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無法發現問題 下一代要有觀察力

學思達亞洲年會教育願景座談,日前邀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右)、誠致教育基金董事長方新舟等人對談。圖/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提供
學思達亞洲年會教育願景座談,日前邀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右)、誠致教育基金董事長方新舟等人對談。圖/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提供
體面工作和經濟成長

【選文說明】

未來20年,有47%的工作會消失,可怕的不是工作消失,而是會出現何種前所未見的工作呢?下一代將面對充滿問號的世界,他們需要面對世界、適應全新環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這些文章可以讓讀者理解,此時此刻,創新為何重要。


全球人工智慧(AI)發展正夯,面對AI新趨勢,台灣如何做教育準備?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去年底席學思達亞洲年會時說,應付人工智慧要有技術、學術、藝術三要素,才能唯一、獨一;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則說,人工智慧無法發現問題,應培養下一代觀察力。

第二屆學思達亞洲年會教育願景座談,邀請教育部政務次長蔡清華、嚴長壽、葉丙成、誠致教育基金董事長方新舟等人進行對談。

嚴長壽:用唯一、獨一來取代「齊一」

主持人,也是學思達創辦人的張輝誠提問,因應人工智慧,應培養孩子什麼樣的能力?嚴長壽說,應付人工智慧,要用唯一、獨一來取代「齊一」。未來技術和學術領域的界線,會愈來愈模糊,「技術、學術加上藝術」三項缺一不可,而人要成為「獨一」,就要有美學能力。

嚴長壽還說,「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要擁有不被駕馭、思辨能力;學習文化、文明,才不會被機器取代。

葉丙成:教孩子應變 才能適應變化

葉丙成說,未來20年世界的產業變化會非常大,過去的老師只追求「穩定」,鼓勵孩子找鐵飯碗,這種思維必須丟開,教孩子「應變之道」,才能適應變化,且面對新事物,要能很快學會並掌握。

第二屆學思達亞洲年會教育願景座談,激起許多精彩火花。 記者馮靖惠/攝影
第二屆學思達亞洲年會教育願景座談,激起許多精彩火花。 記者馮靖惠/攝影

但人工智慧沒辦法「發現問題」,葉丙成說,現在年輕人的觀察能力差,要培養下一代觀察力,發現他人的問題。

「人工智慧需要大量數據,但台灣的法規制度須改變。」葉丙成舉例,教育部校園雲端Open ID最近才要上路,後來他知道,因為教育部請各縣市提供學生資料時,縣市政府承辦人都說不能給學生的身分證字號,因為涉及個資法。他說,台灣對於數據使用的心態要更開放,不能怕東怕西,這樣在人工智慧和教育領域上,才可能進步。

嚴長壽也說,改變台灣教育是艱鉅工程,如果體制內老師和家長的觀念不改變,政府、民意代表還停滯在討好選民,台灣教育就不可能改變。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藻出新路!中山大學首創混合畜牧廢水養「紅翎藻」 除污還固碳

藻出新路!中山大學首創混合畜牧廢水養「紅翎藻」 除污還固碳

季節限定! 黑冠麻鷺再來築巢 山上水道博物館保育有成

季節限定! 黑冠麻鷺再來築巢 山上水道博物館保育有成

熱爆了!熱傷害「來勢洶洶」5月就診人數已破270人 增加超過1倍

熱爆了!熱傷害「來勢洶洶」5月就診人數已破270人 增加超過1倍

賴政府週年能源體檢—綠色和平:減碳未達標、理想大於實踐

賴政府週年能源體檢—綠色和平:減碳未達標、理想大於實踐

最新文章

環境承載拉警報!開放山林掀商業登山熱潮 「地下經濟」卻無人把關

環境承載拉警報!開放山林掀商業登山熱潮 「地下經濟」卻無人把關

在綠能登島之前...蘭嶼數十年的反核廢啟示:那些比乾淨能源更重要的事

在綠能登島之前...蘭嶼數十年的反核廢啟示:那些比乾淨能源更重要的事

澎湖綠能「開高走低」?低碳計畫與在地生活斷鏈 居民為何對綠電無支持動機?

澎湖綠能「開高走低」?低碳計畫與在地生活斷鏈 居民為何對綠電無支持動機?

「低碳示範島」上路15年...離島綠能實驗 能成為台灣能源轉型解方?

「低碳示範島」上路15年...離島綠能實驗 能成為台灣能源轉型解方?

印花樂的「陪跑」哲學:用設計串聯環境、 紡織與社區媽媽的巧手

印花樂的「陪跑」哲學:用設計串聯環境、 紡織與社區媽媽的巧手

循環不跟風!「織本主義」堅持100%純棉 掀新時代綠色紡織革命

循環不跟風!「織本主義」堅持100%純棉 掀新時代綠色紡織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