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海中見海 地方「見書店」飄出書香海味

店內書籍種類非常豐富。 攝影/李宥辰
店內書籍種類非常豐富。 攝影/李宥辰
無貧窮

「台灣人對於自己腳下這塊土地,還有周遭的海洋都不夠認識」,店長陳顥樺說。見書店坐落於基隆港邊,在以水藍色為設計主題的店內,以台灣的海洋意象、本土歷史文化為主題出發,期盼能有更多人對自己的國家有更深層的認識。

會錯意的「獨立」書店

「當初聽到老婆說想開書店,以為獨立書店指的是販賣與『獨立』相關書籍的書店,想不到開幕一個禮拜看到店裡的書後,才發覺原來自己搞錯了。」見書店店長陳顥樺笑說,自己與妻子楊雅萍都是土生土長的基隆人,楊雅萍畢業後曾在基隆誠品書店工作四年,對書店相當熟悉,但隨著金石堂、誠品等連鎖大型書店接連撤出基隆,夫妻倆才意會到,基隆快要變成一個沒有書店的城市了,為了改變這個現況,才決定開設見書店。

陳顥樺說,雖然獨立書店與自己一開始想像的不太一樣,但實際開始經營之後,發現書局這樣的平台,確實對於夫妻倆想推廣的台灣在地認同,能夠起到很好的化學作用。

見書店坐落於基隆港邊。 攝影/李宥辰
見書店坐落於基隆港邊。 攝影/李宥辰

「獨立書店以我現在的理解來說,就是一個能以擁有者的理念去經營的書店,也就是說能以我的喜好去選書。」陳顥樺說,也因此店內選書以海洋文化、台灣歷史、國族認同為主,從較為艱澀的文學性作品,如用驚悚敘述宣揚環保理念的小說《群》,到單純介紹海洋生物的《美麗獵食者–鯊魚圖鑑》;在歷史書籍部分,也有從史前講到現代的《典藏台灣史》與從海洋歷史看台灣的《荷蘭時代的福爾摩沙》,甚至有十分特別的日治時期報紙圖片合輯本,小朋友也有海洋生物為主題的繪本可以閱讀,可說是每個年齡層、不同興趣的人,都能在此找到一兩本有興趣的書。

見書店書籍分類比例圖。 製圖/李宥辰
見書店書籍分類比例圖。 製圖/李宥辰

一期一會的珍貴

「如果說只是把店開了、書擺上去,沒有人來閱讀,這樣子的行為沒有什麼意義。」陳顥樺說,開了書店後,重要的是如何去創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讓自己想要傳達的理念與想法被人聽見,這才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也因此在見書店內經常會舉辦活動,如關注海洋生態、汙染等議題的「《荒野地球影展》」,或是海洋文學的新書講座,如《黑潮島航》、《樂天島》等,另外也會舉辦針對親子的繪本導讀,讓教育繼續向下紮根。

「其實書店開了後,有許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因此而發生。」楊雅萍說,人跟人因為書店而相遇,就算說原本不認識彼此,但都願意為了對方付出與分享,都是非常讓人感動的一件事。

楊雅萍說起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有一次在一場講座結束之後,和一位前來參加的女士聊的很開心,結果臨走之前對方說,自己在基隆旭丘有一間日式老房子,如果說未來有機會的話,想要邀請見書店來進駐,一起為地方文化發展努力。

「有很多朋友問說為什麼自己要開書店,又賺不到錢,但我覺得很多事情都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楊雅萍笑說,自己賺的只是別人看不到的錢,雖然說書店確實不能帶來太多實質上的財富,但像現在能夠邊帶著年幼的小孩,邊做著自己喜愛的事情,在心靈上可說是非常富裕的;如果說用比較哲學的角度去思考,人只要能夠活著,有機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就沒有什麼好需要去猶豫,做就是了。

看見基隆 看見台灣

見書店招牌下的「Sea to see, to see the city.」,表達著希望藉由書店,讓基隆這個城市,以及環繞著台灣四周的這片海,都能夠比起現在更加地讓我們去認識。

