蛻變創意城鄉 美學催生地方新形態人文聚落廊帶

2021/09/10 郭珮甄(倡議企劃)

過去,「工業化」與「全球化」讓多數城市變得面目模糊,成為只為承載經濟活動而存在,鄉鎮則如被抽乾水分的花朵,靜靜在臺灣各角落凋萎。

隨著數位科技與人文環境的變遷,開始為城鎮帶來新的機會與可能。城市,開始有更多餘裕承載屬於自己的故事,鄉鎮,則如凍齡的標本,成為臺灣文史與大自然的最佳寶庫。

而2020年由文化部舉辦的「社會創新專業服務協力計畫」,及時為這場革命提供了柴薪,在臺灣各地催生出多個社會創新生態系,從文化社造、農創傳承到世代共創等面向,翻轉了城鄉原來的面貌。

傳統漁港,化身永晝海濱美術館

「從17世紀就有國際貿易的基隆漁港,不僅富歷史意義,也具現代價值,在國際商船的進出仍屬於現在式,附近又有海洋大學人才等優勢下,她,其實可以更有活力。」星濱山共創工作室創辦人林書豪說道。

因此,從2018年苔客上岸─正濱港灣共創藝術節,到2019大魚來了─正濱港灣共創插畫節,林書豪形容,這些策展活動都還停留在公民的社會運動層次,直到2020年得到文化部支持,催生無圍牆的「永晝海濱美術館」,才讓藝術創作者、社區居民、街區商家有更深入交流的平台。

這個名為永晝的無圍牆美術館,自此吸引更多基隆人返鄉創業,讓正濱漁港的白天與夜晚川流不息。

0
2021永晝海濱美術館展出作品之一的「臉頰緊貼地球」以讓人出海探險的優良線材,透過撿拾、拆解、撚製(纖維編織)再次被使用,創立了「正濱漁有『線』公司」。 圖/星濱山提供

「返鄉創業的多已超過三十歲,在專業領域上起碼有五到十年經驗,星濱山扮演的角色只是傾聽需求後,提供藝術、行銷與設計方面的培力。」林書豪分享,從事社會創新的人,如果一心想做所有的事,只會扼殺彼此的創意與活力。「我們可以做的就是把對的東西,交給準備好的人。」

就因這種包容,讓多元創意得以無限繁殖,從不間斷的實體藝術祭、設計工作坊、主題講座,到近期更結合插畫家、程式設計師催生出「憶忘之濱」無人導覽實境遊戲,讓更多人透過永晝海濱美術館的數位平台,就能體驗正濱漁港的新生能量。

荒煙漫草間,隱藏豐富生態與文史資源

以文化形塑地方特點,讓逐漸被遺忘的角落,化身為現代人忘卻喧囂最佳去處的,也包含嘉義縣第一個文創聚落「嘉藝點水道頭文創聚落」。

「嘉義的發展軌跡,是從濱海的西邊發展到東邊。為了平衡城鄉發展,嘉義縣府在2019年決定先以東石國中旁的廢棄日式宿舍群及水道頭地景特色為起點,進行整修與資源盤點。」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分享,在地本來就有許多文創工作者,只是多半缺乏資金,或設計、行銷類的資源。「這些困境,在得到社會創新計畫的支持後,開始出現生機。」

0
嘉義文觀局號召來自工藝、飲食、手作及文化等專業人士,打造「朴食工藝餐桌」,為朴子這座百年小鎮找回生活的人文素養與美學的品味態度。 圖/嘉義文觀局提供

為了讓效益極大化,文觀局先招募在地的「協作員」,針對設計、攝影、行銷,以及公、私部門資源取得等課程進行培訓。截至目前,進駐的文創業者有8家,協作員卻多達45位。也因這支龐大的培訓團隊,讓這8家廠商在「量變」後,逐漸產生「質變」。

文觀局以近期兩個重點計畫為例,「漫步朴城」的導覽者有中醫師、身為海盜後代的影像工作者,和咖啡廳經營者,除了主題更多元,更因彼此的串連產生商機;「餐桌計畫」更因結合生態廚師、陶藝家和咖啡業者,讓藝文的陶冶,能從一場下午茶開始。

