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書海中見海 地方「見書店」飄出書香海味

2019/12/19 生命力新聞

「台灣人對於自己腳下這塊土地,還有周遭的海洋都不夠認識」,店長陳顥樺說。見書店坐落於基隆港邊,在以水藍色為設計主題的店內,以台灣的海洋意象、本土歷史文化為主題出發,期盼能有更多人對自己的國家有更深層的認識。

會錯意的「獨立」書店

「當初聽到老婆說想開書店,以為獨立書店指的是販賣與『獨立』相關書籍的書店,想不到開幕一個禮拜看到店裡的書後,才發覺原來自己搞錯了。」見書店店長陳顥樺笑說,自己與妻子楊雅萍都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楊雅萍畢業後曾在基隆誠品書店工作四年,對書店相當熟悉,但隨著金石堂、誠品等連鎖大型書店接連撤出基隆,夫妻倆才意會到,基隆快要變成一個沒有書店的城市了,為了改變這個現況,才決定開設見書店。

陳顥樺說,雖然獨立書店與自己一開始想像的不太一樣,但實際開始經營之後,發現書局這樣的平台,確實對於夫妻倆想推廣的台灣在地認同,能夠起到很好的化學作用。

見書店坐落於基隆港邊。 攝影/李宥辰
見書店坐落於基隆港邊。 攝影/李宥辰

「獨立書店以我現在的理解來說,就是一個能以擁有者的理念去經營的書店,也就是說能以我的喜好去選書。」陳顥樺說,也因此店內選書以海洋文化、台灣歷史、國族認同為主,從較為艱澀的文學性作品,如用驚悚敘述宣揚環保理念的小說《群》,到單純介紹海洋生物的《美麗獵食者–鯊魚圖鑑》;在歷史書籍部分,也有從史前講到現代的《典藏台灣史》與從海洋歷史看台灣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甚至有十分特別的日治時期報紙圖片合輯本,小朋友也有海洋生物為主題的繪本可以閱讀,可說是每個年齡層、不同興趣的人,都能在此找到一兩本有興趣的書。

見書店書籍分類比例圖。 製圖/李宥辰
見書店書籍分類比例圖。 製圖/李宥辰

一期一會的珍貴

「如果說只是把店開了、書擺上去,沒有人來閱讀,這樣子的行為沒有什麼意義。」陳顥樺說,開了書店後,重要的是如何去創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讓自己想要傳達的理念與想法被人聽見,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也因此在見書店內經常會舉辦活動,如關注海洋生態、汙染等議題的「《荒野地球影展》」,或是海洋文學的新書講座,如《黑潮島航》、《樂天島》等,另外也會舉辦針對親子的繪本導讀,讓教育繼續向下紮根。

「其實書店開了後,有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因此而發生。」楊雅萍說,人跟人因為書店而相遇,就算說原本不認識彼此,但都願意為了對方付出與分享,都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一件事。

楊雅萍說起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有一次在一場講座結束之後,和一位前來參加的女士聊的很開心,結果臨走之前對方說,自己在基隆旭丘有一間日式老房子,如果說未來有機會的話,想要邀請見書店來進駐,一起為地方文化發展努力。

「有很多朋友問說為什麼自己要開書店,又賺不到錢,但我覺得很多事情都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楊雅萍笑說,自己賺的只是別人看不到的錢,雖然說書店確實不能帶來太多實質上的財富,但像現在能夠邊帶著年幼的小孩,邊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在心靈上可說是非常富裕的;如果說用比較哲學的角度去思考,人只要能夠活著,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沒有什麼好需要去猶豫,做就是了。

店內書籍種類非常豐富。 攝影/李宥辰
店內書籍種類非常豐富。 攝影/李宥辰

看見基隆 看見台灣

見書店招牌下的「Sea to see, to see the city.」,表達著希望藉由書店,讓基隆這個城市,以及環繞著台灣四周的這片海,都能夠比起現在更加地讓我們去認識。

「台灣明明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但我們對於海洋的認識還是太少。」陳顥樺認為,台灣人應該要站在往太平洋看過去的角度去認識全世界,而不是只將眼光侷限在離我們最近的陸地亞洲上。

