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商業模式才能活 KPMG扶植年輕社企
去年,做太陽能板募資希望解決國內能源問題的「綠點能創」,與希望投入公益的企業台灣大哥大(以下稱「台哥大」)合作,發起「守護屏東福慧大同之家種福電計畫」,號召一萬人每人捐款555元,為大同之家募款555萬元,在大同之家屋頂建置太陽能光電系統,不僅替地球創造乾淨能源,售電所得還可幫助大同之家獲得長達20年、近千萬的售電收益。
這個計畫,讓企業盡到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以下簡稱「社企」)得到永續發展資金、弱勢者得到資源,創造了多贏。這個創新公益模式背後的推手是「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KPMG」),KPMG在社企風起雲湧的這幾年,扮演了獨特而關鍵的角色,不僅媒合了企業與社企,讓彼此的力量1加1大於2,產生更大影響力;更透過自身專業,幫助投入社企的年輕人發展商業模式。
KPMG之所以深耕社企領域,推手是事務所旗下「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黃正忠從1997年投入社會永續發展領域,默默耕耘台灣的社會企業責任與永續經營,更在6年前開始關注社會企業,使得KPMG在這波社企風潮上,扮演著陪伴年輕社企的關鍵角色。
年輕人投入社企 不為薪資為價值
社企在全球已蔚為風潮,它是在公部門、私部門、非政府部門之外的第四條路,訴求追求三重盈餘──經濟、環境與社會且永續經營的新商業模式。透過提供具競爭力的產品,不仰賴政府補助或民間捐贈,並將盈餘再投資於所欲達成的社會目標,促進社會問題有效降低。
黃正忠觀察,千禧世代的年輕人成長過程多數衣食無虞,看見社會的不公義更有感受,往往選擇工作第一考量不是薪資而是價值,對於有社會使命的工作會有高度熱忱。加上愈來愈多大學將「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企業」列為必修,所以這一代年輕人更高比例選擇了社企這類價值驅動的職業。
但是,經營社會企業並不容易。創業者必須有非政府組織的感同身受、熱忱、價值,但是因為不仰賴補助或捐贈,所以還要兼具企業的效能管理;必須感性理性兼具。在這個前提下,能夠成功營運社會企業的人才,比單純做非政府部門或企業都高。
黃正忠觀察到年輕人投入社企,通常會遇到三個困境:
第一是,理想上很想做,但是身體沒辦法配合。從事社企通常需要上山下海,每件事都要捲起褲管自己做,辛苦而困難,黃正忠看過一些年輕人,滿腔熱血投入食農,但是契作時被蚊子叮滿腳,兩周後就辭職了。
第二是,遭遇到很多「非關理想」的,而是「人」的問題。許多人期待自己可以做環境永續,一投入才發現,過程可能要做公部門的案子,不願意跟公部門打交道,便遇到關卡;又或許,推動的永續案要接觸好幾個客戶,每個都很要求細節,也會在過程心灰意冷。「你想做永續,可是不想處理人的問題,這個不要那個不要,很難在這個生態系上找到你的位置。」黃正忠提醒。
最後,也是所有社企共同面對的:沒有商業模式、獲利模式,無法持續發展。社企總是起源於一個很好的價值,要在這個最初的價值上找到獲利,才會有生存空間,但是要發展出獲利模式,要經過千錘百鍊。
社企要把熱情變商業語言
KPMG在6年前看見台灣社企萌芽,在投入社會企業責任的同時,也開始投入自身的專業與資源,扮演陪伴的角色,協助社企發展。初期,KPMG也加入了政府催生位在金華街的「社企聚落」(全台第一個社企聚落,後來計畫結束,許多社企移至後來建立的「空總創新基地」);串連像「社企流」這樣的專業組織、像「聯合報願景工程」這樣有社會影響力的媒體,每年共同舉辦「社企論壇」;也善用自己在會計、財務、經營管理與籌資的專長,為社企開課。
到了2016年,黃正忠觀察到,有多家社會企業營業額超過3千萬以上,甚至有3家營業額已超過1億元,意謂社會企業已可通過嚴苛市場考驗,向主流市場前進。於是,KPMG調整陪伴方向,投入資源在協助社企提升經營管理效能、籌措資金、產業特殊性的法規遵循(例如智慧財產權)等等,並積極媒合企業與社企,創造共享價值。
黃正忠強調,社企要把熱情變商業語言、把夢想變成量化的績效資訊即可評估的價值,社會企業才不會只是熱情或潮流,而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而KPMG也將善用自身專業,促進台灣環境更友善社企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