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小心管理陷阱!大勢所趨的「永續長」引治理混亂?

2023/08/14 CSRone 陳建佑

近年來,全球出現越來越多淨零承諾和永續長職位,但管理角色的職掌、資源分配、績效衡量等還不夠清晰。全球500大組織永續長職位增加228%以上,但永續長的設置是否僅是象徵性職位,還需觀察。組織需要制定適當的永續轉型計畫,開拓商業機會,創造成功新契機。

 圖/Unsplash
圖/Unsplash

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愈發重視永續發展與目標,全球媒體報導與版面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組織高調宣示淨零承諾,並引動高階管理職缺的設置,包括:永續長(Chief Sustainability Officer, CSO)、永續發展總監、永續發展經理等。

毫無疑問地,這些管理角色的增設代表著組織問責制度的轉變。遺憾的是,雖然這樣的行動對組織內、外皆具有其象徵的意涵,但其工作職掌、資源分配、績效衡量、管理權責等皆處於定義模糊不清的狀態而言,此項組織治理上的改變卻也遭受不少批評與質疑:這些相對過去公司管理而言,較新的職缺角色有什麼樣的權責?實際上面創造了怎麼樣的積極改變?如何衡量新職位對組織的影響?

當一家組織發布永續報告或揭露相關訊息時,我會特別感興趣三個問題:

1.Who:由誰負責討論組織營運所造成的影響,且由誰帶領組織與利害關係人議合?

2.What:組織的政策、產品、服務、價值鏈等對社會和環境所產生的正負面影響包含哪些面向?

3.How:如何將永續相關指標與其工作績效評估結合並衡量?

對於一些組織來說,上述這些問題的答案已具有明確答案,但更多的恐怕是「正待規劃中」或「尚未釐清」。其中,「Who」的問題可根據國際人才招募顧問公司Weinreb Group發布的調查見到市場端倪。

該份報告指出,自 2011 年以來,全球500大組織永續長(CSO)職位增加228%以上。此跡象雖證明永續議題的治理層級與重要性相較過往皆急遽攀升,卻也促使另一個管理議題浮上檯面:永續長的設置是組織「跟風」之象徵性職位,用以滿足社會與利害關係人期待,亦或確實促進了組織更具有實質性意義的轉型與變革?

破碎化的定位:角色意義模糊,也拖慢了永續轉型的速度

隨著永續議題被更加廣泛地討論,永續長需要回應的利害關係人也更加多元。根據報告,2021當年度全球永續長的設置數量已超過了累計5年的總合。然而,在20年前較難以令人想像的永續長職位,在相較於其他 C-Level新穎的情境下,的確缺乏參考資訊或軌跡以進行定位,故也因此常見下述3項困境:

1.「守備範圍」重疊:

角色和權責(Role and Responsibility)不明確,交叉重複的職務與工作範疇較多;

2.「航向方針」模糊:

永續議題管理重要程度未定,以及策略方向與目標不明確;

3.「永續泛濫」疲乏:

諸多職位與工作內容中皆含有「永續」一詞,導致資源分散、受眾疲乏。

永續長的職能與定位模糊不清,雖然給予組織較大的彈性進行定義與描述,卻也容易促使組織加劇內部競爭、出現大量重複工作並降低轉型效率

另一方面,儘管永續長是現今討論度很高的職位,但僅有35%的永續長得以直接向執行長(Chief Executive Officer, CEO)進行彙報;或是針對特定議題與相對應的職務進行討論:觸及資本市場的議題與財務長(Chief Finance Officer, CFO)討論、與營運問題相關時則向營運長(Chief Operating Officer, COO)交流。其他常見的永續管理概況,亦有將環境(E)、社會(S)、治理(G)分散到2至3個部門執行,並成立永續委員會(committee)的方式進行管理。

各個組織因應永續發展的階段不同,其對於永續議題的管理與重視程度,以及其工作內容更是天差地遠。因此,從初期永續管理主責人員的模糊定位、中期內部溝通與整合限制,直至後期成果績效評估困難,都將導致組織發展加速與轉型的難度提高。

檢視組織適切性:撇開市場雜音,設置永續長不一定適合你!

