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塑膠資源回收卻進焚化爐 環團籲設「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解套
超市生鮮托盤、3C配件的包裝泡殼、禮盒內的襯墊⋯⋯通稱「平板塑膠包材」的薄片塑膠,都屬於塑膠類資源回收,但回收率極低。關注廢棄物議題的看守台灣協會1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每年約產生8萬噸塑膠平板包材,回收率卻只有16.9%,等於是上了回收車卻送進焚化爐。看守台灣協會呼籲政府獎勵細分類,輔導成立「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讓平板包材有再利用的一天。
平板包材回收率僅16.9% 環團呼籲先打通回收管道
塑膠平板包材是通稱,可分為兩種,「塑膠平板容器」通常用來盛裝食物和生鮮、「塑膠泡殼及襯墊」用於包裝緩衝。以現行民眾分類習慣,各種材質常混在一起,影響再利用品質,回收商很少主動收購,多年來回收率、回收價都很低。以回收規範來看,所有塑膠都應由清潔隊回收收受,但其實「塑膠泡殼及襯墊」並未被列入公告應回收,若回收時有混入,就會視為雜質扣重,超過10%重量得原車退回,更加影響業者回收意願。
看守台灣協會1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每年約產生8萬噸塑膠平板包材,回收率卻只有16.9%,約有5~7萬噸塑膠堆置或進入焚化爐。
環保署打算在明(2024)年5月起將塑膠泡殼、襯墊列入公告應回收廢棄物,正式與平板塑膠容器合稱「平板包材」一起回收。距離上路時間還有一年,謝和霖呼籲環保署在此前先修改稽核認證手冊,排除業者回收障礙。若平板容器混入同材質的泡殼及襯墊,應與其他雜質分開計算。針對該類塑膠,環保署可按比例不給回收補貼,但不應扣重處罰。
試辦經驗:即使細分類回收好,業者也不愛收
看守台灣協會2019~2020年於台東東海國宅、台北景美清潔隊試辦「細分類回收站」,由專人指導民眾將平板包材分成PET、PP、PS、其他等類別。然而即便細分類做得成功,協會後續卻發現,回收商其實並不太願意收受分類好的平板包材。
業者為什麼不愛收平板包材?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解釋,空間、人力不足是主因。寶特瓶和牛奶罐價格高,平板包材量少質輕、還得靠人工分選,要積滿整車變賣需要較多時間及人力,業者不願投入額外成本及存放空間。
此外,就算是相同材質,塑膠平板包材與塑膠瓶罐的製程、物性仍有所差異,依據環保署「應回收廢棄物回收清除處理稽核認證作業手冊」,兩者應分開壓縮打包,若塑膠瓶磚中發現平板包材,會被視為雜質扣重。然而,分開兩者「對回收商是幾乎不可能的任務」,細分類時民眾也很難理解為何用途、材質相似的兩種塑膠要分開丟。
環團呼籲政府輔導設立「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
謝和霖也認為,即使修改制度「打通回收管道」,若無人分類、無地方收受,仍是白費工夫。建議環保署祭出獎勵,鼓勵集合住宅設置細分類回收站,並由民間清除業者把分類好的平板包材,送至政府輔導成立的「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
若「回收物收購中心」缺乏用地,謝和霖則呼籲產源負起責任,應建構「逆向回收管道」,例如要求商場、賣場挪出空間設置分類回收桶、自動回收機,讓民眾容易細分類,推動各式塑膠平板包材回收及重複使用。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平板塑膠資源回收卻進焚化爐 環團籲設「低行情回收物收購中心」解套)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