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鐵路高架化計畫/全台首座「阿里山意象」綠建築新地標即將誕生!

嘉義鐵路高架化預計2025年完工,涵蓋嘉義、嘉北及北回歸線等3座車站。 示意圖/unsplash
嘉義鐵路高架化預計2025年完工,涵蓋嘉義、嘉北及北回歸線等3座車站。 示意圖/unsplash

嘉義鐵路高架化預計2025年完工,涵蓋嘉義、嘉北及北回歸線等3座車站。其中,主站嘉義站將結合地方特色,打造阿里山意象,嘉義舊站、森鐵月台等都將保留,成新舊共融新地標,新站核心構築雲嘉地區交通轉運樞紐;北回歸線站則主打「日光車站」,白天陽光灑落,晚上化身「光盒地標」,目標是成區域漫遊的最佳出發位置。

據交通部鐵道局規畫,計畫經費耗資238.98億元,工程路線全長約10.9公里,高架段約7.9公里、包含嘉義、嘉北及北回歸線等3座車站。

嘉義車站為台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南段、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阿里山線的鐵路車站,早期亦為台灣糖業鐵路北港線(原稱嘉義線)、朴子線的嘉義站,為台灣第一座三鐵共站的車站,也是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最核心一環。

鐵道局第一工務段段長劉中仁表示,維持鐵路正常營運,嘉義計畫施工期間,今年12月25日完成嘉義車站站區路線切換後,新設客車留置線已配合啟用,提供列車營運調度、停放,原有客車留置線則功成身退,後續將陸續拆除騰空,全面推展新建嘉義車站工程。

嘉義車站打造阿里山意象,新舊共融,構築雲嘉地區交通轉運樞紐。 圖/交通部提供
嘉義車站打造阿里山意象,新舊共融,構築雲嘉地區交通轉運樞紐。 圖/交通部提供

劉中仁指出,新建嘉義車站以屋頂天際線、菱形雲狀玻璃帷幕及木構集成材充分展現出阿里山的意象。車站主體結構為地下2層地上4層的綠建築,站內共設置6部電梯及10部電扶梯,可讓行動不便或攜帶大件行李的旅客可以暢行無阻,另設有汽車269席及機車608席停車席位方便民眾停車。

根據鐵道局規畫,車站完成後,以新站為核心,整合嘉義舊站(站前廣場)、森鐵月台、鐵道藝術村及周邊交通轉乘設施,提升大車站區商業機能,改善生活環境,結合公共運輸系統,形成雲嘉地區交通轉運樞紐,吸引觀光產業進駐,促進區域發展。

新建嘉北車站為地面3層高架車站,最上層為月台層,第二層為車站大廳,地面層為進站及商業空間,於第二層預留天橋銜接周邊公園、商業及醫院建築設施,促進產業、醫療、交通轉運及商業等都市發展。

嘉北車站為地面3層高架車站,最上層為月台層,第二層為車站大廳,地面層為進站及商業空間。 圖/交通部提供
嘉北車站為地面3層高架車站,最上層為月台層,第二層為車站大廳,地面層為進站及商業空間。 圖/交通部提供

北回歸線站以「日光」為意象,白天日光自然灑落,夜間化為光盒地標。 圖/交通部提供
北回歸線站以「日光」為意象,白天日光自然灑落,夜間化為光盒地標。 圖/交通部提供

劉中仁說,北回歸線站為平面車站,以「日光」為意象出發,設計玻璃站體使白天日光自然灑落;夜間則可化為光盒地標,塑造日光車站的特色。站體跨越軌道的跨站房設施可連通嘉義縣科學教育中心的北回一館(太陽館)及二館(太空教育館),並與嘉油鐵馬道串連週邊資源,使車站成本區域漫遊系統的最佳出發點。

劉中仁說,嘉義計畫完工後,消除平面鐵道隔閡、改善交通,帶動地方發展,期待未來讓「車站區、路廊沿線」成嘉義再發展的巨大引擎,驅動東、西區的發展動能,翻轉城市面貌,使車站成嘉義新地標。


「一個人為社會付出很辛苦,但一群人就不會寂寞。」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成為倡議家!

追蹤【倡議+】FB粉絲團:https://lihi2.cc/SPUFo

聽【倡議家電台】Podcast:在Apple Podcast收聽、在Spotify收聽、在KKBOX收聽,或搜尋「倡議家電台」。

作者文章

明年上路!換照年齡下修至70歲 交通部公布駕照管理3修法方向

明年上路!換照年齡下修至70歲 交通部公布駕照管理3修法方向

擴充長照服務量能 富宇建設再捐救護車、復康巴士

擴充長照服務量能 富宇建設再捐救護車、復康巴士

德國核能立場大轉彎!考量能源、國防放棄反核 與法國站成同一陣線

德國核能立場大轉彎!考量能源、國防放棄反核 與法國站成同一陣線

新北雙溪河不准游!東北角管理處僅開放遊憩活動 「開水聯盟」游泳抗議

新北雙溪河不准游!東北角管理處僅開放遊憩活動 「開水聯盟」游泳抗議

最新文章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路上不起眼的人孔蓋?可能是你在災難中最需要的一間「廁所」️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綠屋頂、冷屋頂、太陽能屋頂,哪種屋頂最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讓城市「流汗」散熱!北美館的微氣候地景「毛孔城市」幫台北消暑

退場人行地下道還可以這樣用?永和4處地下道改當滯洪池 發揮防災新價值

退場人行地下道還可以這樣用?永和4處地下道改當滯洪池 發揮防災新價值

當信仰遇上永續:東南亞最大清真寺的綠色革命

當信仰遇上永續:東南亞最大清真寺的綠色革命

木頭竟能蓋高樓?水泥叢林之外的低碳選擇 好處顛覆想像

木頭竟能蓋高樓?水泥叢林之外的低碳選擇 好處顛覆想像