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南投手工製茶 全國率先獲登錄文化資產

2019/04/04 中央社

南投「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名間埔中茶」分依文資法規定皆獲登錄「傳統知識與實踐」類別文化資產。南投縣文化局長林榮森今天說,這是全國首兩件登錄這項類別的文資。

林榮森表示,文化資產保存法在「無形文化資產」類別增加「傳統知識與實踐」,定義為「各族群或社群,為因應自然環境而生存、適應與管理,長年累積、發展出之知識、技術及相關實踐」。

製茶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製茶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林榮森說,南投縣許多鄉鎮是茶葉產區,全縣茶葉生產面積與數量占全台過半,縣內傳統著名茶區就是鹿谷鄉、名間鄉;傳統製茶產業從種植、採摘到烘焙完成,全依人力手工並須配合天候,過程包含地方社群與自然環境互動,發展出系統性專業知識與技術。

根據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資料,「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文化資產保存者為75歲蘇文昭,他從18歲開始製茶,保留全套手炒茶傳統設備至今,多次獲電視台邀請表演手炒茶技術,也不斷以辦活動方式傳承及推廣傳統茶葉製程知識,由於目前鹿谷凍頂山區茶葉生產製作已大量以機器取代人工,每道程序都用傳統手工的製茶師已很少。

文化局表示,「傳統手工製茶-名間埔中茶」文資保存者為80歲陳茂淳,他從民國60年代起參加各項茶葉技術競賽,經常獲獎項肯定,不僅家中掛滿匾額,陳茂淳的製茶技術也受名間鄉製茶業界推崇。

文化局指出,「傳統手工製茶」提案審議登錄程序先由提報人送案至文化局,再由文化局與專家學者、文化資產審議委員現場訪查,經訪查通過後辦理公開說明會,邀請全縣農會及鄉鎮公所出席,達成共識後,再送南投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審議。

文化局表示,經南投縣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第一次會議審議討論,認為傳統手工製茶流程需經採菁、萎凋、靜置、攪拌、大浪、堆菁、殺菁、揉捻、初乾、團揉、乾燥、烘存、揀技、烘焙等過程,所承載傳統知識內容具一定系統性與完整性。

文化局指出,製茶產業是南投縣特色鮮明的文化產業,因此,審議通過並辦理公告,南投成為全國率先登錄「傳統知識與實踐」類別文化資產的縣市。經審議保存者蘇文昭、陳茂淳兩人各種具體事蹟,顯示是這項傳統知識與實踐文化脈絡下的適當人選。

訂閱我們

* indicates required

作者文章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環保署研擬廢輪胎回收方案,將依機車行家數、需求因地制宜,採沿線收運或指定地點清運...

廢輪胎回收方案推出!環保署研擬新方案

2023/03/21
現為台北市第9屆兒少代表、國教署第4屆青少年諮詢會委員的黃佩琪,成長歷程布滿荊棘...

如果可以變好,為什麼會想當壞人?黃佩琪用荊棘生命勇敢和體制對話

2023/03/20
屢屢榮獲金鐘獎和國際影展肯定的導演麥覺明,費時17年拍攝山椒魚生態,再次推出第二...

冰河世代與恐龍為鄰 麥覺明耗17年紀錄高山微笑精靈 「山椒魚來了!」

2023/03/20
在掃墓期間減少焚燒紙錢或雜草,保護環境也避免火災發生。 圖/freepik

清明掃墓「少香、少金、少鞭炮」!消防、環保署攜手呼籲減少焚燒

2023/03/20
台北市首座電動公車快充充電站,可增加公車使用效率,與同業分享資源。 圖/北市交通...

北市公車朝全面電動化邁進!首座公車「快充站」啟用

2023/03/19

最新文章

孩童在課堂上學習氣候變遷,從小具備因應氣候變遷的知識和行動能力,是建構淨零與氣候...

氣候教育必修成國際趨勢 台灣可以怎麼做?

2023/03/21
減少小包裝一次用旅宿用品成為國際趨勢。示意圖。 圖片來源:pexels

飯店減用一次性備品 旅宿業建議「強制不提供」 環署草案暫緩上路

2023/03/17
雲林縣引進全台首座全移動式垃圾機械分選產製系統,每天可處理200公噸垃圾。 圖/...

垃圾變燃料!雲林引進全台首座SRF垃圾處理系統

2023/03/15
台灣麒麟董事長上田隆史,秉持「創造共享價值」CSV精神,為台灣這塊土地做出貢獻。...

一起暢飲台灣之美:KIRIN Bar BEER深耕20年 用CSV共享價值續挺在地

2023/03/15
環球購物中心與銘傳大學跨世代協作,協助奎輝國小改造圖書室,並用循環建材讓永續融入...

永續小學堂跨世代協作!百貨改裝建材轉生偏鄉小學永續圖書室

2023/03/14
新加坡佔地僅 700 多平方公里,卻擁有超過 570 萬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

新加坡從了無生機到「花園中的城市」,目標是 2030 年市民從家步行 10 分鐘就到公園

2023/03/1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