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體驗竹構美學/搭乘百年林鐵,看見阿里山7件竹構建築新地景

2022/11/17 洪郁真

除了竹籃、竹圍籬、竹筏,竹子也能蓋出各式各樣的建築?2022構築林鐵新銳展邀大眾到嘉義搭乘小火車,於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車站欣賞竹構作品,透過五感體驗竹構美學,開啟竹建築的全新想像!

作品逐雲由王識源、盛郁庭、盧彥臣打造。為一座複雜曲率的薄殼構造物。探討將竹片加入...
作品逐雲由王識源、盛郁庭、盧彥臣打造。為一座複雜曲率的薄殼構造物。探討將竹片加入玻璃纖維材料進行膠合成為竹複合材,打破以往竹構造多以桿狀材料為構築元素的結構印象,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曾幾何時,竹子製品幾乎從現代生活中消失,只剩滿山遍野荒廢的竹林,傳統竹工藝產業也逐漸凋零。其實,竹子因生長速度快、固碳效率佳,是全球永續趨勢下的新興綠色資材,從精巧舒適的涼亭,到上百人使用的集會堂,竹建築的可能性正待大眾發掘與認識。

搭乘百年林鐵,看見竹構X地景美學

林務局與臺灣竹會攜手辦理的2022年第二屆構築林鐵新銳展,今年邀請結構技師陳冠帆擔任策展人,攜手7組建築團隊於林鐵沿線設置7座竹構建築,除了探索竹子新結構手法,重新看待竹構中的「接頭」,更配合林鐵場域的特性,營造全新的空間體驗。

作品林-鐵-編界由黃卓仁和黃介二打造。鐵路劃過山林,彷若一道人與自然的共存邊界,...
作品林-鐵-編界由黃卓仁和黃介二打造。鐵路劃過山林,彷若一道人與自然的共存邊界,基地位於水社寮車站,藉由構造物的引導,讓人重新觀察並親近山坡的竹林風景。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這次設計的場域拉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車站,平日這些車站一天僅行駛一班次,錯過班次想要再上山就得自行開車繞遠路;此外,建築設計者與竹工藝職人施作時也常遇到早上大晴天、下午卻起霧,到了四點就得趁天色還未暗時收工下山回家,以及山區臨時下雨等挑戰。

作品北門翼由陳建同打造,北門驛最早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車站,取其同音字”翼”帶...
作品北門翼由陳建同打造,北門驛最早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車站,取其同音字”翼”帶有輕巧的鳥類意象,形塑出一個年輕有力量的雕塑感構造物,進而與現有車箱展示相結合。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林務局林華慶局長表示,在臺灣竹產業力圖創新再出發的時期,透過教育傳承,可使新一代建築、設計從業者認識竹材料及當代技術,進而打造專屬於臺灣的竹構設施與建築,並透過竹構引領民眾,打破竹材傳統應用框架,重新認識竹材韌性與多元利用可行性。

作品竹。之境由張家維打造,竹崎曾於此地出現過四代的鐵道橋,本案試圖在竹崎車站,重...
作品竹。之境由張家維打造,竹崎曾於此地出現過四代的鐵道橋,本案試圖在竹崎車站,重構空間的摺痕,並以此為徑接續斷裂的歷史路徑。闡述了阿里山林鐵極具特色的之字形鐵路與折返式車站路徑。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作品的展覽場地從嘉義製材所與北門車站,一路拓展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的車站。從北門車站到海拔127公尺的竹崎車站,途經梨園寮、水社寮車站,一路爬升至海拔1534公尺的十字路車站。各具特色的地景構造物,搭配著海拔與地景變化,呼應車站其中的文化意涵和紋理。

作品CROSS X 由洪和培、謝欣曄、蔡易庭打造。十字路車站是人們往來的交會點,...
作品CROSS X 由洪和培、謝欣曄、蔡易庭打造。十字路車站是人們往來的交會點,目前更是阿里山林業鐵路實質上的終點站和往阿里山的轉乘點。希望在這個遊客與居民聚集的十字路口,創造一個遊客可以小憩,居民們閒暇時可小聚的亭子。 圖/本事空間製作所

如作品「螢河月台」,便是設立在海拔 904 公尺、以螢火蟲聞名的梨園寮車站,其利用連續起伏的拱構築出高低起伏的型態,讓停留的人如同等待螢火蟲出沒時,

作品螢河月台由陳華志+陳昀靖打造。在以螢火蟲聞名的梨園寮車站,利用竹構搭建一停留...
作品螢河月台由陳華志+陳昀靖打造。在以螢火蟲聞名的梨園寮車站,利用竹構搭建一停留場所、做為等候夜晚來臨的「月之台」。如同動畫《となりのトトロ》下雨場景中,龍貓頭上的蜂斗菜葉(フキ)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除了現行林鐵班次,未來林務局將規劃郵輪式列車班次與新主題式車廂,讓旅客可在部分車站下車,近距離欣賞作品,品味百年林鐵與竹構建築擦出的美學火花,看見強韌而柔軟的竹子動人的力量。嘉義製材所也同步舉行微型建築模型展,讓民眾一次理解7組作品的設計理念。

2022年構築林鐵新銳展於嘉義製材所舉行微型建築模型展,讓民眾理解作品的設計理念...
2022年構築林鐵新銳展於嘉義製材所舉行微型建築模型展,讓民眾理解作品的設計理念與竹構工藝。 臺灣竹會提供

延伸閱讀

創森也創生/「森林療癒」和登山健行大不同!五感體驗全然放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環保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未來「廢清法」將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

將廢棄物視為資源!環保署將「廢清法」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法」

2023/05/31
根據世界城市文化論壇(World Cities Culture Forum)的數...

巴黎夏天「熱死人」 面對極端高溫花都如何調適?

2023/05/31
義大利藍色經濟持續增長,2021年產值已達1427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6936億...

重視海洋經濟!義大利藍色經濟產值達1427億歐元

2023/05/30
由蕈菇製成的骨灰罈,可在自然環境中分解。 圖/美聯社

綠色葬禮新趨勢!荷蘭打造「蕈菇棺材」一個半月內自然分解

2023/05/29
環保署今年初公布老舊車輛汰舊換新減量效益補助及媒合作業辦法,補助汰換車齡10年以...

汰換老車!加碼減碳空汙獎勵 最高可領1.9萬

2023/05/27
為防止企業「漂綠」,環保署採行2措施防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氣候變遷法上路!環保署提出2措施把關「漂綠」疑慮

2023/05/26

最新文章

Seaweed Generation機器人AlgaRay的示意圖(黃色魟魚外型)...

大西洋馬尾藻失控成災 新創公司擬用機器人將海藻沉入海底固碳

2023/05/31
環保署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廢棄物清理法」修正,未來「廢清法」將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

將廢棄物視為資源!環保署將「廢清法」更名為「資源循環促進法」

2023/05/31
巡護隊在海上巡航賞鯨時,若發現有異常情況會立即協助通報及蒐證。 圖片來源:海保署...

「友善賞鯨2.0」開跑 今年增標章考核、加大解說品質和海上巡護力道

2023/05/30
義大利藍色經濟持續增長,2021年產值已達1427億歐元(約新台幣4兆6936億...

重視海洋經濟!義大利藍色經濟產值達1427億歐元

2023/05/30
圖/freepik

GreenBiz 報告:2023全球綠色發展10大趨勢出爐!

2023/05/29
電器產品維修不易而且價格高,讓許多消費者轉而購買較廉價的新品。 圖片來源:Max...

奧地利鼓勵物品「能修就修」 一年發出56萬張維修券反應熱烈

2023/05/2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