組織新設置一個職位,需要考慮的面向相當多,包含部門人力的配置、目的與功能、評核與敘薪標準等。因此,建議組織需先行評估目前自身在永續發展與轉型的狀態(起步或建構中),同步思考組織規模的大小、未來市場發展方向作為初步檢閱的藍本。若經評估後,仍需設立一個永續長職位以推展公司永續進程,則提供以下三點建議參考:

建議一:跳脫ESG框架規劃組織永續藍圖 (Think beyond ESG)

規劃永續藍圖或行動專案時,首先須避免只針對特定環境、社會或是公司治理進行設計,以防一開始就畫地自限,低估了自身專案影響力規模與範疇。

舉例而言,我們在提供減碳專案之專業顧問建議時,除了說明開發新技術與減碳作為所帶來的影響,亦會提醒此項專案與在地社區居民議合的重要性,以提升同仁參與度和社區包容性。當專案設計的思維與視野提高,將可更全面的盤點所需資源、溝通對象與影響力評估。

建議二:定義組織成長的階段 (Define the phases of growth)

規劃短、中、長期目標是組織成長關鍵的第一步,但若將所有需要優化的項目同步推動,在執行上似乎也難以符合組織實際運作。因此,我們需要先將優化項目進行「分級定義」:

Level 1可快速解決(Quick Fix):可以立即直接解決與優化的項目

Level 2緊急但需短期溝通(Urgent in short-term and keep following long-term):雖緊急且於短期內經溝通後處理的項目,同時也需要長期不斷跟進的項目

Level 3長期監測之永續發展專案組合(Monitoring and sustainability projects):因應市場與組織發展方向改變,依據中、長期時間維度動態調整的永續策略

建議三:建立組織能力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永續包含的議題範圍廣泛,除同仁自身專業技能之外,組織當責與開放包容的文化的建立固然具有同等重要性。在跨部門合作已成為常態的推展模式中,建議組織積極創造多元開放與包容的環境,促使更具有創意性的解決方案誕生。同時,培養同仁找出問題關鍵要點與執行落差的能力,並透過採取適當的舉措定義問題,方能有效定錨以推動組織轉型。

永續最終會如同DNA般融入組織的特色,並結合於各個部門範疇中,而「當永續發展成為每個人的日常,那麼它就不隸屬單一人員的工作了。」為此,組織仍需要一位永續發展掌舵者,讓這些議題在整體業務中得以被妥善分配與管理。

無論最終組織任命何者來掌舵,最重要且終極的目標依舊得為組織量身打造一套適切的永續轉型計畫,透過該套機制在未來新市場中打造組織的商業機會,並開拓成功新契機。


本文授權轉載自《CSRone》(原文標題:永續顧問洞悉:小心管理陷阱!大勢所趨的「永續長」卻恐引治理混亂?

延伸閱讀

>>想像30年後的生活!臺灣的淨零轉型之路怎麼走?

>>永續顧問洞悉:最快2024啟用!一文搞懂歐盟CSRD, ESRS 和CS3D

>>碳權交易所揭牌/何謂碳權?誰需透過碳交所買賣?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CSRone

2007年頤德國際集團率先成立CSR部門提供顧問服務,並於2013年啟動台灣第一家CSRone永續報告平台。
CSRone團隊每年定期發布台灣CSR發展現況分析報告,期許與台灣企業攜手接軌國際CSR前沿議題與趨勢,共創永續美好未來。

作者文章

永續顧問洞悉:破解永續悖論!3大祕法跳脫組織轉型的「囚徒困境」

2023/11/22
過去淨零的焦點多在減碳技術,但「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近期成為了重要的淨零策略之...

包山包海─宋欣真老師分享「自然解方在淨零的角色」

2023/08/24
圖/Unsplash

小心管理陷阱!大勢所趨的「永續長」引治理混亂?

2023/08/14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歐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頒布了一系列永續揭露規範,其規劃與施...

永續顧問洞悉:最快2024啟用!一文搞懂歐盟CSRD, ESRS 和CS3D

2023/08/03
圖/Unsplash

影響力投資與DEI – 以星兒(自閉症患者)就業為例

2023/07/14
美國拜登總統自2021年1月上任後,一改川普前總統「氣候變遷是假議題」的態度,重...

美國眾志一心,打造全國「氣候韌性勞動力」

2023/07/06

最新文章

人稱「少年阿公」的方子維與孩童一起於音樂米收穫祭割稻。 圖/音樂米企業社臉書提供

從1912年到今天!少年阿公帶外國遊客愛上宜蘭百年市場

2023/12/09
圖說/永齡基金會-永齡女力計畫攜手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新創團...

「永齡女力計畫-打造台灣職家女性生態圈 go action平台」正式上線!串連各界資源共創「台灣女力圖鑑」

2023/12/08
綠領職缺並非理工限定且前景看好,成為轉職的熱門行業。 圖/freepik

文科轉職起薪高5千 專家:綠領人才很缺 非理工生限定

2023/12/08
若無特別設定,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還是Google的同名AI,他們...

《智慧妻子》:Siri和AI家電也需要女性主義嗎?

2023/12/08
立法院今日排審「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多個婦女性別團體發表聲明,有支持有反對。示...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救少子化靠人工生殖法修法惹議

2023/12/07
早期屏東社頂部落進行第一批的夜間觀察導覽。 圖/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中心提供

花20年投身《里山根經濟》 陳美惠︰社區生態旅遊現在正是時機

2023/12/0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