世代共創,讓偏鄉與原鄉重拾活力

從海洋城市到農村,永晝海濱美術館和嘉義點水道頭文創聚落讓人發現——只要深入發掘,沒有人是面貌模糊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但這些城市與鄉村仍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龐大的老化人口,和缺乏良好照護的失能長者。偏鄉如此,原鄉的處境則更加艱難。

而在臺中達觀部落的「部落生活美術館」,透過發起世代共創計畫,打造出一個全齡友善的共融生活圈。

0
群山環繞的臺中達觀部落的「部落生活美術館」儼然成為食農教育、動物與園藝輔療的全新場景。 圖/串門子提供

在文化部資源投入的開展過程,部落獲得了重要的活水。「我們捲動了許多人,透過結合部落藝術家、耆老、青年和小朋友、企業志工,進行一系列的共創行動,讓部落生機成為留在每個人心中最好的畫面。」串門子執行長黃珮婷說道。

實地走訪可以看到三大重點,傳承部落互助精神為根基重建的「泰雅工坊」,已成為撐起泰雅部落文化的重要基地,「友雞故事館」則完整呈現部落導入友善飼育過程的新文化脈絡,一旁的「全齡香草園區」不僅是大小朋友共同照顧的療育場域,更成為日常加菜廚房和雞的零食庫。

0
串門子的「友雞美學新生活」以友善生命與環境的態度,結合原民傳統文化DNA與生活、生產、生態三大元素,翻轉價值落實社會創新機制設計。 圖/串門子提供

鏈接觀光資源後,部落生活美術館也意外催生出商機。「目前仍採預約制,可透過官網聯繫,由族人依照需求進行遊程規劃。」黃珮婷提醒。

至於整體創新機制的定位,黃珮婷認為,「這不僅是生活圈的打造,更開創出部落經濟與生機,同時捲動大安溪沿線的一場社會實踐運動,讓地方充滿文化與生機力量。」

從農村到海洋城市,從偏鄉到原鄉,三個不同的社會創新運動,都因為將自己視為推手,而非主角,因此成功打造公眾參與的機制,讓在地透過多元協力、跨域合作,找出創新且永續的發展方向。

延伸閱讀

>>社創新思維 藝術文化翻轉台灣多元樣貌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第六屆經驗分享會8家機構合影,從左至右依序為得勝者教育協會曾秉常專員、現代婦女基...

【倡議圈活動】2024年第六屆傳善獎經驗分享會 顧問攜手機構面對挑戰

2024/04/26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課程中心副教授何昕家,在2024地球解方年會上分享永續教育現...

永續教育入課綱 中科大教授何昕家:現實世界是最佳教科書

2024/04/26
2024地球解方邀請產官學界代表,深入探討國內氫能的未來技術與經濟發展。 圖/董...

台灣氫能下一步怎麼走?產官學看好潛在經濟價值

2024/04/26
超長加班、隱形加班,是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新華社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2024/04/26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證實,目前規劃第3次審議會時間會延至5月初。 圖/f...

第3次碳費審議延期 將討論分階段費率、碳定價子法

2024/04/26
圖/臺銀人壽 提供

信賴跨越世代 臺銀人壽貼心傳愛 用永續撐地球

2024/04/26

最新文章

超長加班、隱形加班,是上班族普遍面臨的問題。 圖/新華社

勞動節快樂嗎?調查:台灣平均工時9.6小時 破5成打卡完再加班

2024/04/26
我們用不著現今的高生產率,即可讓全世界的人民享有良好的生活水準。 圖/freep...

不努力也能過好生活!遵守「成長的極限」反而走更遠

2024/04/26
圖/臺銀人壽 提供

信賴跨越世代 臺銀人壽貼心傳愛 用永續撐地球

2024/04/26
圖說/日月光投控擁有全台灣唯4的「燈塔工廠」,更打造出全球第一座鑽石級低碳封測廠...

年霸榜永續模範生!日月光「4支箭」加速永續共好未來

2024/04/25
高達七成五上班族想要投入ESG相關工作,認為不但薪資高,且發展潛力大。 圖/sh...

職缺2年增4000筆!7成5上班族看好ESG工作

2024/04/25
2024年4月21日的一級方程式賽車(Formula One,F1)大賽。 圖/...

F1拚2030淨零!賽車排放量佔不到1% 更多來自物流和賽道

2024/04/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