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蛇的衝突橫跨都市到山林 爬行類專家游崇瑋:生態教育是解方

陸地生物

人類與蛇的衝突不斷上演,游崇瑋認為提供正確的生態教育是消除人類對蛇迷思的最好方法。 圖/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徐偉傑拍攝
人類與蛇的衝突不斷上演,游崇瑋認為提供正確的生態教育是消除人類對蛇迷思的最好方法。 圖/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徐偉傑拍攝

今年5月,台北市社子島傳出疑似有人在附近工廠大量野放,一時之間,居民人心惶惶,趕緊通報相關單位前來捕蛇,里民更痛批放生團體行徑惡劣。事實上,放生蛇的傳聞並不是第一次在社子島流傳,也並非當地特有現象,每年夏天一進入蛇類繁殖季,全台各地便會陸續出現類似流言,人類對蛇的迷思與恐懼,導致人蛇衝突一觸即發。

蛇在都市叢林現蹤 從一處判斷真假放生

真的有人蓄意野放蛇嗎?對此,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理事長游崇瑋解釋,野生蛇類一般僅在靠山地帶、河濱公園較容易遇到,市區通常難以見到蛇,但近年在都會地區出沒的數量有增加趨勢,主要原因可能是棲息環境改變,導致蛇類逐漸適應在下水道生活,進而沿著下水道爬進人類聚居的地方。

以社子島而言,該地區是基隆河與淡水河交匯形成的沖積地,沿岸更有多個河濱公園,坐擁豐富生態,在環境得天獨厚的前提下,出沒在社子島的蛇自然比其他地方更多一些。

對於放生蛇傳聞,游崇瑋表示,這些消息多半是以訛傳訛,蛇類現身活動反而可能代表當地生態環境良好,要判斷眼前的蛇是不是人為放生,從蛇的吻端就能看出端倪,「如果每一隻捉到的蛇的吻端都是漂亮、沒有明顯傷口,很大機率是原本就存在的野生蛇,反之如果有明顯的傷口,9成機率是放生蛇。」

原因是放生蛇的供貨業者會將捕到的蛇關在有金屬網面的籠子,待收集足夠數量後,再交至放生團體手上,而已經被關進籠內的蛇,會不斷用吻端鑽向金屬網面,以探尋出口。源頭「補貨」可能費時1至2個月,長時間下來,蛇的吻端便會出現傷口,甚至潰爛,短期內無法快速癒合,需要短則數月、長則一至兩年的復原時間。

強制讓蛇「消失」會發生什麼事?被捉走的蛇都去哪了?

但不管是否為放生蛇,許多民眾仍不希望居住環境有蛇出沒,多半會通報相關單位前來捕捉。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台中市捕獲1639尾蛇,台南市捕獲2282條蛇,多為臭青公、眼鏡蛇、南蛇等本土原生蛇類;台北市動保處則表示,今年截至7月底,共接獲約1000件捕蛇案件,前兩年通報數量分別約1900件。

捕捉的原生蛇類最終會被送往人煙稀少的近郊野放,不過國外有研究發現,蛇也會「認家」,當在新環境適應不良,牠們會嘗試回到原來的棲地,若無法返回則有高機率在新環境中死亡。游崇瑋認為,將蛇移至市郊是必要作為,就算牠們成功回到熟悉的棲地,民眾再次見到同一條蛇的機會也微乎其微,無須過度擔心。

捕捉後的原生蛇類通常會被送往人煙稀少的近郊野放,圖為臭青公。 圖/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徐偉傑拍攝
捕捉後的原生蛇類通常會被送往人煙稀少的近郊野放,圖為臭青公。 圖/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徐偉傑拍攝

他也強調,強行將蛇從環境中移除,除了衝擊生態與食物鏈,人類生活環境也會受影響。蛇在食物鏈中扮演重要的掠食者以及被捕食的角色,牠們以老鼠、青蛙為食,猛禽則將蛇視為食物來源,一旦蛇消失了,不僅猛禽無法填飽肚子,鼠患問題也會增加。

林務局2018年發行的防蛇手冊《如何與蛇和平相處-16個你不可不知的蛇知識》中就曾提到,以一隻長1公尺的眼鏡蛇為例,每年最多可消滅52隻中小型鼠類,能有效控制野鼠族群與鼠疫。

游崇瑋提醒,「人類居住的地方並沒有被巨大玻璃罩壟罩,生物本來就會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來來去去。」民眾若不希望住家附近有蛇出沒,只要減少周邊雜物堆積,避免老鼠、蟑螂繁殖,就能有效降低蛇類前往覓食或躲藏的機會。

