贏在起跑點。我們這群產業資歷加起來超過1,000年的綠色帶路人商量後,決定從職涯發展的角度、解構綠色人才市場出發,提供三大趨勢、十大最有潛力的綠色工作,為你建構一份新的認知地圖,助攻所有在綠色產業裡尋找機會的人、工作者、創業家、企業,讓我們開始吧!

趨勢一:所有綠色工作終將優先服務碳中和。雖然「反ESG」勢力會造成短空,但中長期成長趨勢不變

綠色工作是為了保護或恢復環境品質,碳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過因為全球已經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可以預期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所有綠色工作將優先服務碳中和。

不過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電影中英雄的旅程一定需要出現反派,這就是ESG投資成長過熱、川普現象、通膨、經濟衰退、戰爭扮演的角色。「反ESG」勢力提出所有的質疑都很有道理,但最終是地球決定我們能不能舒舒服服地活下去。

這裡面透露出來的訊號是短空長多,歡迎你勇敢地進場,已經進場的,就勇敢地加碼,犯不著跟市場(地球)對作,對吧?!

趨勢二:新能源工作重點將決定碳中和成敗

過去能源業自己玩得很開心,發展再生能源、能源轉型、電力自由化,但能源和碳幾乎是一對孿生兄弟,能源的成敗會決定碳的成敗。在前往碳中和的路上,能源專業必須要參與到傳統碳管理的世界,碳管理專業則必須要注入能源專業的靈魂,這兩個本來不往來的專業發現當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時,才有機會一起成功。

在你漫長的職涯中,至少有一段新能源相關的工作經驗,學習能源專業,理解電力系統的底層邏輯,會對你的發展很有幫助。

趨勢三:具有學習、跨界、溝通能力的人才價值被低估,未來將得到平反

雖然沒有一個公司會說他們不需要具有學習、跨界、溝通能力的人才,但仔細想一想,你們公司負責連結各部門的人,薪水通常都不是最高的對吧,甚至承平時期老闆都看不太出來這個人的價值,等公司出狀況了老闆才會忽然有意識,等問題解決之後,還是忘了。所謂的專業技術很少包含「聽懂兩邊專業人員的語言,轉化成白話文的技術」,因此這類型人才價值以往普遍被低估了。

幸好碳中和時代將讓這群具有稀有能力的人得到平反!所有綠色工作都有很強的跨領域需求,例如新能源項目需要和地頭蛇、技術人、公務員、投資人等多物種打交道,要時時關注政策與法規更新,還要關注碳管理有什麼商機可以跨界,這對人才能力的要求不同以往。

綠色人才市場遇到的三大痛點

這三個趨勢都指向有更多職缺及人才養成需求,但當你上求職平台搜尋工作、在求才平台上刊登職缺,就會發現案情並不單純,以下這三大痛點你一定很有感:

痛點一:企業職稱五花八門、天馬行空,連搜尋要用什麼關鍵字都拿不定主意

因為品牌商、政府、投資人對企業ESG越來越重視,公司要額外做很多工作,需要新的人手,比較認真的老闆可能去聽了某一場研討會,回來就拍腦袋決定了職稱,以至於職稱五花八門、天馬行空,看職稱就可以約略猜到這個職缺是哪一個時期出世的。沒有去聽研討會的老闆則沿用公司既有的職稱,可如此一來又讓人無法搜尋到,根本不知道有這種綠色工作。

痛點二:企業工作內容描述天馬行空,上班後覺得與當初預期不符

新產業的特性就是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也因此無可避免出現人才和企業對彼此的期待有巨大的落差。首先企業提供的工作內容描述大多天馬行空、很不清晰,面試時如果遇到很會畫大餅的老闆你可能還被他迷住了,反正三言兩語也無法溝通清楚先去了再說,上班後發現不喜歡,就說一句「與當初預期不符」,來了又走。企業覺得人才來了又走,真是浪費我時間,久而久之就不想花錢培訓員工。

痛點三:企業怪人才沒有即戰力,真相是市場沒有足夠的即戰力人才

綠色政策與法規推陳出新,也經常需要跨界整合,光是要入行就得先自學一段時間,要熟捻至少五年。公司新業務發展蒸蒸日上,誰有時間等你五年,都希望人來了就有即戰力,這對人才造成很大的壓力,陣亡率非常高。