「台灣明明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但我們對於海洋的認識還是太少。」陳顥樺認為,台灣人應該要站在往太平洋看過去的角度去認識全世界,而不是只將眼光侷限在離我們最近的陸地亞洲上。

陳顥樺說,台灣的政治界仍然是以選票為考量的第一重點,總是想著能夠操弄怎樣的議題去爭取選票,但這樣子的思維模式,並不能讓台灣在全世界上被更多人所看見;如果連我們自身對於腳下所踩的土地都不熟悉,自然也無法去說服別人來體會這塊土地的好。

店內以海洋為選書主軸。 攝影/李宥辰
店內以海洋為選書主軸。 攝影/李宥辰

堅持著灑下每一顆種子

「近幾年台灣其實已經慢慢地在改變,但改變是急不來的,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最重要的是大家持續不斷的努力。」陳顥樺說。

陳顥樺與楊雅萍選擇了開書店的方式,來讓人們重新燃起對於土地的熱愛,未來希望能繼續以活動的方式推廣閱讀與自己的理念,讓每個基隆人都知道自己的城市有這麼一間為了在地而努力的書店。

「雖然說沒辦法一下子就改變什麼,但就如畢生都在推動台灣主體性的廖中山教授所說,『只要每多一個人聽見,台灣就又多了一顆種子。』。」陳顥樺說。

見書店店長陳顥樺。 攝影/李宥辰
見書店店長陳顥樺。 攝影/李宥辰

採訪側記

主題性非常強烈的一間書店,隨處可見店主夫婦對於書店的用心經營,店內的選書在現今連鎖書店可能很難見得到,拍攝過程有種尋寶之感,也不禁讚嘆書店在選書上勢必花了不少工夫;對我來說這趟採訪讓人反思許多事情,究竟在心中自己和台灣是以什麼樣的角色被擺放著,是一件想當記者就必須要去找出答案的一件事。

延伸閱讀

不再魚取魚求「洄遊吧」讓海洋永續

淨灘環保小革命 Re-think重塑海洋新面貌

出版社開書店 為城市注入藝文新生命

節能建築「恬野書」從書店談能源永續

本文轉載自《生命力新聞》(原文標題:海洋意象見書店 喚起對土地的熱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2212.jpg

生命力新聞

生命力新聞創刊於1997年,是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的教學實驗媒體,致力於報導社會創新故事,也就是用新觀念、新策略、新組織、新科技來解決社會問題的實踐範例。

作者文章

三峽碧螺春84歲茶王—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虎頭蜂自然農法

三峽碧螺春84歲茶王—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虎頭蜂自然農法

1919食物銀行:填補社會福利的缺口 讓食物不只是食物

1919食物銀行:填補社會福利的缺口 讓食物不只是食物

下鄉絕育31萬隻浪浪!台灣之心深入偏鄉為流浪貓狗結紮、推進動保教育

下鄉絕育31萬隻浪浪!台灣之心深入偏鄉為流浪貓狗結紮、推進動保教育

「庫存布」華麗轉身!初布讓廢布變團體服 打造零浪費的循環經濟

「庫存布」華麗轉身!初布讓廢布變團體服 打造零浪費的循環經濟

最新文章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排灣族手紋耆老李直英辭世...文化傳承失一巨擘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風災後的蘭嶼…屏東大學學生記錄離島災後困境 為蘭嶼發聲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酒香世界!日本傳統釀酒蘊含罕見發酵技術 有望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斑馬線變「亂碼」線? 彰化小西商圈破格大改造、注入新意

斑馬線變「亂碼」線? 彰化小西商圈破格大改造、注入新意

氣候變遷正衝擊農業!台灣拜耳「採摘玉米 攜手公益」助攻糧食永續發展

氣候變遷正衝擊農業!台灣拜耳「採摘玉米 攜手公益」助攻糧食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