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竹構美學/搭乘百年林鐵,看見阿里山7件竹構建築新地景

作品螢河月台由陳華志+陳昀靖打造。在以螢火蟲聞名的梨園寮車站,利用竹構搭建一停留場所、做為等候夜晚來臨的「月之台」。如同動畫《となりのトトロ》下雨場景中,龍貓頭上的蜂斗菜葉(フキ)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作品螢河月台由陳華志+陳昀靖打造。在以螢火蟲聞名的梨園寮車站,利用竹構搭建一停留場所、做為等候夜晚來臨的「月之台」。如同動畫《となりのトトロ》下雨場景中,龍貓頭上的蜂斗菜葉(フキ)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除了竹籃、竹圍籬、竹筏,竹子也能蓋出各式各樣的建築?2022構築林鐵新銳展邀大眾到嘉義搭乘小火車,於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車站欣賞竹構作品,透過五感體驗竹構美學,開啟竹建築的全新想像!

作品逐雲由王識源、盛郁庭、盧彥臣打造。為一座複雜曲率的薄殼構造物。探討將竹片加入玻璃纖維材料進行膠合成為竹複合材,打破以往竹構造多以桿狀材料為構築元素的結構印象,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作品逐雲由王識源、盛郁庭、盧彥臣打造。為一座複雜曲率的薄殼構造物。探討將竹片加入玻璃纖維材料進行膠合成為竹複合材,打破以往竹構造多以桿狀材料為構築元素的結構印象,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曾幾何時,竹子製品幾乎從現代生活中消失,只剩滿山遍野荒廢的竹林,傳統竹工藝產業也逐漸凋零。其實,竹子因生長速度快、固碳效率佳,是全球永續趨勢下的新興綠色資材,從精巧舒適的涼亭,到上百人使用的集會堂,竹建築的可能性正待大眾發掘與認識。

搭乘百年林鐵,看見竹構X地景美學

林務局與臺灣竹會攜手辦理的2022年第二屆構築林鐵新銳展,今年邀請結構技師陳冠帆擔任策展人,攜手7組建築團隊於林鐵沿線設置7座竹構建築,除了探索竹子新結構手法,重新看待竹構中的「接頭」,更配合林鐵場域的特性,營造全新的空間體驗。

作品林-鐵-編界由黃卓仁和黃介二打造。鐵路劃過山林,彷若一道人與自然的共存邊界,基地位於水社寮車站,藉由構造物的引導,讓人重新觀察並親近山坡的竹林風景。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作品林-鐵-編界由黃卓仁和黃介二打造。鐵路劃過山林,彷若一道人與自然的共存邊界,基地位於水社寮車站,藉由構造物的引導,讓人重新觀察並親近山坡的竹林風景。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這次設計的場域拉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車站,平日這些車站一天僅行駛一班次,錯過班次想要再上山就得自行開車繞遠路;此外,建築設計者與竹工藝職人施作時也常遇到早上大晴天、下午卻起霧,到了四點就得趁天色還未暗時收工下山回家,以及山區臨時下雨等挑戰。

作品北門翼由陳建同打造,北門驛最早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車站,取其同音字”翼”帶有輕巧的鳥類意象,形塑出一個年輕有力量的雕塑感構造物,進而與現有車箱展示相結合。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作品北門翼由陳建同打造,北門驛最早是阿里山森林鐵路的起點車站,取其同音字”翼”帶有輕巧的鳥類意象,形塑出一個年輕有力量的雕塑感構造物,進而與現有車箱展示相結合。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林務局林華慶局長表示,在臺灣竹產業力圖創新再出發的時期,透過教育傳承,可使新一代建築、設計從業者認識竹材料及當代技術,進而打造專屬於臺灣的竹構設施與建築,並透過竹構引領民眾,打破竹材傳統應用框架,重新認識竹材韌性與多元利用可行性。

