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金」重出江湖!克服海拔限制 阿里山4萬株山葵種植成功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首批種植4萬株山葵。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首批種植4萬株山葵。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阿里山山葵早期種植海拔2千公尺高山上,因占用國有林地且影響水土保持,被禁種後逐漸消失,有葵農引進日本品種交叉配種,縣府輔導興建溫室種植4萬株山葵,讓阿里山山葵重出江湖。有議員建議納入林下經濟作物開放品項,縣府表示,種植山葵會影響水土保持,轉型溫室盼與環境共存。

林業署嘉義分署指出,阿里山地區山葵有其歷史背景,早期阿里山居民在住家旁栽植山葵自用,後來成為經濟作物,因種植面積增加濫墾國有林地,且研究顯示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影響,2010年核定逐年漸進收回濫墾林地,也協助葵農媒合私有土地,助轉換跑道。

議員何子凡說,阿里山山葵除了原民種植外,早期也是許多漢人維持生計的重要經濟作物,除了在原住民聚落推動復育外,也應該盡速推動納入林下經濟作物的開放品項,有效管理及總量管制,讓山區農民增加生計收入,在山葵經濟及環境保育之間取得平衡。

農業處表示,山葵有「綠金」美名,過去鮮食根莖出口價格高昂,開始大量種植後,因需清除原有地面枯枝落葉,不利於水土保持,國有林地逐漸被收回後,輔導葵農採用溫室種植,其中就有葵農挺身而出,引進日本品種交叉配種,讓山葵在中低海拔成功復育。

農業處表示,去年發起阿里山部落山葵產業栽種聚落亮點發展計畫,將費時4年、斥資2000萬元復育阿里山山葵,興建2座山葵智能設施溫室、1座山葵簡易強固型溫室,也辦理教育訓練及生產履歷標章課程,成立有限責任嘉義縣阿里山原住民山葵生產合作社。

合作社理事主席安淑美說,計畫起初先栽種1萬株山葵,慢慢試驗改良種植方法,從最深山的里佳部落、特富野部落開始發苗讓班員栽種,目前社員共種植4萬株山葵,面積約6分地,今年估計會增加到5.5萬株,面積約7分地,同時開發1千公尺左右山坡地高密度植種技術。

翁章梁說,山葵從種植到上餐桌至少得花2年時間,復育過程相當不簡單,中低海拔不具備山葵所需低溫條件,過程不斷實驗、克服問題相當考驗耐心,目前復育狀況良好,盼未來推廣到部落內不涉及危害水土保持的地方,讓山葵繼續成為阿里山的象徵。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首批種植4萬株山葵。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首批種植4萬株山葵。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輔導葵農溫室種植,縣長翁章梁日前視察復育狀況,盼持續推廣。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輔導葵農溫室種植,縣長翁章梁日前視察復育狀況,盼持續推廣。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輔導葵農溫室種植,縣長翁章梁日前視察復育狀況,盼持續推廣。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嘉義縣輔導葵農溫室種植,縣長翁章梁日前視察復育狀況,盼持續推廣。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阿里山山葵種植過程影響山區水土保持,縣府輔導葵農溫室種植。 圖/嘉義縣政府提供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粉絲團:FacebookInstagram

收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在Google Podcast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候鳥的五星級飯店在大漢溪!雁鴨、鶺鴒、磯鷸皆飛抵上演「裙擺搖搖」

候鳥的五星級飯店在大漢溪!雁鴨、鶺鴒、磯鷸皆飛抵上演「裙擺搖搖」

外觀像迷你椰子、果肉像柿子、口感像洋香瓜?原來是新興水果「椰柿」

外觀像迷你椰子、果肉像柿子、口感像洋香瓜?原來是新興水果「椰柿」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倒下的路樹、廢家具都去哪了?破碎成木屑覆土:堆肥、保濕、抑制雜草

倒下的路樹、廢家具都去哪了?破碎成木屑覆土:堆肥、保濕、抑制雜草

最新文章

候鳥的五星級飯店在大漢溪!雁鴨、鶺鴒、磯鷸皆飛抵上演「裙擺搖搖」

候鳥的五星級飯店在大漢溪!雁鴨、鶺鴒、磯鷸皆飛抵上演「裙擺搖搖」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公園驚見「蚯蚓大軍」爬滿步道!專家:是土壤健康的象徵

暌違31年!石虎現蹤阿里山 海拔1752公尺創嘉南地區最高紀錄

暌違31年!石虎現蹤阿里山 海拔1752公尺創嘉南地區最高紀錄

蚯蚓都去哪了?集約農業、蟲害、塑膠微粒衝擊 4招拯救「土壤工程師」

蚯蚓都去哪了?集約農業、蟲害、塑膠微粒衝擊 4招拯救「土壤工程師」

從工程師轉作小農!宜蘭青農結合科技、自製堆肥 讓農地活過來

從工程師轉作小農!宜蘭青農結合科技、自製堆肥 讓農地活過來

日月潭有3+2害!外來魚種「一強壓一強」 皇冠三間、帝王三間爭奪新霸主

日月潭有3+2害!外來魚種「一強壓一強」 皇冠三間、帝王三間爭奪新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