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塑膠Out! Google減塑挑戰賽創意大比拚

世界塑膠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2023年Google發起了一次性塑膠挑戰賽(Single-Use Plastic Challenge),邀請各界一起努力減塑。 圖/Stefan Schweihofer/Pixabay
世界塑膠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2023年Google發起了一次性塑膠挑戰賽(Single-Use Plastic Challenge),邀請各界一起努力減塑。 圖/Stefan Schweihofer/Pixabay

在這個塑膠充斥的時代,一群創新無限的人正努力減塑。2023年4月,Google發起一次性塑膠挑戰賽(Single-Use Plastic Challenge),獲獎者將有機會進駐Google在美國的咖啡館和微型廚房(microkitchens),吸引許多食品業者參與。12項作品最後脫穎而出,《環境資訊中心》挑選了幾個有趣的案例與大家分享。

一、解決剩食和塑膠問題的糖果

全球食物浪費問題嚴重,一次性塑膠挑戰賽中也有看上「醜食物」魅力的廠商。《UpWorthy》報導,糖果公司Climate Candy由凱勒(Amy Keller)創立,出身糖果世家的他創立了環境友善品牌,收購外觀不完美但品質優良的農產品做成糖果,再用植物纖維製作環保包裝袋。不僅將剩食變成美味的糖果,又能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

二、咖啡杯成為花園的養分

新創公司GaeaStar從印度小吃攤的茶杯Kulhars(指不上釉的陶杯)獲得靈感,開發出可分解的陶土杯。根據《VeryCompostable》,這種杯子的材料很簡單,只需黏土、鹽和少量的水,利用3D列印技術,每個茶杯花不到30秒就能製作完成。喝完可以直接丟在花園,一腳踩碎。

三、酥脆可口的可食用餐具

連湯匙都吃下肚?新創公司IncrEdible Eats推出的新型餐具不僅可以吃,還有多種口味。《Weekly Sparks》形容這些可食用的湯匙和叉子口感酥脆,有甜有鹹。它們的材料是小麥、燕麥、玉米、鷹嘴豆和糙米,不含乳製品,且非基因改造。除了原味,還提供巧克力、香草、牛至辣椒、胡椒等口味。

四、農業廢棄物變成日用品

據《Waste 360》報導,瑞典公司PlasticFri製造的吸管、杯子、食品郵寄包裝和水果袋,看起來和一般塑膠製品無異,卻是由農業廢棄物、野生植物、非食用植物和木纖維製成的。原料包括淘汰的馬鈴薯或玉米、玉米殼、小麥秸稈、甘蔗和稻草等。PlasticFri的特殊之處在於使用農業廢棄物和非食用植物,不會影響糧食供應。

五、楓樹水取代礦泉水

極端氣候頻仍,未來世界的水資源越來越稀缺。新創公司Asarasi看上了楓糖製程中的副產品「楓樹水」,並將其做成楓樹氣泡水販售。

根據《Organic Soda Pops》介紹,每年製造楓糖漿與楓樹產品時,從楓樹過濾出的純淨楓樹水多達10億加侖,足以取代現有瓶裝水市場。楓樹汁液的成分有97%是純水,其餘3%是楓糖,以往這些純淨水都會直接丟棄,Asarasi創辦人看了覺得可惜,心想何不善用這個全植物來源的純淨有機水,於是,各種口味的楓樹氣泡水便誕生了。

除了上述案例,其他獲獎者也在包裝下了不少功夫。根據《The Spoon》報導,食用油廠商Eco Refill Systems揮別了一次性的塑膠瓶,換上可重覆使用的不鏽鋼容器來承裝食用油。專門製作無麩質餅乾的食品廠商Homefree,包裝紙使用了53%的食品級再生材料,連印製餅乾盒的能源也來自風力發電。

Google發起一次性塑膠挑戰賽(Single-Use Plastic Challenge)邀請食品業者減塑創意大比拚。 圖/Marco Verch(CC BY 2.0)
Google發起一次性塑膠挑戰賽(Single-Use Plastic Challenge)邀請食品業者減塑創意大比拚。 圖/Marco Verch(CC BY 2.0)

參考資料


本文授權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原文為:一次性塑膠Out! Google減塑挑戰賽創意大比拚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歐盟通過「自然復原法」-修復土地與海,2030前再種30億棵樹

全台森林大火97%來自人為 釋放CO2影響固碳成果、生態樣貌

全台森林大火97%來自人為 釋放CO2影響固碳成果、生態樣貌

小琉球旅遊旺季陸蟹陷路殺危機 汽機車2周輾壓超過500個「蟹餅」

小琉球旅遊旺季陸蟹陷路殺危機 汽機車2周輾壓超過500個「蟹餅」

溫室氣體管制第一期未達標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溫室氣體管制第一期未達標 學者籲提出「去煤時間表」

最新文章

沒有冷氣的巴黎奧運選手村,減碳與酷暑的兩難如何解?

沒有冷氣的巴黎奧運選手村,減碳與酷暑的兩難如何解?

最環保奧運-巴黎奧運選手村只供電扇 美國代表隊自帶空調

最環保奧運-巴黎奧運選手村只供電扇 美國代表隊自帶空調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歐盟連身瓶蓋新規7月上路 華爾街日報:可口可樂新設計「打臉」惹惱消費者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從空氣抓二氧化碳!全球最大碳捕捉工廠在冰島 一年抓下8600輛車的排碳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台科大學生以牡蠣殼做「新型消波塊」 比傳統材料減50%碳足跡

全台每年浪費62萬噸廚餘 民團盼立營養午餐專法解決剩食

全台每年浪費62萬噸廚餘 民團盼立營養午餐專法解決剩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