作品竹。之境由張家維打造,竹崎曾於此地出現過四代的鐵道橋,本案試圖在竹崎車站,重構空間的摺痕,並以此為徑接續斷裂的歷史路徑。闡述了阿里山林鐵極具特色的之字形鐵路與折返式車站路徑。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作品竹。之境由張家維打造,竹崎曾於此地出現過四代的鐵道橋,本案試圖在竹崎車站,重構空間的摺痕,並以此為徑接續斷裂的歷史路徑。闡述了阿里山林鐵極具特色的之字形鐵路與折返式車站路徑。 圖/原間影像工作室

作品的展覽場地從嘉義製材所與北門車站,一路拓展到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的車站。從北門車站到海拔127公尺的竹崎車站,途經梨園寮、水社寮車站,一路爬升至海拔1534公尺的十字路車站。各具特色的地景構造物,搭配著海拔與地景變化,呼應車站其中的文化意涵和紋理。

作品CROSS X 由洪和培、謝欣曄、蔡易庭打造。十字路車站是人們往來的交會點,目前更是阿里山林業鐵路實質上的終點站和往阿里山的轉乘點。希望在這個遊客與居民聚集的十字路口,創造一個遊客可以小憩,居民們閒暇時可小聚的亭子。 圖/本事空間製作所
作品CROSS X 由洪和培、謝欣曄、蔡易庭打造。十字路車站是人們往來的交會點,目前更是阿里山林業鐵路實質上的終點站和往阿里山的轉乘點。希望在這個遊客與居民聚集的十字路口,創造一個遊客可以小憩,居民們閒暇時可小聚的亭子。 圖/本事空間製作所

如作品「螢河月台」,便是設立在海拔 904 公尺、以螢火蟲聞名的梨園寮車站,其利用連續起伏的拱構築出高低起伏的型態,讓停留的人如同等待螢火蟲出沒時,

除了現行林鐵班次,未來林務局將規劃郵輪式列車班次與新主題式車廂,讓旅客可在部分車站下車,近距離欣賞作品,品味百年林鐵與竹構建築擦出的美學火花,看見強韌而柔軟的竹子動人的力量。嘉義製材所也同步舉行微型建築模型展,讓民眾一次理解7組作品的設計理念。

2022年構築林鐵新銳展於嘉義製材所舉行微型建築模型展,讓民眾理解作品的設計理念與竹構工藝。 臺灣竹會提供
2022年構築林鐵新銳展於嘉義製材所舉行微型建築模型展,讓民眾理解作品的設計理念與竹構工藝。 臺灣竹會提供

延伸閱讀

創森也創生/「森林療癒」和登山健行大不同!五感體驗全然放鬆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AI熱潮的代價:資料中心耗電、耗水 加劇十幾國斷水斷電危機

AI熱潮的代價:資料中心耗電、耗水 加劇十幾國斷水斷電危機

氣候打亂草莓產季...苗栗大湖草莓季延至12月中、豐香品種也成絕響

氣候打亂草莓產季...苗栗大湖草莓季延至12月中、豐香品種也成絕響

台灣「高溫假」怎麼訂?交通部:不會放整天 擬採時段休息、給予津貼

台灣「高溫假」怎麼訂?交通部:不會放整天 擬採時段休息、給予津貼

熊出沒激增!日本秋田「Kumadas」地圖系統爆紅 單月新增5000人註冊

熊出沒激增!日本秋田「Kumadas」地圖系統爆紅 單月新增5000人註冊

最新文章

【專欄投稿】農業M型化...大農靠資本、小農靠家庭 誰來解救卡在中間的「中農」?

【專欄投稿】農業M型化...大農靠資本、小農靠家庭 誰來解救卡在中間的「中農」?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獵奇或反思?以悲劇為核心 「黑暗旅遊」版圖逐漸擴大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

亞太黑暗旅遊崛起!從戰爭到天災 創傷歷史下的「記憶空間」皆成熱門景點

【從承諾到共好】每個人都是局內人 富邦人壽深耕保險教育實踐普惠金融

【從承諾到共好】每個人都是局內人 富邦人壽深耕保險教育實踐普惠金融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墾丁想變「台灣奈良」?梅花鹿生態旅遊 有可能成為觀光逆轉的關鍵嗎?

從舌尖到衣角品味美好 優織隆攜手成真咖啡啜飲循環新日常

從舌尖到衣角品味美好 優織隆攜手成真咖啡啜飲循環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