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學 挽救菜英文還是動搖國本?

台北、台南市去年9月起共選定10所國小推動雙語教學或轉型雙語實驗學校,甚至引進外師,帶領小朋友在情境教室全英語教學。圖/北市教育局提供
台北、台南市去年9月起共選定10所國小推動雙語教學或轉型雙語實驗學校,甚至引進外師,帶領小朋友在情境教室全英語教學。圖/北市教育局提供
優質教育

【選文說明】

英語力是台灣年輕人走出去、面對國際競爭的重要工具,過去幾十年政府在國民的英語教育上,從小學到大學,投入不少心力,學習英文成為全民運動。

然而,台灣近幾年來的英語能力表現,卻不如預期,很多人學了10年英文,卻無法進行國際溝通,此外,學校教育也出了嚴重問題,英語的雙峰現象,暴露出嚴重的城鄉差距以及社經地位的落差。台灣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國小、國中階段就放棄了英語,而這些學生大多是在偏鄉或是來自經濟弱勢家庭。

年輕學子英語力無法面對國際競爭,到底是我們學校英語教育出了問題?還是年輕人缺乏學習動機?對孩童英語能力的焦慮以及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反應在7成的家長把小孩送英語補習班或雙語安親班。每年國中會考、大學學測或是英語能力國際排行榜一公布,我們就不斷地檢討,也不斷提出解決方案。不管是雙語學校、閱讀教學或是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的政策,如何打造台灣未來年輕人的英語力,邀請您來一起關心、一起討論如何強化我們的英語教育。

我們在此拋出一些思考點,透過報導及專家的見解,希望讀者跟我們一起來啟動台灣的英語教育革命!


國內英語教學考試導向,許多學生從小放棄英語,國中會考年年有三分之一考生拿不及格的C,甚至連26個英語字母都背不全,更別說用英語和人溝通了。

為讓學生更沉浸在英語環境,有更多時間練習聽、說英語的機會,去年9月起,台北兩所國小轉型雙語教學實驗學校;台南市更一口氣選定8所國小試辦雙語教學或雙語學校,體育、電腦、藝術等部分課程也用英語教,教育部今年擬補助小規模試辦雙語教學,初期只限藝能科也用全英語教學。

不過,有學者憂心,若一窩蜂推雙語教學,恐造就一批中、英文都不好、甚至連其他學科也受影響的「雙語庸才」;但有學者反駁,歐亞非等很多國家早就採雙語或三語教學,也不見母語被犧牲,但至少用英語溝通無礙。

英語當第二官方語 就能挽救菜英文?

去年曾有立委要求行政院研議將英語列為第二官方語,屆時所有官方公文書都要中英文並列,不但工程浩大、耗費資源,學界一般認為,以台灣目前中小英語能力差異懸殊的雙峰現象,普遍來推也不切實際。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認為,不如在公立國中小試辦雙語教學或雙語學校,引進外師,除了英語課,體育、藝術、或使用較多英文符號的電腦課等,也用英語教學,一旦學生更習慣聽、說英語,用英語溝通討論,自然水到渠成,英語就有可能成為「第二語言」,大學想推全英語教學,讓本地生和外籍生一起上課,也較可行。

陳超明說,台灣英語教育失敗之處,在於把英語當考試科目,而非實際溝通的語言,至今仍有不少老師上英語課,著重教文法、背單字,拚命趕進度,不管學生聽得懂不懂、能否開口講英語。

「把學生教會,比教完還重要。」陳超明認為,英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力求生動活潑,可以結合演戲等活動,只有學生習慣用英語上課、討論,才能真的把英語學好。推動雙語教學,尤其在偏鄉小校推,可以讓從小沒補過美語班、父母英語也不好的孩子,有更多練習的機會,尤其若能引進合格外師,更可激發學生開口說英語的興趣。

不過,推雙語教學要有完整配套,除要引進合格外師,本地教職員也要有起碼英語溝通能力,包括學校網站、人事法規、教師日誌、校務會議等都要有英文版本,最好能和國外學校實地或視訊交流,營造更多不出國、但能用英語實際溝通的機會。

廖咸浩:哪有雙語族?只是幻想

「哪有雙語族?」台大外文系教授廖咸浩卻不這麼樂觀,他憂心,在母語發展不足,英語又非母語的狀況下,雙語教學最後可能只會製造出大量「雙語庸才!」但他的立論何在?

