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第三波疫情重襲-看見他國,疫情下的「貧民」韌性

2021/05/20 中央社/呂欣憓曼谷16日專電

泰國爆發第三波嚴峻疫情,曼谷貧民窟受到重創,勞動階層民眾被迫隔離丟了工作,有的甚至直接被老闆辭退,原已困頓的生活更加艱辛,但泰國人仍打起精神,努力過好每一天。

泰國第三波疫情持續升溫,儘管官方關閉多數公共和商業場所,曼谷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依舊...
泰國第三波疫情持續升溫,儘管官方關閉多數公共和商業場所,曼谷每天新增確診病例依舊居高不下。 法新社

泰國從4月初爆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每天以2000例上下的速度快速累積確診病例,且疫情集中在第一大城曼谷,更快速席捲了曼谷規模最大的孔堤區(Klong Toey)貧民窟。

孔堤區的貧民窟大約有10萬居民,人口稠密加上居住環境不是非常理想,狹小的房屋內有時要住上一家三代人,房屋和房屋之間幾乎是緊鄰在一起,各村子內的居民經常互相串門子,形成了疾病傳播的最佳溫床。

住在孔堤區的居民多屬於勞動階級或是領日薪的基層工作,例如在市場賣東西、計程車司機、摩托車司機、碼頭工作人員、清潔工或是餐飲業服務人員。去年第一波疫情來襲時,許多人已經失業;這次疫情再度重創孔堤區,又一批人因為被強制隔離而丟了工作,甚至有人因為住在孔堤區而遭到開除。

泰國4月初爆發第三波疫情,且情勢比前兩波更嚴峻,每天增加2000到3000例的確...
泰國4月初爆發第三波疫情,且情勢比前兩波更嚴峻,每天增加2000到3000例的確診病例,確診病例集中在曼谷大都會區。 新華社

而孔堤區知名的孔堤生鮮市場因為這波疫情幾乎呈現休市狀態,許多依靠市場賣貨維生的家庭等於斷炊,必須改依靠外界捐助物資。

泰國政府4月底在孔堤區緊急加開臨時檢測站和疫苗站,一方面希望全面篩檢孔堤區的民眾;另一方面透過打疫苗,提高集體免疫力。

記者走訪貧民窟幾個檢測站和疫苗站,多數人雖然擔心疫情,但仍井然有序安靜地排著隊,只有醫護人員指揮秩序的聲音在空氣中迴盪。

泰國政府緊急加開臨時檢測站和疫苗站,一方面希望全面篩檢孔堤區的民眾;另一方面透過...
泰國政府緊急加開臨時檢測站和疫苗站,一方面希望全面篩檢孔堤區的民眾;另一方面透過打疫苗,提高集體免疫力。 法新社

孔堤區共有43個區域,其中39個區域被畫為高風險區,居民皮亞(Piyat)住在風險沒有那麼高的那4個區域,但他把握機會趕緊來打疫苗。皮亞無奈表示不會害怕,因為疫情持續太久,大家已經有點麻木了,來檢測的目的是想保護家人,如果確診,就不會回家了。

孔堤區其中一個村子的村長帕拉育(PrayuthSirilat)說,他們在去年疫情開始就建立了一套標準程序,有染病風險的人都要在家隔離14天,村子裡誰確診了,村辦公室的人都會知道。

同一個村子的居民拉提(Latthi Tubatibanyawat)在旁邊絮絮叨叨地補充,孔堤區範圍廣大,以他們村子來說其實確診病例很少,而且大家進出都會消毒,很注意安全衛生;但新聞提到孔堤區群聚感染,導致他們也受到影響,很多人因此失業。

泰國政府把貧民窟的小學改為臨時疫苗施打站,讓居民可以盡快接種疫苗。 中央社
泰國政府把貧民窟的小學改為臨時疫苗施打站,讓居民可以盡快接種疫苗。 中央社

相較於檢測站和疫苗站的安靜,位於貧民窟內的非政府組織普拉提基金會(Duang Prateep Foundation)就顯得熱鬧不已,一輛又一輛的機車和卡車進進出出,載送各式各樣的補給物資如乾糧和瓶裝水;工作人員有的高聲指揮著車輛停車,有的則清點著地上的防疫物資例如乾洗手、口罩和洗手乳等。