陳顥樺說,台灣的政治界仍然是以選票為考量的第一重點,總是想著能夠操弄怎樣的議題去爭取選票,但這樣子的思維模式,並不能讓台灣在全世界上被更多人所看見;如果連我們自身對於腳下所踩的土地都不熟悉,自然也無法去說服別人來體會這塊土地的好。

店內以海洋為選書主軸。 攝影/李宥辰
店內以海洋為選書主軸。 攝影/李宥辰

堅持著灑下每一顆種子

「近幾年台灣其實已經慢慢地在改變,但改變是急不來的,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大家持續不斷的努力。」陳顥樺說。

陳顥樺與楊雅萍選擇了開書店的方式,來讓人們重新燃起對於土地的熱愛,未來希望能繼續以活動的方式推廣閱讀與自己的理念,讓每個基隆人都知道自己的城市有這麼一間為了在地而努力的書店。

「雖然說沒辦法一下子就改變什麼,但就如畢生都在推動台灣主體性的廖中山教授所說,『只要每多一個人聽見,台灣就又多了一顆種子。』。」陳顥樺說。

見書店店長陳顥樺。 攝影/李宥辰
見書店店長陳顥樺。 攝影/李宥辰

採訪側記

主題性非常強烈的一間書店,隨處可見店主夫婦對於書店的用心經營,店內的選書在現今連鎖書店可能很難見得到,拍攝過程有種尋寶之感,也不禁讚嘆書店在選書上勢必花了不少工夫;對我來說這趟採訪讓人反思許多事情,究竟在心中自己和台灣是以什麼樣的角色被擺放著,是一件想當記者就必須要去找出答案的一件事。

延伸閱讀

不再魚取魚求「洄遊吧」讓海洋永續

淨灘環保小革命 Re-think重塑海洋新面貌

出版社開書店 為城市注入藝文新生命

節能建築「恬野書」從書店談能源永續

本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海洋意象見書店 喚起對土地的熱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從阿拉寶灣旁的海蝕平台放眼望去,可看到遠處的基隆嶼輪廓映入眼簾。 拍攝/劉宥淳

「人面獅身岩、鱷魚岩淚」都在這!基隆青年開創和平島公園「永續旅遊島」

2023/02/23
綠色廊道門口旁的休憩區,吸引許多動物前來一同踏青。 圖/劉宥淳攝影

號召居民美化河畔 傅玲玉打造汐止綠色廊道!

2023/02/15
Mu surf 以木製衝浪板讓浪人在衝浪時兼顧永續。 圖片提供/MU-SURF

用廢棄木材製作環保衝浪板-南非青年用衝浪板傳遞浪人精神

2023/02/02
書店內一面墻擺放著借閱的參考書籍。 攝影/彭潔盈

進擊的書店/城鄉潮間帶不僅提供書籍還把書店帶進社區

2023/01/08
Chicaca store老闆Hans樂意分享復古玩具的文化內涵。 攝影/程欣瑩

一起「回到過去」-Hans用復古玩具補齊童年記憶

2022/11/04
浪途通報平台創辦人Deson(左)和Shawn(右)。 圖/浪途

「絕育」才是源頭!浪途通報平台讓浪浪們不再複製流浪

2022/10/04

最新文章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減少小包裝一次用旅宿用品成為國際趨勢。示意圖。 圖片來源:pexels

飯店減用一次性備品 旅宿業建議「強制不提供」 環署草案暫緩上路

2023/03/17
雲林縣引進全台首座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系統,每天可處理200公噸垃圾。 圖/...

垃圾變燃料!雲林引進全台首座SRF垃圾處理系統

2023/03/15
台灣麒麟董事長上田隆史,秉持「創造共享價值」CSV精神,為台灣這塊土地做出貢獻。...

一起暢飲台灣之美:KIRIN Bar BEER深耕20年 用CSV共享價值續挺在地

2023/03/15
環球購物中心與銘傳大學跨世代協作,協助奎輝國小改造圖書室,並用循環建材讓永續融入...

永續小學堂跨世代協作!百貨改裝建材轉生偏鄉小學永續圖書室

2023/03/14
新加坡佔地僅 700 多平方公里,卻擁有超過 570 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

新加坡從了無生機到「花園中的城市」,目標是 2030 年市民從家步行 10 分鐘就到公園

2023/03/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