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種樹更固碳!土壤、枯枝才是陸地碳匯主力 封碳更多也更久

氣候行動

一項2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土壤、河流沉積物和腐草枯枝等,能比正常樹木封存更多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 情境示意圖/Ingimage
一項2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土壤、河流沉積物和腐草枯枝等,能比正常樹木封存更多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 情境示意圖/Ingimage

一項21日發表的研究指出,土壤、河流沉積物和腐草枯枝等,能比正常樹木封存更多人為造成的二氧化碳。這項研究發現挑戰長期以來關於地球儲碳方式的假設。

法新社報導,研究的作者群表示,這項發現對於「形塑未來氣候」政策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改善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捕捉與儲存非常重要。

人類活動釋放的二氧化碳約有1/3儲存在陸地碳匯(carbon sink),這些碳匯與海洋一起吸收過多的溫室氣體,有助於減緩全球暖化

然而森林正面臨威脅。由於全球暖化、疾病、野火和大規模土地開墾,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已減弱。

近期一些研究顯示,地球的碳儲量正在增加,但仍不清楚這些碳分布於陸地生態系統的情況。其中一個主要的未知數是碳在樹木及其他植物等植被,和腐木及土壤等非生物物質之間的分布。

研究作者表示,深入了解這點非常重要,因為生態系統面臨不同的環境威脅,封存碳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為釐清這個問題,國際科學家團隊就1992至2019年間,全球木本植群中儲存碳的變化進行全面評估。

這項發表於「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發現,這段期間累積的二氧化碳,大部分都以非生物有機物質的形式封存在土壤、枯木和水壩與掩埋場等儲藏所中。

研究指出「大部分的陸地碳儲量都是以非生物物質的形式封存,因此比過去認為的更持久」。

與研究一同發布的聲明指出:「這些碳庫的存續時間遠長於生物質,意味著陸地碳儲存比先前假設更穩定。」

這些發現與早期研究形成強烈對比。過去的研究估計,陸地儲存的碳約有70%來自活的有機體或生物體。

由於氣候變遷和毀林,亞馬遜(Amazon)部分地區已從碳匯轉變為碳排放源,其他受到壓力的地景也正在發生變化。

另一方面,二氧化碳數千年來一直被封存在凍土中,但隨著當地氣溫上升與野火肆虐,極地苔原也已轉變為二氧化碳排放源。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作者文章

跟進澳洲腳步!紐西蘭也要立法管制16歲以下青少年 禁止使用社群媒體

跟進澳洲腳步!紐西蘭也要立法管制16歲以下青少年 禁止使用社群媒體

香蕉假莖變綠色建材!中興大學「綠屋藏蕉」 讓資源循環有新路徑

香蕉假莖變綠色建材!中興大學「綠屋藏蕉」 讓資源循環有新路徑

公園放養150尾外來種魚?花蓮玉里鎮公所生態規劃遭質疑

公園放養150尾外來種魚?花蓮玉里鎮公所生態規劃遭質疑

全球僅存2艘!百年磺火漁法「蹦火仔」 5月至9月在金山限定登場

全球僅存2艘!百年磺火漁法「蹦火仔」 5月至9月在金山限定登場

最新文章

在兩輪之間踩出ESG!捷安特創辦人耗時9年 推廣台灣自行車文化

在兩輪之間踩出ESG!捷安特創辦人耗時9年 推廣台灣自行車文化

沒有羽絨的羽絨衣!義大利紡織品牌用生態設計 打破傳統高碳排製程

沒有羽絨的羽絨衣!義大利紡織品牌用生態設計 打破傳統高碳排製程

告別每年120億個垃圾!能重複使用的生理用品 成減碳新選擇

告別每年120億個垃圾!能重複使用的生理用品 成減碳新選擇

小硬幣其實都在許願池裡?立陶宛跟進淘汰1、2歐分錢幣 不只省錢也環保

小硬幣其實都在許願池裡?立陶宛跟進淘汰1、2歐分錢幣 不只省錢也環保

邁向永續深水區!2025地球解方攜手產官學 探索8大關鍵議題新策略

邁向永續深水區!2025地球解方攜手產官學 探索8大關鍵議題新策略

2025地球解方年會啟動! 激盪企業、教育永續新解方 號召全民「ACTION 365」

2025地球解方年會啟動! 激盪企業、教育永續新解方 號召全民「ACTION 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