普拉提基金會創辦人普拉提(PrateepUngsongtham Hata)說,現在很多孔堤區的居民要隔離,即使不要隔離,但老闆知道員工住在孔堤區,就不付薪水直接趕走,所以居民生存非常艱難。

普拉提指著地上的口罩和乾洗手說,基金會免費提供摩托計程車或是一般計程車司機以及GRAB外送司機防疫物資,他們得到更多保護,就能進一步避免大範圍的傳播;基金會也會幫忙社區消毒、送食物和協助居民就醫,但更重要應該是所有人的防疫意識

普拉提認為泰國政府要儘快找到疫苗,如果疫苗能夠到位,就可以有效控制傳播速度,疫苗和治療速度雙管齊下,才能控制住局勢。

泰國爆發第3波新冠疫情,且疫情集中在第一大城曼谷。 圖/unsplash
泰國爆發第3波新冠疫情,且疫情集中在第一大城曼谷。 圖/unsplash

泰國目前有兩款疫苗,分別為英國牛津大學/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straZeneca)合作研發的AZ疫苗以及中國北京科興藥廠(Sinovac)疫苗。

在曼谷5月天的炎熱午後,孔堤區居民普里查(Preecha Klongton)到寺廟小學改裝的疫苗站打疫苗,他說當然會害怕,但也只能撐下去。

就跟無數受到疫情衝擊但仍努力過活的泰國人一樣,普里查說,這種時候大家不能相互指責,發生了什麼都要互相幫助。當然生活是很辛苦,比以前艱難很多,但要更加注意健康和衛生,好好照顧自己,儘量努力過活。

延伸閱讀

>>疫情的角落-萬華那些「因疫情被掀出的隱匿人聲」

>>上山躲疫情?-你避難他承擔,當地居民健康誰來顧

>>頂著戰火和疫情-台灣青年送「教育」到緬北華校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屢屢榮獲金鐘獎和國際影展肯定的導演麥覺明,費時17年拍攝山椒魚生態,再次推出第二...

冰河世代與恐龍為鄰 麥覺明耗17年紀錄高山微笑精靈 「山椒魚來了!」

2023/03/20
在掃墓期間減少焚燒紙錢或雜草,保護環境也避免火災發生。 圖/freepik

清明掃墓「少香、少金、少鞭炮」!消防、環保署攜手呼籲減少焚燒

2023/03/20
台北市首座電動公車快充充電站,可增加公車使用效率,與同業分享資源。 圖/北市交通...

北市公車朝全面電動化邁進!首座公車「快充站」啟用

2023/03/19

最新文章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減少小包裝一次用旅宿用品成為國際趨勢。示意圖。 圖片來源:pexels

飯店減用一次性備品 旅宿業建議「強制不提供」 環署草案暫緩上路

2023/03/17
雲林縣引進全台首座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系統,每天可處理200公噸垃圾。 圖/...

垃圾變燃料!雲林引進全台首座SRF垃圾處理系統

2023/03/15
台灣麒麟董事長上田隆史,秉持「創造共享價值」CSV精神,為台灣這塊土地做出貢獻。...

一起暢飲台灣之美:KIRIN Bar BEER深耕20年 用CSV共享價值續挺在地

2023/03/15
環球購物中心與銘傳大學跨世代協作,協助奎輝國小改造圖書室,並用循環建材讓永續融入...

永續小學堂跨世代協作!百貨改裝建材轉生偏鄉小學永續圖書室

2023/03/14
新加坡佔地僅 700 多平方公里,卻擁有超過 570 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

新加坡從了無生機到「花園中的城市」,目標是 2030 年市民從家步行 10 分鐘就到公園

2023/03/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