廖咸浩指出,英語在我們這個時代的確是很重要的外語,「英語力等於國力」的迷思,也彌漫各個角落。在這個迷思的基礎上,各種英語政策(如小一起教英語、雙語學校、全英語教學等)層出不窮,但他認為,雙語族是個幻想,雙語教學不可行,非但無法助長國力,反而可能動搖國本。

廖咸浩強調,他所謂的「雙語族」,指的並不是在一種自然的學習環境下(比如父母使用不同的語言)發展出雙語能力的人,而是其中一種語言是在非自然的狀況下(比如雙語學校的學生)經由學習而發展出雙語能力的人。

他強調,沒有精密的語言,就沒有細膩的思考與創新的動能,也就沒有國力的根本。但人只能以他最擅長的語言去思考,任何有雙語能力的人,最後還是要回歸一種語言為主要的思考語言,由此可知本國語的重要性。

雙語教學 反而動搖國本?

但廖咸浩說,如要把孩童的時間與精力大量撥予外語學習,則本國語的學習自然會減少,精密的機率也自然會降低。尤其如孩童在母語未穩定之前,就大量學外語,對母語學習影響尤鉅,甚至剝奪他們在成長過程學習德、群、體、美育的機會,對本土文化認同的影響也不宜低估。

「擁有雙語能力,並不等於雙語俱佳。」廖咸浩認為,少數語言天才除外,在母語發展不足,英語又非母語的狀況下,雙語教學最後極可能只會製造出大量「兩種語言都平平的庸才」;更糟的是製造出大量中英文都不佳的國民。

廖咸浩舉例,菲律賓經兩度殖民後,變成了一個不識本土並以英語為尚的國家,但國力如何?反觀日本的英語水平遠低於菲國,但並不妨礙其國力。他要問的是:一般人要學多少英語才夠?並非每個人都需要、都會用到那麼好的英語。國內英語教學的確需改善,應更活潑、不要嚇到學生、讓學生更有興趣,但若過度學習外語,影響到本國語及其他科目學習,就是捨本逐末、得不償失。

陳超明:歐洲早就雙語、三語教學 不見得母語被犧牲

不過,陳超明反駁,歐洲瑞士、荷蘭、北歐等很多國家早就採雙語或三語教學,有的除了母語、英語,還外加另一種少數語言,但也不見母語被犧牲,至少遇到外國人,大多能用英語溝通無礙;甚至連美國,近年來也有很多州也試辦雙語教學;其他像南非、肯亞,也同時學英語及母語,母語也沒因此消失。

陳超明說,台灣學生不只在課堂上使用中文,平時就處在充滿中文的環境,適度雙語教學,不致太過排擠中文學習,「並非每個人都需要中文系教授的中文程度。」

至於菲律賓國力弱,陳超明說,因素很多,包括國民專業能力不夠、國民性、及政府效能等,英語力只是提升國力的助力之一,不能當成評鑑國力的全部或單一指標。

陳超明指出,國民英語力不好的日本,近年跟不上國際化的腳步,產業也在衰退中,也更加重視英語,並非全然無感。


揮別大政府時代,迎接大社會到來,我們都是驅動台灣進步的力量,點下圖訂閱我們

• 我要投稿:http://bit.ly/2wyDWmk

作者文章

戰爭碳排量多可觀-俄烏戰爭讓1.75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氣

戰爭碳排量多可觀-俄烏戰爭讓1.75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至大氣

綠領人才-台培育45名森林療癒師 結合生態教育與心理健康

綠領人才-台培育45名森林療癒師 結合生態教育與心理健康

一起把永續融入生活!首屆《永續好日子》松菸登場 近萬民眾熱情響應、把握最後一天大獎帶回家

一起把永續融入生活!首屆《永續好日子》松菸登場 近萬民眾熱情響應、把握最後一天大獎帶回家

新北小學生助復育台灣瀕危淡水魚 腳踩泥巴整頓生態池

新北小學生助復育台灣瀕危淡水魚 腳踩泥巴整頓生態池

最新文章

為城市留下水與綠地 經典工程創辦人劉柏宏以自然為本打造城市韌性

為城市留下水與綠地 經典工程創辦人劉柏宏以自然為本打造城市韌性

不數人頭的地方發展學 小鎮智能靠區塊鍊把脈痛點

不數人頭的地方發展學 小鎮智能靠區塊鍊把脈痛點

躲不過都市熱島效應?台大教授石婉瑜:善用城市自然條件降溫

躲不過都市熱島效應?台大教授石婉瑜:善用城市自然條件降溫

為何築起高堤仍淹水?北大教授廖桂賢:城市韌性不是控制而是共存

為何築起高堤仍淹水?北大教授廖桂賢:城市韌性不是控制而是共存

台達、海科館建零碳「珊瑚諾亞方舟」 拼3年復育1萬株、培育耐熱品種

台達、海科館建零碳「珊瑚諾亞方舟」 拼3年復育1萬株、培育耐熱品種

為家鄉蓋一座珊瑚花園!澎湖種苗場場長柯志鴻如何串連觀光與海洋資源?

為家鄉蓋一座珊瑚花園!澎湖種苗場場長柯志鴻如何串連觀光與海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