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產業正在「夢遊」走入氣候災難中?

2021年建築領域的碳排放占全球高達37%,在各行各業陸續因應氣候議題做出減碳對策時,建築產業似乎還沒跟上。 圖/freepik
2021年建築領域的碳排放占全球高達37%,在各行各業陸續因應氣候議題做出減碳對策時,建築產業似乎還沒跟上。 圖/freepik

建築行業的公司正在「鎖定」未來幾十年的排放量。可惜的是,沒有一家有評估其所需揭露碳排放或能源強度至何種程度。

2021年建築領域的碳排放占全球高達37%,在各行各業陸續因應氣候議題做出減碳對策時,建築產業似乎還沒跟上。世界基準聯盟(World Benchmarking Alliance, WBA)於今年發布建築基準報告(Buildings Benchmark),分析國際50家大型房地產企業,包括Gecina、仲量聯行、中國恆大、世邦魏理仕、三菱地產、現代建設等,經營範圍橫跨91國。

建築業正在將碳鎖定(lock-in)在高碳建築裡。 圖片來源:Buildings Benchmark 2023
建築業正在將碳鎖定(lock-in)在高碳建築裡。 圖片來源:Buildings Benchmark 2023

當今建築領域龍頭 仍缺乏氣候轉型決心

報告指出,目前建築界龍頭似乎在低碳議題上面,關心程度較弱,高達54%被調查的公司(27間)尚未針對低碳未來提出氣候轉型計畫,且有44%企業(22間)沒有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IEA淨零情境在2030年時所有新建築必須得是準零碳建築[註],但幾乎沒有房地產開發商和建築公司承諾要蓋出高效、低碳或零碳建築,甚至也沒有看到一間物業管理公司,計畫透過深入翻新和改造,讓現有建築邁向零碳!Gecina大概是唯一一家有走在減碳路徑上的公司,而另外一家(LEG Immobilien)也是少數有將準零碳建築列入其房地產開發業務中。

註:國際能源署IEA對準零碳建築(zero-carbon ready buildings,或譯:零碳就緒建築)定義為:高能源效率建築物,直接採用再生能源或使用到2050年能完全脫碳的能源,如電力或區域供熱。

有設定減碳目標的建築企業並不多。 圖片來源:Buildings Benchmark 2023
有設定減碳目標的建築企業並不多。 圖片來源:Buildings Benchmark 2023

今天在建築領域的選擇 將影響幾十年的排放

更遺憾的是,建築行業公司正在「鎖定」未來幾十年的排放量,但沒有一家有評估其所需揭露碳排放或能源強度至何種程度。雖然64%的公司有申請永續相關認證,如LEED美國綠建築認證或WELL健康建築認證等,可是建築碳強度資料仍不夠明確,也沒有一家公司提出的減碳行動,能在五年後符合1.5℃路徑。

建商無法建造出低碳建築,後果不堪想像!因為高碳排強度的建築,在建造階段期間會產生因建材與工法而生的「隱含碳」;當建築落成後,高達數十年的使用階段繼續產生「營運碳」,兩者造成「碳鎖定」效果,將助長暖化。

公司應以身作則 與所有利益相關者合作

因為多數建築碳排來自使用階段,建築行業很大程度上依賴其價值鏈來實現去碳,因此,如何與供應商、客戶和其他外部行為者的合作,可說是關鍵。不過,根據報告,46%的受評公司沒有制定客戶參與的低碳策略,的確有點可惜。

此外,建築行業也缺乏責任商業行為的承諾與行動。雖然34%的公司有公開政策承諾尊重人權,但只有28%的公司承諾保護其自身和供應鏈上工人的健康與安全,而且所有被調查的公司在公正轉型方面都得了0分,這可能使120萬直接員工和數百萬契約工暴露於危險之中。

房地產龍頭仍舊忽視公正轉型議題。 圖片來源:Buildings Benchmark 2023
房地產龍頭仍舊忽視公正轉型議題。 圖片來源:Buildings Benchmark 2023

建築界必須開始計算建築碳強度

整體而言,報告對建築界的氣候評分並不高,有報導直指建築界「正在夢遊走入氣候災難中」。相對於其他行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許多大公司已提出氣候因應策略,甚至超前國家目標,房地產業好像仍很保守,沒看到什麼大公司挺身而出,來領導整個行業。報告特別強調,建築業必須開始計算建築碳強度,如同其他生活產品有碳標籤,有了數據之後才能進一步朝向低碳及零碳邁進。

在這方面,台灣政府倒是已經開始實施建築能效標示制度(BERS),來計算使用階段能源及碳排,之後若能納入建造階段的隱含碳,以及導入循環經濟,更有機會幫助控溫1.5度C,但真的需要建築產業一同自願性參與。


【參考資料】

World Benchmarking Alliance, Buildings Benchmark 2023

零碳就緒建築定義


本文授權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內容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共同企劃。(原文標題:建築產業正在「夢遊」走入氣候災難中?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野火、熱浪...全球8月均溫比工業化前高1.29度 排名史上第三熱

野火、熱浪...全球8月均溫比工業化前高1.29度 排名史上第三熱

玉山大淨山首週好驚人!清出38公斤垃圾 發臭雞胸肉、鐵條都有

玉山大淨山首週好驚人!清出38公斤垃圾 發臭雞胸肉、鐵條都有

遺世秘境現身!曾文水庫滿水位才看得到的「飛鷹峽谷」瀑布

遺世秘境現身!曾文水庫滿水位才看得到的「飛鷹峽谷」瀑布

新加坡看上核能了?為擺脫燃氣發電 政府展開小型反應爐SMR可行性研究

新加坡看上核能了?為擺脫燃氣發電 政府展開小型反應爐SMR可行性研究

最新文章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榴槤、沙漠甲蟲、幽靈魚啟發靈感 仿生大自然的建築藍圖

「擎天樹」變光電樹!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新增1700片太陽能板 完整綠能系統

「擎天樹」變光電樹!新加坡濱海灣花園新增1700片太陽能板 完整綠能系統

國土小也要種菜!新加坡「室內農場」擺脫空間束縛、翻轉糧食安全想像

國土小也要種菜!新加坡「室內農場」擺脫空間束縛、翻轉糧食安全想像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