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8冷卻行動/環境部:賣場冷氣耗電大 專家籲善用建築隔熱降溫

環境部調查國內6家量販店及連鎖超商,發現空調、照明用電每日運轉逾13小時,冷凍冷藏用電為24小時,能源耗用量大。圖為賣場示意圖。 圖/unsplash
環境部調查國內6家量販店及連鎖超商,發現空調、照明用電每日運轉逾13小時,冷凍冷藏用電為24小時,能源耗用量大。圖為賣場示意圖。 圖/unsplash

環境部調查國內6家量販店及連鎖超商,發現空調、照明用電每日運轉逾13小時,能源耗用量大,學者指出,COP28決議進行「全球冷卻行動承諾」,認為都市建築應善用自然冷卻,包含通風散熱、遮陰涼適等;環境部表示,上述調查僅為初步研究,無法代表全體業者,但會加強推動低碳建築。

環境部日前公布「我國住商服務業溫室氣體減量策略及自願減量制度精進專案工作計畫」成果報告,計畫邀請6家量販店、連鎖超商,依據現行溫室氣體盤查方式進行調查,發現使用空調的面積約占60%以上,且空調、照明用電每日運轉逾13小時,冷凍冷藏用電為24小時,能源耗用量大。

而COP28於台灣時間13日晚間發布「阿聯酋共識」(The UAE Consensus)的最終新聞稿以及決議文件,當中的「全球冷卻行動承諾」(Global Cooling Pledge),承諾2050年空調(供室內的舒適性)及冷卻(供食物及藥品的保存)的碳排放量,需比2022年減少68%。

成大建築系特聘教授暨規畫與設計學院副院長林子平透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表示,這項承諾就是要解決機械式冷卻的耗能及排熱的問題,該承諾提出,永續的冷卻有3個重要策略,包含善用自然冷卻、提高冷氣效率、降低冷媒暖化潛勢。

林子平說,「善用自然冷卻」尤其重要。也就是要減少機械式冷卻設備的需求,這也是都市、建築常提及的被動式、誘導式策略,應用於建築物的遮陽、隔熱、開窗的節能手段,以及城市的水綠降溫、通風散熱、遮蔭涼適等都市退燒舒適策略。

林子平指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長期推動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於今年函頒的「建築能效標示」,就是善用自然冷卻為重要的評估項目,法令中優先以建築外殼遮陽、通風、隔熱設計的自然方式來減少空調的使用,其次則加強空調系統的效率。

林子平表示,台灣目前也有推動都市熱島退燒策略,舉例來說,台北南港市民大道都市設計管制規定導入主次風廊概念及量體規範,並增加騎樓延續、開放空間高綠覆率的連續性遮蔭通案規範;台中市在都市更新中導入基地通風率規範,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中導入風廊管制。

另外,多個縣市的建築管理自治條例,例如「高雄厝」、台中「宜居建築」、研議中的「台南特色建築」、嘉義市「嘉屋」等,內容都蘊含都市降溫涼適的策略,也都各具地方特色。

環境部氣候署交易組長蘇意筠說,日前公布計畫是依照少數業者的盤查資料進行分析,沒辦法完全代表全體業者情況,且為初步研究,但後續會強化跨部會整合溝通,加強推動低碳建築及建物能效標示,另也會培訓能源效率評估人才,如國內建築、機電或房地產業者等,並提供認證,相關內容也會作為未來政策擬定的參考。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明年上路!換照年齡下修至70歲 交通部公布駕照管理3修法方向

明年上路!換照年齡下修至70歲 交通部公布駕照管理3修法方向

擴充長照服務量能 富宇建設再捐救護車、復康巴士

擴充長照服務量能 富宇建設再捐救護車、復康巴士

德國核能立場大轉彎!考量能源、國防放棄反核 與法國站成同一陣線

德國核能立場大轉彎!考量能源、國防放棄反核 與法國站成同一陣線

新北雙溪河不准游!東北角管理處僅開放遊憩活動 「開水聯盟」游泳抗議

新北雙溪河不准游!東北角管理處僅開放遊憩活動 「開水聯盟」游泳抗議

最新文章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退場人行地下道還可以這樣用?永和4處地下道改當滯洪池 發揮防災新價值

退場人行地下道還可以這樣用?永和4處地下道改當滯洪池 發揮防災新價值

當信仰遇上永續:東南亞最大清真寺的綠色革命

當信仰遇上永續:東南亞最大清真寺的綠色革命

木頭竟能蓋高樓?水泥叢林之外的低碳選擇 好處顛覆想像

木頭竟能蓋高樓?水泥叢林之外的低碳選擇 好處顛覆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