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身心障礙者想被僱用!「伊甸」助身障職業重建一臂之力
在台灣身心障礙者找工作容易嗎?根據調查,身心障礙者勞動參與率僅約20%,低於一般民眾,另外,身心障礙者失業率高達8.1%,也是遠超於一般工作者;然而,衛福部數據顯示,87.2%失業者很希望能夠被職場僱用!如何讓身心障礙者發揮所長,成為台灣社會亟待解決議題。
伊甸基金會投入身心障礙服務已超過38年,每年幫助超過六萬個身心障礙者及家庭,除了提供多元照顧服務外,也包含培養一技之長,助重回職場的訓練、職業重建等身障就業服務。服務對象中,旻兒曾遭燒燙傷,丈夫和孩子相繼過世,更罹患憂鬱症、恐慌症,近年來,透過伊甸基金會恩望人力資源中心服務,不僅找到工作,還接受種子教師培訓,用跨越生命難關的經驗,幫助弱勢者翻轉逆境。
走不出的困境 衝不破的封閉
「現在有了工作,人變得正向,未來還能幫助人,正是我要的人生!」學員旻兒說。很難想像,3年前的她,長期失業、身心疾病纏身,自我封閉也走不出低谷。
52歲的旻兒,成長於重男輕女家庭,學校畢業後任職編輯,婚後養育兩個小孩,日子尚稱平順;沒想到,1998年開始遭逢丈夫過世,以及具有身心障礙身分兒子所帶來的情緒問題,進而罹患憂鬱症、恐慌症,後來兒子也過世。人生打擊接踵襲來,旻兒走不出心理創傷,無法工作,失業十多年。
儘管具備工作能力,旻兒失業期間嘗試找工作,卻遇上性騷擾,加深情緒陰影。生命逆境加上求職不順,導致對人不再抱持信任,對生命失去希望。直到社工引薦至伊甸基金會恩望人力資源中心,接受就業服務,才踏上轉變起點。
建立信心、職業重建 掃除就業障礙
「第一次見到她時,裹著大外套、戴墨鏡、戴口罩,把自己包緊緊」,伊甸恩望人力資源中心社工羅筠凱回憶3年前兩人初見面之情景。儘管中心目標是「就業服務」,但面對這樣的服務對象,幫助她突破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障礙,是優先需要被處理的議題。
羅筠凱除了連結「職業重建」所需專業評量,並進行輔導、擬定訓練計畫、社會資源連結,更著重與旻兒建立信任關係。歷經4個月訪視、電話關心,並透過辦活動的機會,讓她逐漸放下防禦心,也開始對人產生了安全感,重返工作目標才事半功倍。
職務再設計 創傷找出口
不過,職場環境變數多,該如何幫服務對象克服眼前困難?旻兒雖經2年半輔導有成,媒合至咖啡廳工作,但由於脊椎開過刀,不能久站,加上身體曾受燒燙傷,排汗不易。面對特殊狀況,伊甸恩望人力資源中心就服員馮琨惟特別與店長溝通,允許間歇休息,加強空調通風,更與業主建立良好關係,全力協助旻兒融入職場環境。
不僅如此,想讓旻兒在職場裡待得久,在社區環境生活得好,關鍵是自信心。羅筠凱除了延續一對一對談輔導,更加入專業輔助工具,像是夢想實踐卡,探測適應困境,引導出自我解決方法;而旻兒對自身遭受燒燙傷的身體缺乏自信心,畏懼與外人接觸,也透過陪伴鼓勵,逐漸融入人群。
踏過荊棘路的生命講師
從接受恩望就業服務,到踏入咖啡廳工作共2年多,旻兒第一收穫是「不再像過去總是負面思考」她笑著說。以前不時躲陰暗角落,不知如何求助;如今,先面對自己做好分析,再向外求援。羅筠凱表示,看到她如今穩定就業,人生也走出低谷,對比先前的情況,心中覺得相當欣慰。
旻兒在咖啡廳裡發揮豐富的人生經歷,鼓勵年輕同事珍惜生命和分享身邊的資源。而走過失去至親、身體傷害,憂鬱症、恐慌症的她,正接受伊甸基金會種子教師訓練,想把跨越生命困境的經驗值,化作助人養分。
「找到工作,而且用生命經歷幫助更多人,正是我想要的人生!」
伊甸基金會投入身心障礙服務已超過38年,每年幫助超過六萬個身心障礙者及家庭。針對身障就業服務,即使在疫情期間,幫助身心障礙朋友職業重建也不間斷,其中,包含開案晤談、個案輔導、就業媒合、陪同視訊面試、職場輔導、追蹤輔導等。
對於超過120萬名身心障礙者來說,走出封閉的自己,除了自我努力、社福資源投入,更需社會大眾理解和包容。伊甸基金會期待透過「身心障礙者服務計畫」,邀請大眾相挺,幫助身心障礙朋友找回社會參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