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創生青年上哪找?「蘇澳KPI」靠行動解魔王題

蘇澳KPI成員走入社區,跨世代和在地的阿公阿嬤互動。 圖/蘇澳KPI提供
蘇澳KPI成員走入社區,跨世代和在地的阿公阿嬤互動。 圖/蘇澳KPI提供

蘇澳KPI」這個青年社群在上半年意外地迸生出來以後,我們後續向教育部青年發展署的「Changemaker」計畫,提了與蘇澳冷泉、過溪仔鐵道空間、南方澳港區商場有關的3個案子。

正當計畫通過,準備如火如荼的進行之際,夥伴C動能旺盛又積極地提議,想要辦理跟青年議題有關的論壇,接著傳了同樣是青發署的計劃案「Let's Talk 青年好政」簡章給我們看。

當時我們的警覺性太低、腦波又弱,糊里糊塗的凡事說好,正當回過神來,默默地提案又通過了……完全沒有經驗的我們,彷彿被趕鴨子上架般,皮繃緊了要開始籌辦一場一整天的青年討論!

經過數次的培訓、討論、自主演練等行前準備,我們訂出了主軸和內容──「蘇澳X青年如何擴大蘇事圈」,預計邀請青年一起談談蘇澳的願景、提出蘇澳的困境與挑戰,再共同擬定行動方案。

希望藉此擴大討論「蘇」澳公共「事」務的範疇,邀請青年加入其中。

即將舉辦的「擴大蘇事圈」,要邀請蘇澳青年,一起「talk、talk」。 圖/鄭雅婕提供
即將舉辦的「擴大蘇事圈」,要邀請蘇澳青年,一起「talk、talk」。 圖/鄭雅婕提供

離或返?青年與蘇澳的各種關係型態

不過與會的青年在哪裡?這是一道我們在籌備活動時,揮之不去又不得不面對的魔王題。

有趣的是,我們在製作輔助討論的議題手冊時,赫然發現蘇澳KPI的幾位成員,跟蘇澳的關係型態歧異性頗高。

比方說:有的人是在外地求學後返回蘇澳,想開始認識蘇澳這個孕育他成長的土地,決定從認識社區、發掘尚未被注意和蒐集的地方資料起步,他說:「身為蘇澳人,我應該要認識蘇澳的事情。」

有的人是在外地求學後,就接續在都市工作,對於蘇澳愈來愈陌生,久久返鄉聽聞地方的近況時,會驚呼:「這個小鎮愈來愈有趣了!」;有的人是在外地求學、居住,但是關注蘇澳的動態,必要時會頻繁地往返雙棲在居住地和蘇澳,不過無法久待,他懊惱的說:「回到地方,我會失去主體性,不太能做自己,而是會變成某某某的誰……」

而我因緣際會移居至蘇澳,相較於當地人對蘇澳感受的五味雜陳,我的想法較直觀──因為生活在此,自然會開始關心當地的動態和事務,希望這裡愈來愈有趣有活力。

小社群的青年組成如此,整體大環境的青年型態想必更具差異性──例如:我聽過一直以來都在蘇澳生活、沒有離鄉的青年;見過返鄉繼承家業但是內心始終很想離鄉的青年;遇過返鄉嘗試創業,又決定離開台灣去見識闖蕩的青年;認識移居蘇澳數月或數年,熱衷瞭解地方事務的青年……

不論在心理上或物理上,是離、是返、是遊走在離與返之間,或是人生轉彎置身於此;大家都在尋覓和探索更理想的生活樣貌,並在過程中披荊斬棘著。

怎麼做?青年與蘇澳的各種可能

「我希望地方上可以多一點年輕人,如果他們回來工作之餘,還可以關心公共事務就更好了!」返鄉後身旁以長輩朋友居多的夥伴C,坦然的說出想法。他希望透過這場活動,找到更多夥伴和盟友,提高大家多關心地方公共事務的意識。

蘇澳的年輕人在中學以後,就必須到外地讀書,多數人就這麼一路升學到大學畢業後,自然而然地就留在外地居住和工作。

又因為蘇澳缺少多元就業的機會,持續造成青年人口外移的推力,鎮內整體環境也缺乏支持青年返鄉的系統。長期惡性循環之下,目前能夠回鄉居住或工作的人,大多是自身支持系統較完善,不然就是有清楚的階段性目標。

