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尺藍鯨遭漁網繞頸餓死…海生館展示標本 盼喚保育意識
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球公開展示的完整標本僅約25件,全台首座藍鯨骨骼標本15日起在屏東海生館展出;這頭身長20公尺的幼鯨,3年多前在台東長濱沙灘時已死亡,是台灣首起藍鯨擱淺案例,但這頭藍鯨之死最讓人震驚的,是頭頸部被漁網繩纏繞無法進食餓死,為喚起海洋保育意識、延續幼鯨的生命價值,促成這次標本展示。
這頭沉默幼巨鯨在2020年農曆大年初一悄悄地出現在台東長濱海岸,是台灣有紀錄以來首次發現的擱淺藍鯨,研究人員調查是未成年公個體,發現時身形消瘦且頭頸部被尼龍漁繩索緊緊纏繞,讓人怵目驚心,研判是長期無法進食最後導致餓死,在海中已死亡多時。
這頭藍鯨之死,發現是人類間接造成的悲劇,讓鯨豚研究人員久久無法平復;海生館長陳啟祥說,館方與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及成功大學簽署藍鯨骨骼標本合作備忘錄,歷時3時將骨骼標本作為研究典藏並公開展出,以「重生」許一個美麗新世界,讓這頭幼藍鯨脫離禁錮的繩索,蛻變為博物館永久典藏標本,延伸生命價值與意義。
陳啟祥說,這頭幼鯨有63節椎體、1公噸重,骨骼尚未完全硬骨化,修復作業極具挑戰,館方選在世界水域館挑高大廳,採用全台首見三軸式龍骨裝架法裝架,以最不傷害骨骼的方式修復及裝架,同時考量展示安全性,將藍鯨頭部進行翻模複製,原件落地分開裝架,以爆炸式展示方式,讓民眾可以近距離觀察內部的結構,也讓研究學者可科學測量、採樣等研究作業,為藍鯨研究貢獻心力。
館方說,匯集國內、外專家學者意見,力求骨骼組裝及展示姿態的科學正確性,經不斷討論、求證、比對、試組裝等過程,終於完成藍鯨骨骼標本製作,並模擬捕捉藍鯨下潛剎那的優雅動作,彷彿描繪著一場重返海洋的儀式,展現出藍鯨動態美感與生命力,透過每一塊軀骨訴說的生命故事,讓人思考如何維護海洋的永續發展,共同邁向永續海洋的美麗願景。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