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森也創生/「森林療癒」和登山健行大不同!五感體驗全然放鬆
打造「石壁竹創森園區」,將自然竹構築提升至心靈層次
承接石壁竹創生計畫的設計建築師甘銘源、李綠枝表示,除串連既有步道、新設步道及林道形成環路,設計過程皆在思考如何將在地素材創造自然環境美學,翻轉荒蕪的竹林成為療癒休憩基地。此外,分區劃設為大眾體驗區、寂靜區及竹林生活教室。大眾區對象為一般遊客、旅行社旅遊團,步道規劃遊程介於2~3小時之間;設計上考量大量的遊客數,故步道寬度設計可雙向行走,休憩景點設置多處可同時容納至少50人以上之設施。療癒寂靜區則針對深度體驗竹林之客群所設計,與大眾區間隔一段距離,屏蔽吵雜及喧囂;區內另有靜心、療癒課程相關竹設施。而這樣的設計手法為閒置遊憩用地置入生命力,並透過合理的動線規劃、適當的設施挹注及優質的景觀設計,希望將原有擁擠、打卡式的遊憩點提升為更貼近自然的亮點竹林旅遊帶。
竹構景觀再造,為永續生態旅遊建新章
甘銘源建築師表示,「寂靜區因為較難抵達,未來會與社區結合來營運。當地本來就有接駁業者帶客人到道路狹窄的石壁旅遊,希望將來有機會改為電動車接駁、並設立小型補給據點,以提供地方新的觀光模式。」李綠枝建築師強調,過去草嶺、石壁的旅遊多半是到商圈吃喝走逛,木馬古道也只有1~2小時行程。此類打卡式旅遊無法聚集人潮。未來若能有森林療癒的深度旅行方式,相信能為石壁注入新的產業能量。
「竹林療癒和登山健行感受截然不同。進行竹林療癒時必須靜語,讓身心安靜下來,以五感感受竹林的純粹。又因為身在竹林中,可以體驗被包覆的安全感,或坐、或臥、或躺,身心能全然放鬆內觀自省。」對李綠枝來說,竹林更有別於森林,特別有種東方禪意。他們也將這樣的感受深刻注入在「石壁竹創森計畫」設計之中,希望發展出連結地域風貌脈絡、具有文化底蘊的竹構景觀再造,為永續生態旅遊跨出一大步。
以科學背書,森林療癒不只是一種感覺
而除了建築規劃,這次舉辦「2022草嶺石壁森林療癒祭」的森林邦團隊則負責軟體建置,用五感體驗來設計森林療癒祭的活動,包括頌缽、瑜伽、茶席、芳療與竹餐盒體驗等。團隊成員森林療癒師林家民表示,客觀條件上來說,竹林有吸附灰塵、降噪的能力,同時竹子的含水率高,可以吸熱降溫,而竹地下莖推疊起來的地面有蓬鬆感,這些都能帶給人減壓的效果。921大地震之後,石壁封存了20年,他認為森林療癒正是以最尊重且不打擾的方式,回到森林的一個方法。
林家民指出「森林療癒」得以蓬勃發展,起因於2010年開始的醫療進步,讓他們可以把醫療儀器帶到森林裡面去做檢測,證實了森林療癒的效果。
竹創森也創生,帶動地方人才投入經營
除原始森林地貌完整,草嶺石壁地區海拔1400~1600公尺的高度也造就了良好的茶葉品質,林下經濟產物菇類、各式筍類豐盛;當地居民亦擅長使用竹子製作各種日用品,石壁竹筒飯的知名度便是奠基於此。森林邦團隊洪志遠表示,當竹創森園區完成,除了由專業的森林療癒團隊帶領遊客進行互動體驗外,也鼓勵地方人才投入園區的經營,例如提供在地特色料理、提供交通接駁等,期待在地人將豐富的竹林資源轉化成觀光經營的亮點,並成功結合在地社區或部落、建立合作機制,提升社區文化之潛力,提供在地工作機會,這都是未來值得期待的方向。
2022草嶺石壁森林療癒祭,2022年10月14日至16日,一起「走進石壁,一起健康森呼吸!」
本文授權轉載自《Green Media》(原文標題:【森林療癒】全台首座竹構築森林療癒園區——「竹創森」計畫正式啟動!)
延伸閱讀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填寫【倡議+】夥伴媒合表單,找尋夥伴:https://bit.ly/3EeMvVi
聽說【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