雖然企業覺得付錢給人但是換不到產出很委屈,但我們要接受市場短期內不會有足夠的即戰力人才,因此企業得老老實實準備培訓預算,培養新人上手。

我們也要意識到,公司花錢培養你,是公司的氣度,不要視為理所當然,武功練成就把自己論斤計兩來賣。這裡是新產業,你是共同發展產業的人才,不是豬肉。

促進綠色人才市場發展的三大解方

綠學院十年磨一劍,從領航儲能、電力交易、碳中和、碳權等經驗中學習,接下來行內人推薦的十大最有潛力的綠色工作文章,將針對上面三大痛點提出解方:

解方一:定調職稱

有些工作自帶不同層次(Layer),例如在圈外人看來職稱掛ESG、永續、低碳、碳管理都像描述類似的業務,在行內人來看這些其實是不同層次、也會因公司重點不同而各異的工作,但公司可能完全大外行,全混在一起使用。所以我們會整理市面上常見的職稱,先定調適合大部分公司使用的主要職稱,同時替你列出不同職稱、但其實類似工作的關鍵字,助你精準搜尋。期待藉由拋磚引玉,逐漸凝聚市場各方共識,避免錯過好人才或好的工作機會。

解法二:行內人認同的工作內容描述

我們將根據每份有潛力的工作,說明其職缺出現的背景、工作內容,以及需要的學科、專業及核心能力。許多公司開條件嚇死人,開價笑死人,我們希望藉由提出行內人認同的工作內容描述,幫助老闆順利把腦中的想像化為可執行的內容,減少雙方的期待落差。

解法三:花時間培養即戰力

在大自然裡,真正的捷徑是曲線,我們從未見過一條直線的河流到得了大海。與其守著自己的直線思維,不如透過培訓花時間展開這個職位對內的關係、合作的對象、對誰提供附加價值等利害關係人圖像,豐富這個工作的內涵,用時間換空間,更加速即戰力的養成。

在交付給你這套新的認知地圖之前,想對你說,五千年來,有很多人改變了遊戲規則,也用他們的方式形塑了世界,這一次,該輪到你了。我們下禮拜見!


本文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文標題:【綠色人才領航地圖一】10個綠色工作就開出破萬職缺,現在進場贏在起漲點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9742.jpg

綠學院 Green Impact Academy

扮演綠色產業的連結者,透過提供綠色知識│社群│加速器服務,解決綠色企業成長所面對的工具及資源挑戰,期許在一個世代之內讓綠色產業成為主流。

作者文章

綠領人才短缺?公開未來3年最有潛力的10個工作

綠領人才短缺?公開未來3年最有潛力的10個工作

稀有綠領人才-新能源軟體工程師在做什麼?如何搜尋求職關鍵字?

稀有綠領人才-新能源軟體工程師在做什麼?如何搜尋求職關鍵字?

儲能系統建置量看漲 新能源機電工程師將成最有潛力綠領之一

儲能系統建置量看漲 新能源機電工程師將成最有潛力綠領之一

儲能維運工程師超搶手?未來兩年開出至少2千個職缺

儲能維運工程師超搶手?未來兩年開出至少2千個職缺

最新文章

永續科系崛起!ESG跨領域人才成職場新寵

永續科系崛起!ESG跨領域人才成職場新寵

美濃龍肚國小種稻種出產銷履歷!全國首創小學自產水稻 產量可供全學年午餐

美濃龍肚國小種稻種出產銷履歷!全國首創小學自產水稻 產量可供全學年午餐

新永續・城市解方延伸活動|淨零青年交流會,匯聚跨域青年們的每一個行動,成就改變城市的動能

新永續・城市解方延伸活動|淨零青年交流會,匯聚跨域青年們的每一個行動,成就改變城市的動能

學生自造獨木舟、蜜蜂旅館 苗栗大山國小成第一所永久綠旗學校

學生自造獨木舟、蜜蜂旅館 苗栗大山國小成第一所永久綠旗學校

當葡萄酒遇上綠色革命:為何全球酒莊紛紛申請B型企業認證?

當葡萄酒遇上綠色革命:為何全球酒莊紛紛申請B型企業認證?

歐盟2030減碳目標 為西班牙增10萬、義大利增7萬綠色職缺

歐盟2030減碳目標 為西班牙增10萬、義大利增7萬綠色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