他們的重心多數奠基在工作收入穩定成長,除非發生了有損個人利益的公共議題事件,才有機會喚起大家的重視和參與。否則以實際狀況來看,青年基本上是普遍缺席公共事務的。如同我在當地的朋友H就直言:「上班都已經那麼累,其他時間交女朋友、出去玩樂都來不及了,誰要再去管蘇澳發生什麼事?」

不過當我們開始挖掘蘇澳青年跟地方的各種可能性時,發現事實也沒那麼絕望,近年來還是有許多的亮點一一浮現。

比方說,有的青年工作之餘,用攝影或音樂等創作形式,去關注漁工和冷泉的議題;有的青年致力於復興廟宇的醒師團文化;跨世代的社區居民一起製作《南風澳》地方刊物,蒐集漁村的文化與故事;「書澳創聚197」的社群成立,帶動起青年發揮創意和實作的動力;「地方小學堂」依照社區居民的專長和能力,自主性的開班授課,在小鎮也能學習新事物……。

扎根南方澳的青年,跨世代與社區居民一起製作《南風澳》地方刊物,蒐集漁村的文化與故事。 圖/在南方澳的海味生活提供
扎根南方澳的青年,跨世代與社區居民一起製作《南風澳》地方刊物,蒐集漁村的文化與故事。 圖/在南方澳的海味生活提供

還有青年為了積極關心公共事務,決定參政的例子;青年透過發動連署阻止充滿疑慮的武荖坑興建滑水道計畫。

更不用說,愈來愈多青年在蘇澳創業,獨立書店、民宿、飲料店、甜點店、咖啡店、義大利麵店、花藝創作等等,這些小店的存續,對於地方而言就是一股激勵。

行動!就是擴大蘇事圈

如今距離8/31不到兩周了,報名人數還處在個位數,挖出這個坑的夥伴C憂心忡忡的說如果沒人來參加怎麼辦?

我則是藉此發現一個弔詭的循環,而覺得會心一笑──我們有感於蘇澳的青年愈來愈少,長期缺席公共事務,所以想要辦活動邀集青年來討論困境和願景;但是這個活動本身,某種程度就是一件公共事務,所以青年缺席其中,其實是常態、不讓人意外的現象。

只是坑都挖了,頭都洗下去了,我們自然不會望著個位數興嘆,置之不理。繼續擴大宣傳和邀約,目標招募30位青年。回過頭想想,行動本身,就是在擴大蘇事圈啊!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立即加入【倡議+】社團:http://bit.ly/2JtBxB6

作者文章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別等末日才後悔!全球71%濕地面臨消失危機 守護「垂直濕地」要趁早

性別凍結...美國五角大廈停招跨性別者 並中止軍人性別轉換治療

性別凍結...美國五角大廈停招跨性別者 並中止軍人性別轉換治療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好自私...草莓農私自架網 多隻保育鳥類慘死網上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懶惰才不會被淘汰!樹懶教你「懶」與「慢」的生存哲學

最新文章

僅12名學童參與...百年活動「美濃字紙祭」參與度低 敬字惜紙文化難傳承

僅12名學童參與...百年活動「美濃字紙祭」參與度低 敬字惜紙文化難傳承

台灣砸百億投入「地方創生」...今年邁入第7年 3.0是進步還是原地踏步?

台灣砸百億投入「地方創生」...今年邁入第7年 3.0是進步還是原地踏步?

苦瓜葉煮泡麵會變好吃?土人蔘是什麼味道?與恆春半島小農來一場葉菜盛會

苦瓜葉煮泡麵會變好吃?土人蔘是什麼味道?與恆春半島小農來一場葉菜盛會

舞動希望...南亞海嘯20年 印尼亞齊青年用霹靂舞擺脫災區標籤

舞動希望...南亞海嘯20年 印尼亞齊青年用霹靂舞擺脫災區標籤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霧農大叔」爆紅!短影音行銷農會農產品 創造百萬流量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

新來義部落復耕傳統農作 烘芋頭乾、推小山芋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