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鋼筋自然家屋 他們建乾式廁所用木屑爐取暖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系願景工程
不用鋼筋水泥,改以紅土、木頭、稻草來蓋房子,會是什麼光景?國內一對從事「手作房」的夫妻李仲仁、李代賢,在桃園郊區打造了一棟自然建築,一家人以大地為枕、與星月共眠,也示範了把生態融入生活的可能。
李仲仁、李代賢夫婦,未曾住過公寓大樓。10年前,2人租下一塊200坪荒地,用五年時間,自製土磚蓋起一棟獨一無二的自然家屋「風中之星」。直到前年,土地租約到期,他們駕駛怪手,推倒親手築起的牆柱,為這場自力造屋的實驗畫下休止符。
看著昔日家園,被一把火燒成了灰燼,李代賢憶起當時,內心沒有一絲遺憾。她說,作為一棟「自然建築」,取之於自然,終歸於大地--本就是這個家,必然、且應然的結局。
不想住「框框裡的房子」
李代賢說,他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懷著養老的田園夢,才來蓋這棟土厝。事實上,她出身鄉下,父親騎著三輪車收舊物,一家人從小就要學習資源回收、修繕家具;丈夫李仲仁,家裡是板模包商,小學就在工地做工。
「建築,只是我們從小最擅長的事。」李代賢說,她是出身稻田的孩子,也很難住在城市那「框框裡的房子」。兒時,他們是倚靠石頭、泥土過活的人;現在,用大地的材料蓋房子,也是一種天注定。
住3年溫室 花5年蓋屋
起點,從2人承租的一片荒蕪空地開始。「自力造屋,就是不能急。」李代賢說,為了長期奮戰,2人仿照溫室,建了一座網室屋作為臨時居所,「冬冷夏熱。颱風一來,朋友比我們還緊張。」但2人一住就是3年。
為了迎接出生的女兒,「風中之星」開工第5年,終於新居落成。李代賢說,蓋房子的最大考量不是金錢、時間,而是實踐理想中的生活。
「風中之星」的每一塊磚、每一種建材、每一個東西擺放的位置,都是一家人共同討論出來的。
使用二手建材 花2年選材
為了讓家符合自然建築理念,「風中之星」大多使用二手建材,「光是收集材料,就花了快兩年。」她也分享,房子以不同材質的土磚組成,混入沙子、稻草或木屑的紅土,皆有不同功能。例如東面的「段木土牆」,以海邊撿來的漂流木鋸成小段後,填充於混有木屑的土牆中,有調節溫度效果。
自然建築先驅 產業跟不上
「風中之星」建成後,李代賢、李仲仁聲名大噪,被譽為台灣自然建築先驅。帶領台東「孩子的書屋」青年打造國內第一座鋼構土磚屋「青林書屋」;去年開幕的台中花博,兩人也擔任「四口之家」建築統籌,獲2018倫敦設計銀獎。
不過,台灣缺乏自然建材的產業,造一顆土磚,是夫妻兩人持剪刀、柴刀剁碎稻草後,再混入紅土,來回校正比例,才研發成功。若是算入人工成本,稻草土磚一顆要價一百八十元,連花博委員都嚇一跳,問她「你們這是金磚嗎?」
李代賢說,市面上常見的紅磚,一顆兩塊錢,與土磚的價差近百倍,「但它經過六百度高溫燒製過,質變了,不可能回歸土地」,廉價建材隱含著看不見的環境成本。
自然建材要降低成本,「首先要有夠多需求,才可能以量制價。」李代賢說,德國有三成房屋以自然建材搭造,台灣才剛起步。自然建築的發展能否推廣普及?關鍵在大眾的環保意識。
告別10年家園 最不捨花草
前年,地主收回土地,李代賢夫妻與當時滿5歲的女兒告別這10年來的家。她形容,那些年「像是裝滿的水,再多,也只是溢出來而已。」唯一讓她不捨得的,是周邊的花草樹木。
她回憶,當怪手推倒土牆時,她看見家旁一棵大樹的樹根,早已扎進房子基底--「當下,我不自覺就流下眼淚。」他們的理念不只是虛談,「我的家,與生態共享;它不是一個城堡,把外面的世界擋在外面。」
李代賢說,將來會再搭一座新的「風中之星」,這次會多女兒幫手。「沒有溫度的生活是冰冷的」,家不該只是一個空殼,而必須從自己的雙手中長出來。
#mc_embed_signup{background:#fff; clear:left; font:14px Helvetica,Arial,sans-serif; }
/* Add your own Mailchimp form style overrides in your site stylesheet or in this style block.
We recommend moving this block and the preceding CSS link to the HEAD of your HTML fi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