保育與開發陷衝突...水棲蛇面臨生存挑戰

顯然人類與蛇的生活互相牽絆,遺憾的是蛇類原生棲地已明顯受到人為活動影響,游崇瑋也特別點出水棲蛇類的生存困境。他表示,不同於一般蛇類會在野外大範圍移動,水棲蛇選定居住地後通常只在周邊活動,因此附近一旦有農人在水田噴灑農藥,水棲蛇便容易被毒死。

即便是有機農法也藏有風險,游崇瑋分享,許多農民會使用苦茶籽榨油後製成的苦茶粕來防治福壽螺,但這種天然農藥會破壞水生動物的黏膜構造,同樣會導致水棲蛇死亡。今年農業部公告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的赤腹游蛇,就是農業、開發案與生態保育衝突的受害者之一。

赤腹游蛇是常見於池塘、水田等淡水濕地的水棲蛇,而桃園龍潭是牠們僅存的棲地之一,隨著桃園龍潭科學園區三期擴建案進行,當地多處埤塘因土地徵收而消失,導致族群數量已經相當稀少的赤腹游蛇,面臨更大的生存危機,目前當地居民已自發性成立赤腹游蛇保育巡守隊,執行保育工作。

赤腹游蛇等水棲蛇類的生存近年受到開發、農業發展影響。 圖/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徐偉傑拍攝
赤腹游蛇等水棲蛇類的生存近年受到開發、農業發展影響。 圖/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徐偉傑拍攝

山區路殺問題嚴重 瀕臨絕種金絲蛇數量驟減

除了工業開發、農業發展,路殺與氣候變遷也是一大問題。游崇瑋以同樣被列為瀕臨絕種野生動物的金絲蛇為例,過去20年他經常前往北橫公路觀察蛇,只要天氣不錯,約有7成機會可以親眼見到珍稀的金絲蛇,但近10年明顯感受到數量雪崩式下跌,「從我覺得不算很少的狀態,忽然變成一整年沒有幾筆紀錄。」

他推測,除了極端氣候改變棲地外,北橫公路遊客多、車流量大,路殺可能是造成族群銳減的原因之一,尤其每年7、8月水蜜桃季,大批民眾駕車行經北橫公路前往拉拉山,此時正值金絲蛇生殖期間,慘遭路殺的高機率是懷孕母蛇或新生幼蛇。

林保署曾在2022年針對金絲蛇保育狀況進行調查,並於去年發布《「金絲蛇保育研究計畫」期末報告書》,調查結果發現,路殺是金絲蛇繁殖的重大威脅,研究團隊亦建議參考國外做法,進行季節性交通管制或減速措施。

近年山區遊客增加,路殺問題威脅金絲蛇生存。 圖/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徐偉傑拍攝
近年山區遊客增加,路殺問題威脅金絲蛇生存。 圖/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徐偉傑拍攝

扭轉對蛇的恐懼、學習尊重自然 從生態教育做起

無論是何種原因導致人蛇衝突、族群減少,游崇瑋認為,根本原因還是人類對蛇的懼怕,而從教育做起才是解決之道,「當缺乏正確知識,又長期被灌輸恐怖形象,即使從來沒有看過蛇,最後也會變得害怕。但我的小孩剛出生的時候,我拿蛇給他們看,他們都很高興,還想要抓來玩。」

他直言,從《聖經》到《哈利波特》都將蛇塑造成邪惡、反派的形象,人們的恐懼是後天習得的,實際上很少有人一出生就怕蛇,如果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態教育,就能減少害怕,學習尊重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甚至將這份關心投入未來的工作中,共同維護生態環境。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想買二手衣?清潔有撇步 避免這些病菌找上門

想買二手衣?清潔有撇步 避免這些病菌找上門

加州火車電動化大成功!環保又快速 乘客暴增54%

加州火車電動化大成功!環保又快速 乘客暴增54%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台灣原生魚類家族再添一員!時隔12年揭開「青蜂枝牙鰕虎」面紗

富士山遊客太多!山梨縣擬增無軌電車接駁 減碳、紓解人潮

富士山遊客太多!山梨縣擬增無軌電車接駁 減碳、紓解人潮

最新文章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毛茸茸療癒師上線!治療犬、心輔犬為何有助提升身心健康?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山林共管仰賴原住民傳統智慧 實際參與卻淪紙上談兵?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碳匯大門開 台灣林業發展卻陷砍樹迷思、產業人才斷鏈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種樹簡單管樹難!綠色碳匯熱潮下 台灣的森林經營管理做好了嗎?

街頭隱形高溫難民...無家者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度過一天?

街頭隱形高溫難民...無家者如何在極端高溫下度過一天?

萬華老屋電器老化、電費暴增...弱勢家庭在高溫牢籠度過夏天

萬華老屋電器老化、電費暴增...弱勢家庭在高溫牢籠度過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